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企业的激励机制一直比较单一,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物质报酬,指固定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也包括市场经济以后的股票等。从我国建国开始,简单的工资待遇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现在,一些退休老职工还念念不忘当年三十几元工资养活一家几口人的情景,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低,好多工作都靠肩扛手拉才能够完成,因为“政治挂帅”,虽然分配平均制,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奖金”这一新鲜的分配制度,其实也是国营企业激励制度改革的起步,奖金制度的出现的确带来了积极的因素,奖与罚开始频繁的交替出现,人们的积极性有了普遍的提高,虽然奖金数量不多,分配方法也简单,但已经有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迹象。
第二种方式是职位的变迁,用行政职位的高低来鼓励大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是一个用之四海皆准的定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行政职位的升迁在激励机制中是其它方法都不能代替的。从参加工作,人们就开始了职位的追逐,管理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个方法达到他管理的目的。现在有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常常以行政职位的高低论英雄,正是这一激励制度常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第三种方法是精神和荣誉鼓励。精神方面的鼓励在管理中运用的比较普遍,运用的次数也最多,而且不用分场合、性质、男女,皆可以根据工作者的表现随机的给出。在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那个年代精神激励被无限的扩大运用,几句简单的表扬就可以使人偷偷地跑出去干一个晚上,还不想让大家知道。一张奖状或奖品代表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人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是现在的一些激励机制所无法比拟的。八十年代以后,精神方面的鼓励渐渐失去了它的市场,表扬和荣誉显得无足轻重。脱离物质的精神激励是很难站住脚的,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更多的是物质激励,人们不再热衷于某个荣誉的获得,反而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上述三种激励方式都具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人力资源激励特征,它们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都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物质激励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工资、奖金的发放论资排辈,同工不同酬,容易挫伤绩效突出员工的积极性。再者荣誉激励缺乏权威性。一些荣誉的评定没有严格的标准,评定者本身的不公平和好人主义,评定对象“轮流坐庄”,或者干脆都是领导层,尤其是现在的一些企业中,“领导层现象”是很普遍的问题。另外职位升迁有效用递减规律,一些干部职位升迁前,工作干劲大、热情高、业绩也突出,而升职后就像变了一个人,连水都需要别人给倒才能喝,心思不再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怎么跑路子,拉关系上,有的甚至成了腐败分子。
总之企业的激励机制现在已经多元化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激励机制的运用也随之显得愈加重要了,奖金的分配多种多样,奖励的力度也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到现在的几十万元,而且辅以房屋,汽车等等各种待遇的应运而生,现代企业的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激励机制的深化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