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



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实质,就是从效率时代走向创造力时代。

 

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效率”和“创造力”是相互冲突的,而导致它们之间彼此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之间管理体系的截然不同。

 

事实上,所谓的制造等同于生产,而生产管理的最高原则就是效率原则。相对于生产流水线而言,创造等同于破坏----假如一个流水线上的员工试图创造或改变其中的某个生产环节,他无疑会被视为最严重的破坏生产效率的破坏份子。

 

可是,知识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知识员工是在创造、而非生产----“创造”和“生产”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它们所使用的“工具”上的不同(一个是使用体力,另一个是使用脑力),而且表现在它们的人生态度和远景预期的截然不同。

 

因此,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为效率、还是为创造?既是工业(生产)时代和知识(创造)时代的管理分界线,也是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区分标志点。

 

当下,中国流行的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其实就是试图从生产效率时代走向自由创造的时代。所谓“中国制造”的几种主要形式,包括了劳动密集型生产、贴牌加工、三来一补等等,其实就是集中于其中的生产环节。

 

一个现代企业一般来说,至少拥有六个环节: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供应链),第三生产环节(品质或质量),第四顾客确认(专业化),第五品牌建设,第六终端渠道,这其中,惟独生产环节是价值最低、也是最没有效益的环节。

 

所以,我总是把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戏谑的称之为“生产车间”的管理(所谓“世界工厂”的美誉,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是个贬义词)。虽然这其中不乏创造力的偶尔闪现(譬如凤毛麟角的技术发明的产生等等),但就整个组织管理系统而言,它终究是生产方式的管理体系、而不是关于创造力的管理体系。

 

l         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

 

制造是关于生产的管理,而创造是关于想象力的管理。

中国特殊语境下的表达,是这样的:制造是对于工人(体力劳动者)的管理,而创造是对于知识分子(脑力工作者)的管理。我个人坚决反对把“创造力管理”等同于“知识管理”,因为知识是用来创造的----假如知识本身不能拿来创造,那么,知识等同于书本知识。

 

那么,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这要从中国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

 

首先,中国社会整体而言,目前是处在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期,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尚未完成工业化的社会转型。“农民工”一词就是一个明证,它是“农民+工人”的缩写,代表着中国社会正处在艰难的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

 

其次,中国整个社会的城市化率,目前不足40%,也就是说,目前依旧有60%的人群生活在农村,而农村本身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农村生活方式。通常来说,农村的生活方式是保守的、传统的、甚至是迷信的,它与知识社会所要求的创造力完全不搭界。

 

第三,虽然2007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破天荒的达到了1700万人,可是,相对于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依旧显的杯水车薪。也就是说,没有足够数量的知识分子做支撑,渴望进入一种新型的知识社会只能是一个奢望。

 

美国社会是什么时候宣布进入知识社会的哪?是在50年前,它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工人数量和知识工作者的数量之比,从50年前的9:1转到了50年后的1:9。通俗的说,只有当知识分子的数量,大于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数量时,才有资格宣布整个社会进入了知识社会,而知识社会是创造力管理的起步和基石。

 

因此,创造力管理只属于知识社会,而效率管理属于老旧过时的工业社会。

 

显然的,中国社会的整体,离知识社会还有着遥远的距离。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力的管理离中国企业的管理,也有着不小的距离。虽然这其中不乏某些技术发明,可是,创造力的管理不等于技术发明。

 

最糟糕的看法,末过于把创造力管理等用于技术发明----真实的情况是:技术属于工业时代,而想象力才属于知识时代。众所周知,创造力就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其中,无论是新思想、还是新思维、抑或是新事物,都与“技术”这个词无关,换言之,新思想是创造力的能力,而技术最多只是新思想结出的果实。

中国企业的管理,正在从“质量时代”走向“绩效时代”,显然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只要看看海尔的张瑞敏先生从当初的“不许随地大小便”开始的质量管理,就会知道中国企业对于当初管理的认识,是多么的原始、蒙昧和艰难。

 

从“不许随地大小便”(纪律),到“砸不合格的冰箱”(质量),再到“人人都是小老板”(绩效),恰好是中国制造业所经历的管理历程的真实写照。它代表着把一个不守纪律、自由散漫的农民,改造成一个守纪律、懂效率的职业工人,是多么的艰难。

 

所以,我不同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提法。虽然它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可是,却不符合中国社会当下的现实。在我个人看来,中国社会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相当数量的制造业(也就是生产企业),这不仅是维持整个社会“就业”的需要,也是从农民转变成工人必须经历的过程,相比之下,“精益生产”的说法,反到是更符合中国制造业的现实。

 

l         “个性人”和“标准人”之争

 

“个性人”代表着创造,而“标准人”代表着组织效率。

 

事实上,“个性人”和“标准人”之争,由来已久。在五十多年前出版的经典名著《组织的人》中,威廉·怀特刻画了“工业人”的典型命运:“当代公司的管理方式要征服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满足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可控性的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说,工业时代的企业组织的管理,只能是离“人”或“人性化管理”的距离越来越远。

 

“重复”是创造力的大敌,却是生产活动的必须。为追求效率,麦当劳把自己的厨房改造成了亨利·福特的“T型车流水线”,为此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员工在单调重复劳动中丧失热情。“长期重复劳动让人觉得自己像机器”,一位麦当劳的员工这样说,“只需要机械重复一些简单动作”。人们身处其间感到一切都是在例行公事。

所以,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对于整个社会的“麦当劳化”的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他在新著《社会的麦当劳化》中提到的“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可控制性”,恰好是工业企业时代的工作方式和组织的管理准则。对于过程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使得各种机构和工作过程的单一化和机械化,而为了提高效率而使事物整齐划一而变得毫无差别。

 

因此,“组织”和“人”之间的紧张焦虑关系,可以说是典型工业企业组织的致命伤。

 

 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

当下,中国企业管理的热点,莫过于一浪高过一浪的“人性化管理”的呼声。显然的,“人性化管理”的呼声,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管理口号。假如你问问人性化管理口号的倡导者“人性化管理的口号,代表着什么意思?”,他的回答通常是不得要领的道德式回答,最多,只意味着“最高管理者要善待普通员工”等等;假如你继续深一步的追问“为什么要善待员工?”,你将得到更加荒唐的回答,包括了获得“员工的忠诚度、家的归属感”等等。

 

事实上,只要你是为了生产效率而工作,那么,你就必然的要成为一般管理之父法约尔的信徒,因为法约尔为传统工厂管理所设计的“命令—控制—监督”的一般原则,迄今为止依旧是工厂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通俗点说,面对工厂里的一大群的一般工人,所谓“人性化管理”不仅不是在帮忙,相反的是,他是破坏效率的帮凶,因为生产效率的来源,恰好是来自于“消灭个性人”的成果。

 

同时,你还必须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追随者,因为泰勒为“体力劳动者”所制订的标准化的工作方式,迄今为止依旧是体力劳动者的不二原则,通俗点说,删去多余的劳动动作,依旧是实现体力劳动者生产效率的基本原则。

 

因此,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一般管理之父法约尔“命令—控制”管理模式+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就构成了传统工厂生产管理的全部,它们之间配合得如此完美和美妙,几乎容不下任何的零散的突发奇想。

因此,管理是为目的而工作----你的目的是什么?决定了你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而所谓的“人性化管理”,恰好是把目的与过程来了个本末倒置。

 

因此,“个性人”和“标准人”之争,其实就是效率和创造力之争。当下,管理的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为“效率”而工作,另一种是为“创造力”而工作,几乎找不到其它的第三种目的。而无论什么样的“创造”,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都是以精益生产作为基础的。

 

l         呼唤“服务时代”的到来

 

呼唤“服务时代”的到来,要比呼吁“中国创造”的时代,更为贴切、也更为现实。

 

大体上,企业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产品时代”,第二“服务时代”,第三“创造时代”,这其中,产品时代属于典型的工业企业时代,而服务时代属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之间的过渡时代,只有创造时代才属于知识社会。

 

虽然中国有马云的阿里巴巴这样典型的“创造力的公司”,可它是如此的凤毛麟角,连样板和榜样都算不上,而真实值得学习的样板和榜样,反而是象联想、海尔、蒙牛等等这样典型的制造业的典型。

 

“服务时代”的真实意思是:所有的产品,都是一种服务!几乎找不出例外。且不说传统的商业类别的大商场、贸易业务等等是一种服务,即使是连冰箱、洗衣机这样所谓的产品,假如没有配套以一流的服务,它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滞销品。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产品意识到,竞争与售后服务的竞争密不可分,真正主宰未来胜负的关键就是服务。因此,大家都忙着推出不同形式的服务措施,有的将售后服务上升到品牌高度,连服务形式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从“管家”“保姆”一直到“顾问”,全都力图透出一种人文关怀的味道。

 

曾经有一个美国的管理学家,给出了“服务时代”方法是:画个方块代表产品,再画一个比较大的方块框起,代表顾客期待中随同产品的服务,如地区分销、及时维修和产品保证等,简言之,提供第二个方块等于只缴了入场费,不过光是上场无法赢得比赛。

 

所以,你还得画第三个更大的方块。这代表“可能”。很多东西可能是顾客没有预期,甚至没有想到的,身为经理人的你,主要任务便是想出如何提供这些额外服务。美国企业在消费类的电子产品、纺织和汽车业夺回领导地位,输赢全在第三个方块里。

 

顾客并不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群体,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也就是说,个体之间的差异,才是服务时代的本质,因此,那种标准化的服务,只代表着服务时代的基础或皮毛,而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才代表着服务时代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来说,人性化就是个性化。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高位瘫痪的体操运动员桑兰,乘飞机时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机场只提供了普通的轮椅、而没有拿上桑兰随机的特定轮椅,可时,高位瘫痪的桑兰并不适合这种普通轮椅,这时,某航空公司“以人为本”的口号就变成了空谈。

 

当然,个性化服务会带来服务成本的上升,不过,“服务成本的上升”和“企业生命的存在”相比,赎轻赎重哪?因为在一个服务时代里,服务本身既代表着质量、也代表着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比服务就是比质量、也是比竞争力。

 

最后,我要说的是:中国社会农业历史太久、封建统治时期太长,拖累了中国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虽然这不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对于历史我们只能尊重、而不是责怪或漫骂,对于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步伐,我们只能依赖于可靠的医治良方“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5217.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中国为什么要搞城镇化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今天参加广东民间智库论坛,题目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路径选择,我也就这个题目做了主题发言。十二五规划,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不少这些天购买股票都在买一些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股票,但

为什么说钓鱼岛是中国的? 黄子华钓鱼岛是中国的

为什么说钓鱼岛是中国的?    2010年9月7日发生的中日撞船事件到9月24日为止,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这就是被日本非法抓扣17天的船长詹其雄,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全球华侨华人的强烈抗议下,日方不得不予以放还。但是仍“保留处分”的

为什么罗马军团难以征服波斯? 帝国时代2征服者波斯

罗马军团的沙漠绝路!为什么罗马军团难以征服波斯?罗马大国霸权主义制造波斯敌人波斯新帝国应对罗马构成的生存危机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775.entry简单回顾罗马与帕提亚的几次战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华晨宝马打造辉煌十年

      2013年7月5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迎来了10周年庆典。10周岁生日,不仅是华晨宝马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公司本土化战略的一个全新起点。随着大东、铁西两家工厂的继续扩建和新发动机工厂的建设,华晨宝马将继续稳健增

皮具护理行业前景 皮具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创造”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内外需求日益疲软,环境不和谐性逐步加大,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力渐次增强,一系列冲击波,使得皮具产业转型与升级从没显得现在这样紧迫,乃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不过,笔者以

声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为什么中国制造难以走向中国创造?》为网友戒浮戒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