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借壳上市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近期,关于券商借壳上市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海通、光大、华泰、长江、东海、国泰君安等等纷纷成为“绯闻”的主角,这场悄无声息的借壳大战不仅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也赚足了投资者的“眼球”。
中信证券通过发行新股上市后,其实力大为增强。不仅将金通证券收归麾下,而且近几年来各项业绩排名都处在券商前列,中信证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其实,中信证券的上市也为其它券商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只有将自身真正融入资本市场,才能更好的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才能避免诸如南方证券等为数不少的券商那样因“裸泳”出局。
五年的大熊市就像一场“豪华的洗礼”,也将券商发行新股上市的梦想击得粉碎,靠“天”吃饭的券商在熊市面前纷纷现出原形。而券商要想发行新股上市,除了改制要彻底之外,“连续三年盈利”是其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截止目前,除了那些新成立的券商较干净盈利能力较强之外,其它老牌券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连续三年盈利”也许要等到二三年之后。但是,对那些急于上市的券商来说,这个过程太漫长,也存在太多的变数。因此,正是“连续三年盈利”这一“门槛”,将诸多券商挡在了新股IPO的大门之外。
股改为券商借壳上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无异于券商借壳上市的“助推器”。其一是通过两年来的整治,高危券商、问题严重的券商或关或停或破产,相对而言,剩下的都是一些资质相对较好的券商;其二,上半年的牛市行情让券商赚得盆满钵满,为其借壳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三,管理层表态支持券商上市。如9月14日,在“第三届国际金融论坛”的间隙,尚福林就表示:“近一阶段,一些券商争取上市,我们的态度是,对符合条件的券商上市,我们是积极支持的。”
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其它券商借壳上市的热情。在借壳上市这场盛筵中,券商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上市后,券商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净资本,而且还可以借助资本市场以求做大做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等等方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还是在信息披露上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券商借壳上市后由于监管更加严格、信息更加透明而更容易摆脱行业内原来普遍存在的“灰色地带”,也将使市场对券商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深刻认识。而且,券商借壳上市后,也大大拓宽了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壳公司以业绩出现亏损的或者是问题较严重的公司居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能启动股改,如果不能摘掉“S股”的帽子,最终将有被市场边缘化的危险,其对流通股股东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危害性不容低估。而券商借壳上市,将这些问题公司的股改与借壳“捆绑”在一起,也有利于这些问题公司股改的顺利完成。因此,对于券商和壳公司来说,借壳上市能让它们达到“双赢”的结果。
无论真壳还是假壳,那些“先知先觉”买入壳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相关传闻出来后可谓大赚了一笔。长江证券借壳东湖高新的传闻出现后,东湖高新的股价连续的涨停,涨幅超过一倍以上;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的消息未确认之前,延边公路的股价就曾有不小的涨幅,尽管当中也有行情本身的因素,但在事实明朗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其中还是有不少猫腻的,但这些“先知先觉”者赚得不亦乐乎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近期股指上涨过程中,关于借壳上市的不和谐音也开始出现。日前就有多家券商或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或对相关传闻进行澄清,或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查。如SST纵横17日晚通过深交所网站发布澄清公告称,经询问大股东,东海证券并未与其洽谈任何有关借壳上市的事宜,并表示“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媒体及人员责任的权利”;针对《长江证券借壳上市传闻再起 ST万鸿成新版本》这篇市场分析文章,长江证券要求监管部门对武汉新兰德分析师余凯及相关过程做出调查。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某些机构或分析师通过散布券商借壳的消息来操纵证券市场,进而从中牟取暴利。很明显,那些造谣惑众的机构和“黑嘴”们也搭上了券商借壳上市的顺风车,从中大捞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