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艺术不能被复制,就很难传承。实现“产品服务化”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将艺术还原成技术,中商国际的做法是把不确定的东西分解
杨思卓
深圳中商国际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E训(ETraining)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最近10年来,以深圳特区为试验基地,致力于管理创新的研究与应用,帮助政府和企业解决管理难题,被业界荣誉为“黑钻顾问”,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权威机构ICMCI认证的国际咨询师之一。
管理咨询服务向来被人们比喻成咨询师与企业之间的“医患关系”。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技术的推动,管理咨询在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运用,使得管理咨询服务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有人继续“行医”,有人在开“医院”,而有人则转向了“制药”。中商国际试图用自身的实践,为咨询服务走出一条新路。
为什么要服务产品化?
《新智囊》:在我们讨论服务产品化之前,请您先给我们对服务产品化赋予一个定义。
杨思卓:那我用类比的方法进行一个说明。产品服务化还是定制化?这个问题对一般读者有点费解,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就一目了然了。罗杰斯要旅游,他选了纽约旅行社的欧洲五国十日游,这时候他就选择了产品化的服务,这个服务是预制的,并不是专门为罗杰斯订制的;三年后,罗杰斯再次到欧洲旅游,但对上次的景点不满足了,想让旅行社给他提供一个导游,按照他感兴趣的时间和路线旅游,旅行社按他的要求做了,这时候罗杰斯选择的就是定制化的服务。所以:我把服务产品化定义为厂商帮助一批消费者预制一种服务;而服务定制化定义为厂商应消费者要求特别制作的一种服务。
《新智囊》:服务产品化和服务定制化在应用当中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一般看来,按照以客户的需求为服务原点的话,服务定制化可能要更受欢迎一些。如果真是这样,服务产品化的意义又在哪里?
杨思卓:没错,一般理论研究通常认为厂商倾向选择产品化,因为可以降低成本;而客户倾向选择定制化,因为可能更能满足需求。其实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定制的价格如果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极限,那消费者就会回过头来选择产品化的服务了。
CCI中商国际是一家管理培训服务商,从厂商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服务产品化”的好处是可以用一个“品”字形来表示:
(1)降低成本。我们可以将产品进行批发,单位成本与平均成本就下降了,竞争力也就提高了。(2)建立标准。如联邦快递就是物流行业的标准,迪斯尼就是娱乐业的标准,标准一旦建立,就会成为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3)增强能力。基于上面两个基础上与竞争者博弈,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服务产品化”以后,技术型的人也可以做艺术型的事了。
服务产品化是不是趋势?
《新智囊》:这样看来,服务的产品化和定制化,对于客户和消费者来说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但从企业的低成本运作和规模化定制层面,以及广大消费者对于消费承受能力层面来看,服务产品化是否是未来服务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杨思卓:服务产品化肯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定制化同样也是一个趋势,看起来,它们在两个方向上,但是这并不矛盾。这就如“阿基米德螺线”(下图),最初基点可能是定制化,但中间又会是产品化,这时出现了一些个人需求,又变成了定制化,然后再产品化,就这样不断循环上升……它不会是一个先后顺序,而是一个高低顺序,即低端服务会产品化,高端服务会定制化。
怎样实现“服务产品化”?
《新智囊》:服务产品化或许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理想和趋势,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服务行业本身的行业特征、不确定性、服务对象需求的个性化等很多问题,也正在困扰服务产品化的可实现性。类似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如何既能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又可以满足服务行业服务内容难以复制的难题?
杨思卓:实现“产品服务化”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将艺术还原成技术。CCI中商国际的设计是将看起来不确定的东西分解,先将服务包还原为服务线,再将服务线分解为服务触点,最后将服务触点标准化这样的一个流程。在培训服务领域,课堂历来都是被看做教学艺术的,有的老师教学水平高,有的老师教学水平低,那么重点是如何来提升教学艺术?如果艺术不能被复制,就很难传承。CCI中商国际的做法就是模块化:将高水平的教学分解为表达能力、课堂掌控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这“演”、“导”、“编”三个方面又再分为36个模块,那么老师通过这36个模块的学习,重新组合,就又还原为艺术了。通过这种方式,CCI中商国际培养了4000多名培训师,同时还培养了3000多名管理顾问,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我们又会看到,“产品化”与“定制化”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们或是4/6、或是3/7、或是2/8,形形色色的复合方式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服务产品。
“服务产品化”带来了什么
《新智囊》: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产品化”概念的提出有50多年历史了,直到近两年,一些全球的大企业才真正做到相应的运作,这里面注定会有很多挑战,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标准问题、人才问题、流程问题等等,中商国际在“服务产品化”探索的道路上感觉最大的变革和创新是什么?
杨思卓:在培训服务领域,变革主要体现在:
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前面讲到“服务产品化”会降低成本,那么产品就可以批发给不同的客户,尽管这样单位收入会降低,但总体的服务却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很好控制高端人才的流失。高水平老师的流失一直是培训领域很难解决的问题,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令人头疼的,所以大部分的培训机构都不会培训老师。当“服务产品化”后,培训的内容、方法都会做了模块化的处理,比如两位老师都可以讲同一个课程,就算一位老师流失了,另一位还可以讲,这样一来,便降低了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提升对知识产品的保护能力。这三年来,CCI中商国际申请了十几项国家知识产权,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也是目前在培训业内最有特色的。比如我们帮助安利、深圳发展银行等企业研发培训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CCI中商国际的知识产权。
最后,这里最切身的感受是,“产品定制化”与“产品服务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重心不同。“定制化”的重点在现场加工上,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反应和一线服务的机动能力;“产品化”重点在前期预制上,要求企业具备更高更强的研发、创新、模块化定制的能力。如果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地从前线移到了后方,那么在竞争上,对手就很难模仿了,企业也就会具有了持续成长的能力。CCI中商国际本身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部分产品化:比如看电影学管理;
全部产品化:制作动漫培训片,如《客户经理常犯的18个错误》;
部分产品定制化:沿“阿基米德螺线”不断地提升培训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