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券商借壳在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很是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在券商借壳这场无声无息的大战中,各种各样的角色纷纷亮相。券商、上市公司、证券分析师以及“幕后黑手”等等挥舞上阵的同时,隐藏在其背后的利益链也暴露无遗。
如果在一年前,券商借壳无异于痴人说梦。在中国证监会的铁腕整治下,有29家“问题券商”或严重违规违法的券商或被关闭、或被托管、或像南方证券那样一“破”了之。前两年券商的行业性亏损曾让市场认为券商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此一时彼一时,今年的牛市行情又让券商赚了个盆满钵满,曾经的“弃儿”又成了时下的“宠儿”。应该说,是今年的行情为券商借壳上市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信证券的上市为其它券商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收购金通证券,近几年业绩排名靠前足以说明融入资本市场后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其实,扩大净资本,借助资本市场以求做大做强仅仅是券商借壳上市的“原始”冲动而已。
新股发行由于有“连续三年盈利”的限制,将急欲以IPO方式上市的券商挡在了门外。即使中国股市有长期牛市存在,券商要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目标也是在二三年之后了,但券商不可能不考虑到其中的变数。因此,借助股改的东风,以借壳的手段达到实现上市的目的不失为明智之举。
对于券商和具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来说,借壳上市可谓“你好他好大家好”。一方面,壳公司一般都是问题公司较多的公司,或亏损、或绩平、或没有成长性,券商通过吸收合并换股等方式借壳之后,壳公司原有股份的估值将被市场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对那些目前因种种原因股改不能进入程序的壳公司,借壳毫无疑问能促进其股改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券商借壳上市后,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净资本,而且还可以借助资本市场以求做大做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等等方面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还是在信息披露上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券商借壳上市后由于监管更加严格、信息更加透明而更容易摆脱行业内原来普遍存在的“灰色地带”,也将使市场对券商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深刻认识。而且,券商借壳上市后,也大大拓宽了融资渠道 ,券商以往那种融资难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券商借壳上市的利益链中,还有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被忽视,那就是这些券商背后的股东们。由于借壳上市之后券商的股份最终会成为流通股,解禁之后券商股东所持股份的收益将是丰厚的。如果说扩大净资本,借助资本市场以求做大做强仅仅是券商借壳上市的“原始”冲动的话,那么,股份具有流通权才是券商借壳上市的最大动力。毕竟资本市场是一个逐利场所,任何的投入都是为了追求回报,是为了追求高收益,这些券商的股东们也不例外。
海通、光大、华泰、长江、东海、国泰君安、国金等券商纷纷被传借壳上市,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壳公司的股价出现飞涨。国金证券借壳S成建投市场上早有传闻,在“券商概念”的推动下,S成建投的股价一飞冲天,从5月的每股4.3元疯涨至停牌前7.39元。当华泰可能借壳S太极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中传出之后,其股价一路上涨,从9月21日的3.01元开始高歌猛进,至10月16日最高涨到5.6元,短短11个交易日累计最高涨幅达到了86%,期间更有5个交易日涨停。但今天(10月20日),华泰证券发表声明否认借壳一事,并且声称“近期无借壳上市计划”,其当初的借壳传闻不攻自破。但是,那些造谣惑众者,那些“先知先觉”者通过散布券商借壳的消息来操纵股价,进而从中牟取暴利却是不争的事实。显然,那些“黑嘴”以及与“黑嘴”狼狈为奸的“幕后黑手”也成为了券商借壳上市利益链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