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河的被查事件似乎再次打开了基金黑幕的潘多拉魔盒。尽管华安基金公司董事会发布声明称,韩方河的被查是因为个人违纪,与公司及旗下基金无关。但当日基金重仓股几乎全面下调,而华安基金旗下重仓股更是成为重灾区。其中,农产品几近被打到跌停,最终排在深市跌幅榜的第一位。
随同韩方河事件一起被媒体爆出的还有华安系基金成为海欣股份“铁杆股东”的奇闻。从2000年至今年中期,华安基金旗下的基金安顺、基金安信、基金安瑞就一直位列海欣股份的股东榜,其持股比例也呈上升之势。有报道称,调查部门近日调出海欣股份的交割单,已经确认上海某企业的资金参与炒作,该企业后来逢高出货,而华安基金则在高位接盘。不管此事是否属实,华安基金的“七年之痒”按一般的常理显然是解释不通的。
其实,这仅仅只是基金黑幕的冰山一角。自基金公司成立以来,有关基金黑幕的报道就层出不穷。如巨田基础行业基金在新股市值配售时,就存在过异常申购情况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股改试点时,就有基金经理凭借手中掌握的投票权,直接以个人名义向持股的上市公司索贿;近期,更有洪都航空的“崩盘”走势引起市场对于广发基金公司的质疑,其焦点就在于广发旗下基金高位买进洪都航空又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以低价抛售;还有在大盘攻击千八的敏感时刻,基金公司纷纷唱多不做多说一套做一套,以自身的影响力来误导市场和投资者。
应该说,对于基金,管理层是呵护有加的。从最初的一片空白到目前的超过五千亿份额的规模,短短几年基金的超常规发展倾注的是管理层的大量心血。由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太大,设立基金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但2000-2001年的牛市以及随后五年熊市中股指的大起大落,又让我们看到基金并非真的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市场中,基金同样也在追涨杀跌,只不过其身上披了一层“价值投资”的“遮羞布”而已。话说回来,因为有业绩考核机制的压力,国内基金到底有几家在进行“价值投资”呢?
基金的利益输送一直为市场和持有人所诟病,老基金向新基金进行利益输送、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利益输送等等已不再是什么秘密,其直接后果是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敢于在高位接盘、勇于为他人作“嫁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可以提取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根据相关规定,无论基金是盈还是亏,基金管理人仍然可以提取基金管理费,并且通常以基金资产净值的1.5%年费率计提。这样的规定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与私募基金只有盈利之后才能获取报酬实乃天壤之别。
事实上,自基金诞生之日起,管理层就从来没有厘清过基金公司与其持有人的关系问题。持有人无法对基金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本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可言,本该是“上帝”的持有人反而处于弱势地位,这与成熟市场相比确实存在巨大的反差。而在基金公司内部,其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至少在目前,是为基金持有人负责还是为公司股东负责的问题还纠缠不清。因此,对于基金频频违规、出现重重黑幕也就不应感到有什么奇怪的。
除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基金的监管之外,笔者以为基金业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基金公司与持有人之间的责权利问题,也就是要摆正基金公司与持有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目前的“一边倒”;其二,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提取应与其业绩紧密挂钩,至少要打破净值下降管理费照提的老路。只有向基金公司套上“紧箍咒”,其发展才会更迅速、基金黑幕的发生才会更少直至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