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管理咨询产业的五力分析
一、管理咨询业的五力分析框架
图4-1
1、 供应者
管理咨询的的供应者,可以分为数据提供者和方案提供者两个层次。前者提供初级数据资源供咨询公司分析、加工,形成相对完善的咨询建议;后者是高级的供应者,直接提供智力资源,提出建议方案或最终报告。初级供应者包括:客户自身的资料、基础数据公司的资料、国家统计机构的资料、各种媒体等,他们系统的资料是分析依据和基础。这些供应者提供的“原材料”的级别并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级:(1)通过调研从客户处取得的原始资料,或者用户提供的自身的统计资料是最有价值的,往往为咨询报告直接引用,是支持咨询报告最有力的资料。
(2)基础数据公司在中国还不是十分普及,在国外比较常见,这类公司专门收集统计各种基础数据、资料,作为产品销售给需求者;国家统计机构的资料一般比较权威,尤其是有关人口、地理、行业环境等背景资料有一定的说服力。获得这两类数据一般是需要负费的,因此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国家统计机构的部分资料即使免费,由于其机构的权威性,准确性也较高),注明出处也可在咨询报告中直接引用。 (3)各种媒体媒体提供的数据,其可信性就要大打折扣,只能作为参考资料,避免在咨询报告中直接引用,避免因数据误差造成的咨询方案失误。综合考虑,(1)、(2)两类资料虽可靠,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在确定所需数据范围时一定要仔细甄选,避免无谓提高成本。
高级供应者包括:大专院校教授其他咨询公司,这部分供应者直接提供咨询方案或解决办法,是结论供应者。
2、潜在进入者
管理咨询业的进入障碍比较低,因此潜在进入者十分广泛:大专院校教授、市场研究公司、业内研究人员、国外同业者、其他企业等。
大专院校教授:大专院校很早就引入了管理咨询的概念,在管理咨询公司很少的时候,大专院校的教授往往直接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或以顾问的身份提供建议;这部分专家教授即有理论知识有有时间经验,很有可能进入管理咨询行业。
市场研究公司:市场研究公司一般提供关于市场潜力、细分、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专项服务,这部分公司有实际操作经验和一定的客户群,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一只脚跨进了管理咨询行业;当他们拥有一定的管理咨询人才(比如人力资源方向、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等方面)后,后立即进入管理咨询行业。
业内研究人员:如同大专院校的教授,业内研究人员有可能脱离现有公司,建立新的咨询公司,从而以竞争对手的身份进入管理咨询业。
国外同业者:除了已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的国外咨询公司外,还有众多国外同业者正在窥视中国市场,等待适当的时机进入,凭借经验和实力,他们是最具威胁的潜在进入者。
其他企业:一些性质与咨询业相近的公司,如投资分析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经营不成功需要转行或者公司实力比较强需要跨行业经营,他们拥有一定人才和资金,极有可能进入管理咨询行业。
3、消费者
管理咨询的消费者可分为最终消费者和中间消费者。前者主要包括:工商企业、服务性行业、政府机构等,他们寻求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一般要求咨询公司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分析报告;后者主要包括:同业的咨询公司,他们寻求咨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其为最终消费者更好的服务,弥补其在某些专业咨询业务方面的不足,或是这些咨询公司掌握了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而将其它不关键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咨询公司,再或是这些咨询公司只是纯粹的中介。同业的咨询公司在需要其它咨询公司对其自身的管理等问题进行咨询服务的时候也成为最终消费者。
一般来讲,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之所以需要管理咨询,原因在于:
· 其不具备进行管理决策所必需的信息收集、处理手段,而一些特定的管理咨询公司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以及方法。
· 其缺乏专业管理力量,一些特定的管理咨询公司则可通过专业顾问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掌握组织变革所必需的管理技术,提高其管理品质。 · 有的组织有自己的参谋咨询机构,但内部咨询意见往往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无法做到客观、公正。而外界的咨询公司则从第三方的角度提供客观公正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议价能力最强的是同业的咨询公司,因为他们对业内的行情十分了解,其次是工商企业、服务性行业,最弱的可能是政府机构。
4、替代者
管理咨询业是一个纯知识资本型行业,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将越来越多,尤其是电子网络的发展已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变得越来越快捷和广泛。
管理咨询业虽然包罗了各种知识和人才,但更多的知识信息尤其是专业性的知识和信却分布在许多研究院、学校和政府机构等组织,因此,无论在知识信息,还是在掌握知识信息的人才方面,管理咨询公司都将面临许多替代者。管理咨询业的替代者主要包括:政府机构研究资料、大专院校研究资料、大专院校的教师或专家、专业性的书刊资料、企业自己的顾问团、各种行业协会等。
5、产业内的竞争者
90年代之后的,我国的咨询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到1994年,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信息咨询结构已达6万多家(其中咨询机构4万家,信息服务机构2万余家),从业人员100万人以上,1993年新增加的信息咨询机构就超过2万家。就其所有制而言,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中外合资和国外独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信息咨询机构在信息市场中并存、竞争和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的咨询行业尤其是管理咨询行业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势头,但也出现了市场混乱的现象,具有强大实力的公司较少,大多数都是以政府信息部门或企业管理协会为依托而成立的公司,他们是中国管理咨询业的主力,主要是国有或集体性质的企业,注册资本大约30万元人民币。现在,中国的私人管理咨询企业发展也很快,但他们的力量很弱,注册资本一般为10万元人民币,多属于初创型,短期内还很难形成规模性。中国管理咨询企业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的市场化,管理咨询作为未来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落地生根了。然而,从各方面看,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管理咨询业市场潜力巨大,但成为现实的市场尚需时日。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资源匮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客观上为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市场潜力。但市场潜力并不等于真正现实的市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管理咨询业在国内发展步履艰难。
·企业界对管理咨询业了解不够
管理咨询业因为在中国刚刚起步,大多数企业对管理咨询的知识仅限于对报刊上爆炒的“XX公司花XX万元购买管理咨询服务”的报道的了解上,至于管理咨询究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究竟怎样解决问题却知之不多。加之,管理咨询这一特殊行业重口碑、不重宣传的行规,使许多企业对管理咨询如同雾里看花,不明就里。
·企业经营管理层对管理咨询的认识尚待提高。不少企业家虽然希望借助外脑提高管理水平,但总有一种顾虑在心头,害怕外界及企业员工说自己无能?有的企业家文化层次很高,自认为什么都懂,拒绝接受顾问服务;有的企业家则是对“医生”的“医术”有着各种疑虑;有的虽然承认管理咨询服务的价值,但却不愿投资于经营管理。
·受当前整个国民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许多企业有心治病,无力求医。
虽然相对于国外管理咨询机构来说,国内咨询公司的收费相当低廉。但尽管如此,管理咨询这种高智力服务的收费仍令许多企业望而兴叹。
·企业界的爆发心理及短期行为严重
可以说,前些年“点子”、“策划大师”之所以能风行一时,主要是由于企业迷信“一条点子可以救活企业”的神话,许多企业则幻想企业一夜之间爆发。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管理咨询市场的扩大。
(2)管理咨询业鱼龙混杂,整体咨询水平不高,且缺乏行业规范。
和国外的大型咨询公司相比,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没有成型的咨询体系;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咨询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咨询和企业管理经验,因而难以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令业界人士担忧的是,由于缺乏行业规范,众多的人员素质构成低下、甚至不知管理咨询为何物的“顾问”公司一哄而起,扰乱了市场,误导了企业。
(3)管理咨询行业人才奇缺,制约着行业发展。
管理咨询是一高度智力化的服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素质,而且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咨询经验。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
不可否认,MBA教育的兴起,对缓解这一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用极其有限。管理咨询人才匮乏的状况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
尽管有以上不利因素,但管理咨询近年来还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能力向企业提供高层次管理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数目不多,且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人才汇集的三地。其咨询人员一般来自企业的管理层,具有很高的素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咨询建议相对于国际管理咨询机构来说更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为了增强咨询实力,进行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一些咨询机构已经走上了联合之路;为了规范市场,一些咨询企业也开始自发组织行业协会。可以预料,随着管理咨询业整体咨询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咨询业将迅速成长为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一支力量。
管理咨询的这种潜力及发展前景产生于企业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对高水平外部管理咨询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现在,许多大型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安德森、贝恩、罗兰.贝格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原因就是他们看好中国企业对管理咨询业务的飞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国的咨询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面临残酷的竞争和大浪淘沙的过程,除了国内中小咨询公司之间的竞争外,还不得不面对国外大咨询公司的巨大威胁。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咨询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垄断者,基本属于完全竞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