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第一财经日报》上看到署名记者莫书莹发表的《早安,越南:以全球化的名义》,文章从“亚洲经济增长亚军”、“中国之后又一投资乐园”、“对外贸易高峰期来临 ”、 “WTO对越南要求更苛严”、 “软硬条件须做诸多变革”等方面报道分析了越南的近况以及将来。由此,我从这个“全球化”的话题也说几句。
通常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现实运动,可以区分广义和狭义二层。狭义的“全球化”是指的从孤立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而广义的“全球化”,则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
越南原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地处中南半岛东部,东面与南面临海;北部与中国云南、广西接壤;西部和西南部与老挝、柬埔寨为邻。陆地边界总长3920公里(中国地图上距离,下同),海岸线总长3260公里。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全国总面积32.9万多平方公里。首都河内(Ha Noi),人280万。越南总人口7768万,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有54个民族,其中京族占总人口的近90%,岱依族、傣族、芒族、华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通用越南语。主要宗教:佛教、天主教、和好教与高台教。政治上,2001年越南继续坚持革新开放路线,正确处理稳定、革新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年初在西原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骚乱事件,维护了政治社会的基本稳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对外关系继续。越南自90年代初才真正经营旅游业,90-95年,国际游客年均增长40%。1996年达到160万人次。97年后游客增速减缓(增幅6%)。主要客源国(地区)为中国台湾省、法国、日本和美国。2000年接待国外游客200万人次。2001年接待国外游客2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1%。主要客源国(地区)为中国、中国台湾省、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旅游总收入达20.5万亿越盾,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旅游景点有位于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位于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位于广宁省的下龙湾以及顺化市、会安市、大叻市、芽庄市等。
越南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渐渐与国际接轨,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
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越南与中国的关系最密切的应是中国大唐时期,当时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当时的“贞观之治”使中国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海外的中国人现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唐朝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叫(都护府)。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上,中越友谊源源流长,中国大唐的辉煌文化照耀过越南的河内。当然,这是1000多年前的事情了。
公元2006年11月12日-----19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作为越南有史以来承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标志着越南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渐渐与国际接轨。 祝福你,越南,以全球化中世界公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