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甲佳聊天中,忽然想起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过的一段话,似乎是讲在复杂环境下的管理方式问题。赶紧上网查一下,原文是这样的:
“美国报纸上曾刊载一篇访问越战一位青年步兵上尉的报道,最能清楚的说明这一点。记者问:‘在战场混乱的情况下,你如何指挥你的部属’?那位青年步兵上尉回答说:‘我是本地区惟一的负责人。如果我的部属陷入丛林败阵中,而不知道该怎么行动时,我也因为距离太远无法告诉他们。我的任务,是训练他们知道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该如何行动。至于实际上如何行动,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责任总是由我来扛,但是行动的决策则是由在战场上的各人自己决定’。在游击战场上,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
越南丛林中这位美军步兵上尉知道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士兵既不可能事事请示,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行事,只能实现训练士兵某种情形之下,应该如何行动。“至于实际上如何行动,应由他们根据情况加以判断。”也就是“决策下沉”。这种丛林管理方式与工厂里的工人依据严格执行程序和记忆重复性来工作具有明显的差异。
泰勒的创造性发现,给提高稳定、重复性劳动的效率找到了最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直道今天也是不能被否定的,但知道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今天变得重要了起来。这是因为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不能和泰勒乃至福特时代相比,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加速度在提高,更有点像是复杂多变的从林游记战场。甚至员工也有更多的机会分散作业,要独自(或小团队)面对复杂的情况。由于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一些企业创造价值的也不再是按照标准程序作机械化操作的蓝领工人,而是白领知识工人,这些人不象是从连队中的士兵,更像是丛林中的“特种兵”。面对这种新的环境、新的员工、新的任务,泰勒的“标准化”管理思路就面临一定的挑战,更加情景化、更具灵活性的,以问题为“索引”的,描述条件、问题、解决方案的模式语言就成为有有竞争力的新管理模式。“模式语言管理”兴起的时机已经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