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报纸上登了一幅漫画,一位落水者伸着双手,大喊“救命!”这时,岸上两个人,一个投给了他一枚外圆内方的铜钱,一个投给了他一个救生圈。
要钱,还是要救生圈?
我想,这位正有“没顶之灾”的落水者,为了活命,大概不会作出舍救生圈而要钱的蠢事吧?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蠢事却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效益不好,连年下降,出现亏损时,便三番五次地给上级领导打报告,拜门子,做工作,要求降低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搞“零”字承包或减亏考核,把少亏视同完成利润,依然申请奖励;有的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就千方百计要求领导去现场办公,软磨硬泡,问财政要资金,问税务要免税,问工会、民政、劳动等部门要救济金,问银行要贴息或低息贷款。到头来,这些企业该亏损的还是亏损,效益该下滑的还是下滑。投进去的钱,就象打了个“水漂儿”,甚至溅不起半点浪花,就悄然沉底了。
人已经落了水,给钱也没有什么用。只有抓住救生圈,方可解危于“没顶”。在这里,救生圈还仅仅是外力。锻炼强健的体魄,平时学会大风大浪里游泳,才能在外力的帮助下,获得自救。企业遇到困难,寻求上级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必要的。但一昧地把眼光盯在要钱要物要优惠政策上,无异于落水者放弃了救生圈。沂南化肥厂原是一家连续亏损六年的困难企业,濒临倒闭。企业改组、新班子上任后,外造良好环境,内修基本功夫,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发了“舜天牌”高效复合肥新产品,一举占领了市场,扭亏为盈,并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地方财政支柱企业。由此看来,企业在困难面前,应多从经营战略和措施上考虑,在求得上级在政策上、工作上等各方面扶持、指导和倾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调整发展战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人才队伍。苦炼内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搞好企业技术进步,学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里游泳,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和竞争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在要钱还是要救生圈的选择上,要救生圈是明智的。只有外借“救生圈”的浮力,内靠强健的体魄和娴熟的游泳水平,才能够爬上理想的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