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企业集团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追求集团规模的最大化,而在于追求集团内部生产力等诸要素配置的合理化。发展规模经济,实质是发展合理规模经济,也不能偏面地理解成发展最大规模经济。那么,企业集团如何优化生产力诸要素,确立管理规模经济呢?
一、坚持一个原则,即合理配置的原则
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是指参与集团的成员企业以及生产力诸要素在集团范围内的集中程度。它是从生产的技术经济联系出发,研究投入生产过程的诸要素以多大的配合比结合,可以使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并在优化了的企业规模基础之上,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原则,对企业规模结构进行研究,建立配置合理的大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合理的企业集团规模经济应是:大中小企业和生产力诸要素配置合理、能够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合理分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发展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就必须追求集团内部参与联合的大中小企业配置合理,投入生产过程的诸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因此,合理配置应是发展企业集团规模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走出两个误区。
一是发展规模经济不是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必然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从而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平均生产费用的降低,最终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发展上。但是,在一定时间点上,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会因生产设备的更大型化,而使单位产品成本出现反弹。并增大资金筹措和劳动力、原材料、燃料供应以及产品销售的难度。因些,企业集团应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不能盲目投资,不顾时间、条件的限制,一昧追求规模的最大化。
二是发展规模经济不是联结企业越多越好。在合理经济规模的基础上,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实现企业间的联合,可以迅速膨胀规模,实现优势互补,统筹运用资金,充分发挥集团的组合效应、集中效应和资金放大效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增多,信息失真、管理失控等现象也将发生。企业之间容易产生摩擦和内耗,增加了集团组织协调的难度。从而,使组织成本上升,影响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企业集团应合理确立规模结构,不能盲目“装口袋”,并企业,搞得联而不合,集而不团,最后析崩离散。
三、考虑五个因素
一是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集团之所以以核心企业为 核心,能够联结其它成员企业,就因为核心企业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的形成,靠的主要是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辐射、带动功能,即使勉强将企业 撮合在一起,也是离心离德,产生不了规模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集团成员的数量和规模。
二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集团的管理幅度。很难想象,一个连现有生产规模和成员企业都管理不好的集团,能够有能力管理更大规模和更多企业。只有管理思想新颖,管理水平较高,管理手段先进的企业集团,才有条件扩大集团发生产规模,发展集团成员企业,拓展企业集团的管理幅度。否则,必然鞭长莫及,造成管理失控,影响经济效益的发展。
三是企业集团的市场前景。确立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集团的主导产品或经营方向符合市场需求的,集团的市场容量就大,就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联结更多的成员企业。反之,就必须在现有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战略,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增加市场需量,为扩大经济规模创造条件。若不顾市场容量的大小,盲目扩大经济规模,必然被市场淘汰。
四是企业集团的经营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经济政策环境、资源供应环境和交通运输环境等。国家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是发展规模经济的重要制约因素。企业集团虽然不能违背国家经济政策,但却必须深入地研究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寻找在这一背景下适合自身发展的最合理途径,善于利用经济政策中一切有利因素,以确定集团的经济规模。同时还应对企业集团的资源供应、交通运输以及公共关系等经营环境,进行认真的考虑。
五是企业集团的类型特点。企业集团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若干类型。西方政治经济学将经济联合组织划分为“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我国管理学界一般按经济技术联系的不同特点,将企业集团划分为产品辐射型、项目配置型、技术开发型、产品资源职合型和综合功能型。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对联结企业的多少、紧密程度以及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都有不同要求。因此,在确立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时,应区别对待。
此外,确立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还必须注意到规模经济的动态性,学会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规模目标。只有总结上阶段的经验教训,正视现阶段的经营状况,预测下阶段的发展目标,才能使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求得合理的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