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文章、书籍、演讲和研讨会都曾经哀声相问:我们怎样才能让员工按我们的要求努力干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如何提升企业各个层面的执行力,如何更好地激励广大员工就成了竞争求存与业绩增长的“胜负手”。很多企业在面临同样的困惑:不管你采用哪种激励手段,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员工们的表现似乎“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难道激励真的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管理的顽症吗?
美国犹他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弗非德里克。赫茨伯格在研究员工激励因素时,发现一个让管理人员既感兴趣又感困惑的现象: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满意并受到激励的事物与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事物不属于同一类。在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当激励手段多多却也困惑多多之时,赫茨伯格的发现会让人有峰回路转、拨云见日之感。正如爱、恨的反面是冷漠而绝不是“不爱即恨、不恨即爱”那么简单,赫茨伯格的发现以及众多的事实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人性与职场中人的心理特征——促成工作满意的因素或激励因素主要是成就、信任与认可、工作内容、责任、业绩、个人成长等;而促成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或保健因素主要是规章制度、潜在规则、监管、与上司关系、薪酬、与同事和下属关系、地位、工作稳定性、工作环境等,两者之间完全是相互独立的。由此可以看出,给员工涨工资、增加福利等手段,激励极为有限,甚至不产生激励作用,最多只是让员工不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怨恨而已。
芝加哥大学的斯科特·杰菲瑞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参与实验的63人中,18人未受到任何奖励,22人受到现金奖励,23人受到非现金奖励。这些人中,70%的人都表示“更愿意受到现金激励而不是奖品”,但实验结果却表明,受到非现金激励的人员表现出更高的绩效提升。人们声称更喜欢现金奖励,但却为非现金奖励更努力工作。其实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最需要钱,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就不再把钱放在第一位了。翰威特(Hewitt)亚洲最佳雇主调查2005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根据调查中对CEO的访谈,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最佳雇主展现的三大特征中,有两项与激励和沟通有关:不断激励员工实现出色业绩;确保员工感到受到关注和重视。其中,非货币激励是个很重要的方面。员工不但要求自己的工作得到薪酬的奖励,还希望在薪酬之外得到认可。美国薪酬协会与美国员工激励协会联合进行的调查表明:非货币奖励在加强内部沟通、强化企业文化/价值观、改善团队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适当的非货币激励不但是公平薪酬计划的补充,而且比现金更有激励作用,在运用上也比现金更灵活、便宜,回报率高。然而在运用非货币激励方式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这一方式有两大前提,其一便是薪酬。薪酬首先要具有内部公平性,同一等级职位的同样劳动付出需要得到大致相当的薪酬;而且,薪酬还要具有外部竞争力,与同类企业的同类职位大致相当。当薪酬低于公认标准的70%时,再卖力的非货币激励都是无效的。
那么何种非货币激励比较有效呢?
其实非货币激励极其强调个性化,操作复杂,要花样翻新,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喜好,因此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其做法往往围绕着成就、信任与认可、工作内容、责任、业绩、个人成长等来设计。
比如聪明的经理人将老员工的感人事迹做成FLASH发在内部网站上“示众”,在感动本人的同时,其他人也必将敬佩并奋起效仿。只有经理人充分花费了心思,员工才能得到他真正想要的,由此得到充分的激励。
再比如,对于公司内部同层级的员工对成就、信任与认可、工作内容、责任、业绩、个人成长的内容认识并不相同。高层员工往往将公司的重大增长、重大变革以及下属的追随与尊重作为自己的成就。中层员工的成就范围就缩小到了部门或某个小组织单元,同时主管上司的认可往往会影响其成就感。一般员工的成就范围及缩小到了岗位工作成果,直接上级与间接上级的认可都会影响其成就感。
如何建立非货币激励呢?
对大多经理人来说,非货币激励实施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员工的充分了解。了解员工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查员工档案资料与沟通。而沟通既是一种了解员工需求的手段又是员工激励的手段。没有人喜欢和冷冰冰的命令发布者合作。恰当的沟通,不仅可以塑造经理人的亲和力,而且,对激发员工激情大有裨益。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外,不妨玩点儿花样,比如:与下属集体进餐,或与某个下属来个单独“约会”。事实上,只要是对下属的真心关怀,都会起到正面的激励效果。很多时候,“另类”的温情沟通或许比大张旗鼓的褒奖一番更为奏效。很多经理都非常喜欢用网络沟通的形式,可以随时与下属互动,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有针对性地指导他的工作,并且给予鼓励。有时,哪怕是天气转凉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句祝福,劳累中的一句叮咛,都会让员工备受鼓舞。另外,可以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制成一个个的锦囊妙计,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下属。给下属解决问题和减少压力,其实不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吗?
除了在沟通上下功夫,对员工及时、公开地肯定也是非货币激励常见的手法。
一般情况下,每个员工的薪酬都是保密的。但要知道,人都是有那么点小小虚荣心的。即使某个员工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了额外的奖励,也会因为不是公开的褒奖而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尝试在定期的全体员工会议上,由部门经理公开表扬表现出色的员工,同时介绍他的突出成绩和贡献,让他有面子一把。得到这样表扬的员工,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进而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未得到表扬的员工,也会不甘示弱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荣誉而战。如果情况实在不允许,用行动表示也十分可取,随意地拍拍员工的肩膀,或者给一句由衷的赞赏,可以让员工一整天精神饱满。据说有一位高新技术公司的经理,他在每月发薪水时,都会亲自将薪水袋双手递到员工手中,并且会对员工道谢。起初,有的员工甚至用“受宠若惊”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激动得难以形容。其实,员工的需求总是那么朴实而简单。
给员工最需要的以体现对其重视,从而激发其成就感也是常见的非货币激励。
由于员工的性别、年龄、喜好、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因此对激励的需求也会不尽相同。对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员工来说,什么产假政策、住房补贴之类的激励对他(她)来说,意义并不太大,因为他(她)还不需要。但如果你奖励他(她)一个MP3、健身卡之类的时尚产品,或者是投其所好地送上他最想得到的东西时,效果一定倍增。
对于新员工来说,尽量的“体贴”是最重要的,比如:陪新员工共同走一次上班路。不要总絮絮叨叨嫌员工总是迟到,看看员工的家离公司到底有多远,上班的路程是否辛苦。甚至不时地做个“家访”,了解他(她)的各种个人喜好、家庭状况,这不仅会为以后你们之间的沟通建立基础,也可以为你对其采用怎样个性化的激励方式提供依据。记住:最有效的激励一定是让员工感到感动和惊喜的那种。
中国有士为知己者死之说,其实包含的就是以上这种激励理念。因为员工会将你对他细致的关怀理解为自己所作工作成绩的认可,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以回报这种认可。
增加责任往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大型公司首先选定了董事会秘书、总裁助理、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秘书及企业策划人员等进行了激励措施的实施。激励措施确定了以下实施原则:减少控制,但管理责任不变;增加个人对本职工作的责任;给员工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对员工自己的工作活动授予更大自由度;引进难度更大的新任务;给员工创造专业化的工作与个人发展途径。
从表面看,这些精挑细选、训练有素的白领们所完成的工作必然是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但实际上这些人的工作都是职场中屡见不鲜的文秘、沟通联络、方案撰写等内容,而且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平平。于是,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改变以往主管对员工各类文件大包大揽、吹毛求疵式校改与审核,主管只进行框架式的审核,员工具有一定自主权并对文件负责,对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员工,主管只对其少数极重要文件进行审阅,其他一律直接呈送。
——改变以往向主管请示所有疑难甚至并非疑难的一系列问题的工作方式,员工在向主管请示之前,须就有关问题咨询一些专家或同事,并独立形成完整思路,主管只进行必要的思路调整与工作指导。
——改变以往所有文件均由主管签字的工作方式,部分文件由员工个人签发。
——改变以往主管像碎嘴婆婆一样的叮嘱、催促,员工对自己每天、每一项工作的进程拥有一定自主权,而主管只说诸如:“希望完成一整天的工作”的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时候这样的一点提示都不需要了。
——改变以往主管承担各种文件质量与准确性责任的做法,每个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成果负责。
——改变以往文件、方案撰写中“八股文”式的固定与僵化模式,除少数必要的格式外,鼓励员工以个性化方式撰写。
以上措施看似平常,然而,它却在“润物细无声”中带给员工全新的心理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尊重、信任、责任、个性张扬和更多工作中乐趣与价值。在这些激励措施中还体现了分权管理、组织扁平化、管理职能创新等很多激励员工的有益尝试。实施了这些激励举措后,刚开始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的抗变心理和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的担心,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反而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态度与业绩有了明显改善,而且业绩持续提升,各类文件质量有着巨大的飞跃,准确性与及时性不断提高,他们在言行中对工作的喜爱程度也在明显提升,员工得到了有效而持续的激励。
后来这些管理方式与激励举措,经过系统化改进后在整个企业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成功。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激励员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各级主管的激励效果也很明显,他们突然发现以往他们所忽视的、本来属于他们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变得犹为重要。现在,他们可以专注于考核与评价员工工作业绩等一系列管理职能,并通过培训来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原来他们只能被下属的工作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
激励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领域的战略性课题。对于各级主管来说:如果你不能用一位员工为你更好地工作,那你可以找人取代他;但如果你不能让大多数员工甚至新招人员更好地工作,那你就必须激励他们。在保健因素实施成本越来越昂贵的今天,不妨尝试以非货币激励,您也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