重新定义公司 管理者被重新定义



 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就像20多年前的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还都被叫做厂长,人们还不习惯使用企业家、经理人这些称谓,可今天,这些称谓早已成为了主流话语。

  同企业家、经理人这些称谓似乎有着相同的运命,管理者这个名字也越来越响亮。

  在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把管理者称为Executive,而不是我们一般常用的Manager,他认为Manager的含义应该是经理,强调的是一种行政上的职位;经理的职位总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经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做经理),但是,所有的人(特别是知识工人)都应该努力成为管理者。德鲁克在这里给出了“管理者”一个全新的定义,那就是说“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这实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囊括从员工到企业最高管理者,这看似简单,其实有其严格的一面,依此标准衡量,很多身居企业高位者根本不能算是管理者。

  这其中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对于每个知识员工来讲,管理不仅是晋升的阶梯,更是在未来激烈竞争社会中的基本技能,亦可称之为生存底线。

  管理者的新使命

  一位管理者在什么时候不能称其为管理者呢?答案似乎是,当他或她虽拥有“管理者”头衔,但实际上却未做任何管理工作,或者甚至连任何工作都没做的时候。早在1929年,由于厌恶周围人们的懒惰和毫无作为,加拿大管理咨询顾问赫伯特·卡森写道:“现在,解雇一个无所作为的管理者,并在其位子上放个沙袋,这样做更加安全、更明智,并且利润也更丰厚。”

  多年以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管理工作就定义而言,是非生产性的。亚当·斯密将经济活动划分为两个领域: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鉴于此,许多经济学家将管理者、企业家和资本家归入后一类。管理者自己不会创造财富,而是创造条件以使创造财富的生产性劳动繁荣发展。此外,美国科学管理流派对管理者和员工作出了明显区分:前者的任务是计划、组织和指导,后者则按照管理指令执行劳动任务。这个模型强调了管理的首要性,并暗示管理者从事非生产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告诉他人如何提高或尽可能具备生产力。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管理者的职责并不仅仅限于支持一线工作,更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一线的运转,并为激发一线员工开展高效和有效的工作提供动力。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是每个企业里具有活力并赋予生命的元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产资源’只能是资源,永远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最早对管理者的定义是“负责部属工作的人”,换句话说,管理者就是“老板”,代表高位和权力,直到今天,许多人提到管理者和管理时,脑海里呈现的还是这些定义,后来,管理者的定义变为“负责员工绩效的人”。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定义还是狭隘,管理者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负责知识的应用和绩效的人”。

  那些只在意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只注重该有什么权力的人,就算称职、就算职位再高,也不过是部属罢了。但是,专注贡献并为成效负责的人,不管资历多浅,也可以称为“管理高层”,因为他让自己为整体的绩效负责。

  管理者而非MBA2006年,时值MBA教育发展的巅峰时期,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却对现行商学院模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出版的《ManagersNotMBAs》(中文名译为《管理者而非MBA》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一个深知目前MBA教育弊病的学者,他用了四年时间创作了一本能将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MBA们一瞬间投入地狱的著作。他声称:“这本书我用了四年来撰写它,用了15年来发展它,用了35年来思索它。”这位管理名家前后几十年的探究,对正值巅峰时期的MBA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洞见,促使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去审视和反思MBA教育的是与非。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

  他所著的《管理工作的实质》,在被15家出版社退稿之后,于1973年最终出版,反而大获成功,并奠定了明茨伯格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地位。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

  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管理大师明茨伯格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MBA是把错误的内容教给错误的人”。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他于七年前与英国兰开斯顿大学乔斯林教授联手创立的一种与MBA教育截然不同的管理学模式IMPM(国际实践管理硕士项目)。随着欧洲商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和日本神户大学的相继加入,如今IMPM已经形成一个国际联盟。

  这位管理大师列举了MBA教育之非:管理学的授课者们一股脑地将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知识、结论、规律、方法传授给学员,并坚信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是绝对的,可以被任何一个企业套用、模仿和克隆,全然不顾每一个企业的实情如何。他们夸夸其谈地纸上谈兵,也导致了学员毕业之后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商学院用了错误的方式招收了错误的人,又再次用错误的方式传授了错误的内容,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后果。

 重新定义公司 管理者被重新定义

  亨利·明茨伯格的激进观点发人深思:对于MBA的批判性思考,它本来是工商管理教育,而现在却歪曲了管理实践;在一个严肃的教育过程中培养管理者应该做些什么;管理实践本身,它脱离了正轨,给社会带来了机能失调的后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6085.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公司的流动资金管理_NAU 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摘要】 如果问现今什么才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所在,通过公司金融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公司的发展。而在公司的日常运作中,流动资金又是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的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公司的命脉。它的流动和运

邢台中钢邢机公司因纠纷被堵门 邢台107国道被堵

2015年1月12日中午14时,邢台冶金路南头中钢邢机公司因劳务纠纷被堵门。据堵门者称家属在中钢邢机上班后患病没得到治疗却遭到单位解聘,所以堵门讨说法。此时正是上班高峰期,大部分中钢邢机公司工人被堵在门外。

川源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的“公司”源自何时

      在19世纪20年代,公司常常被中国官员用来指称西方的商行。中国的商人也常常把这个词作为他们向国家寻求支持的讨论基础,比如说郑观应就是如此。那么,在中国“公司”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处?它对中国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又有着怎样

拒绝平庸 平庸的管理者用还是不用?

     毫无疑问,深得人心、管理有道的管理者肯定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他们会帮助企业越做越红火,甚至推动企业成为行业和社会学习的领军企业和卓越企业。然而,一将难求,管理企业不论大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平庸、普通的管理者,这类型的管理

放弃也是一种成功 不要犹豫,被买也是成功

     业者卖公司快速套现是硬道理,套现后 有更多可能,可以去做投资、可以周游世界,特别对连续创业者而言,卖掉公 司套现后又可以拥有资本展开新的征程。在雅虎和 谷歌的天价收购面前,Facebook坚持不卖只是个 非典型案例。一般

声明:《重新定义公司 管理者被重新定义》为网友心痛痛彻心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