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参加了2004年春季电信研究院CKP研究班,使我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尤其是受到一次观念上的冲击和震撼。作为研究班的任务之一—— 完成论文选题,既是学员消化理解和梳理思路,也是试图将理论付诸实践,学会运用的起点。我在研究班结束时选择本题,理由有二:其一,关于研究院文化知识,我的理解即为电信研究院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企业管理发展的重大课题。平时,尽管院里不少领导、员工也常频频提起,但对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乃至发展规划有分析、有深度的报告并不多见。我原长期在电力企业工作,后转入到电信研究院,一直对此比较关注。以此为挈入点,有利对学习知识管理消化吸收,也力图对其作一点深入剖析,争取有所发现,对院有所贡献;其二,本人现在院党群工作部任职,分管部分党务及老干部工作。该部门对院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肩负重大的责任。这也是热点和难点,选这个题目也算是学用结合了;其三,本期学员选择实施、规划题居多,我之选题更多倾向于理论探讨,也尝试与实践操作曾层面结合,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我乐于接受它。逼上梁山,只能知难而进了。能否破解,也不去想它,集中精力,学着做、做中学,最后达到初步掌握知识管理进而到“会学”境地。
第一章 背 景
第一节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
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但内涵不同,容易使人混淆。
所谓企业文化,它指的是一种微观文化,形成于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其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形态的总和,即特指的一种文化现象。这就告诉我们,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发展共生灭、同发展。有企业即产生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没有“有”与“无”区别,但却有优劣之分。一流的企业、品牌的背后,都接受着该企业一流文化哺育滋养。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企业的体现。它的核心是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包括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在企业行为、干部职工行为中的表现。其主要内容是: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②爱国主义思想;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⑤社会主义企业精神;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⑦厂风和企业心理环境;⑧现代科学技术观念。
企业文化建设,它指的是一个企业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自觉地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克服不良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它不能自发形成,而需要精心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的途径有这样几点:①积极推进内部改革,以改革促发展;②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③加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保障作用,培育“四有”新人;④精心组织文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⑤关心职工物质利益;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身教重于言教,带头倡导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指的“是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把自觉地培育企业文化作为推动整个企业管理的主导性环节”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属于管理学范畴。而企业文化“指的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它属于管理学范畴”。
第二章 电信研究院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初探
第一节 现代竞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经济竞争,是社会竞争中的一个很重要领域。它主要包括产品竞争、科技竞争、服务竞争、信誉竞争、人才竞争等内容。
1. 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我院现有6亿元雄厚的固定资产,包括可观的实验、检测及各种仪器、设备,更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大军。软、硬兼备,内练“内功”,外打“品牌”,以较低的投入,创造出高水准的产品、标准、报告和规划等软科学产品。
2. 科技竞争。软科学产出更加依赖于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脑力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典型的靠科技吃饭。科技因素在其成果贡献率中通常占70~80%。随着政企分开,几大通信集团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科研院所,昔日我院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再。能否始终保持领先优势,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服务竞争。我院提出的“支撑政府、服务企业”,实质是要提供两方面的优良服务,赢得政府支持,取得企业信赖。
4. 信誉竞争。信誉是企业十分重要的软资源,是无形的资产。高低也直接关系竞争的胜败。“信必守,诺必承”。软院此处有极好的口碑和信誉。
5. 人才竞争。现代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当今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市场,甚至在竞争中败北。我院虽具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优势,但也应该清醒看到近年来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人才流失日趋严重。如何“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从而在人才大战中稳定核心人才、留住骨干人才、流走平庸人才,从根本上讲是要制度创新,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竞争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也有赖于企业文化氛围营造。“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市场竞争何其激烈,有时甚至是残酷的。优者存,劣者亡、庸者苦苦挣扎,企业怎么办?“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出应运而生。1990年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麦勒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首次提出“企业核心能力”的论点。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西方企业界围绕它掀起理论研究新高潮,其要点是:
1. 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整个业务部门或某个行业领域;
2. 核心能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经历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靠自身积累渐进,千金难购。能买到的也不称其为核心能力)
3.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技能;
4.存在形态基本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核心能力在企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能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单位,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
2. 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能力具有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
3. 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
4. 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能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性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性的好处。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的电子、机械及相关行业的全球性大公司的实践。适用下列范围:⑴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⑵电子、机械等制造业;⑶全球范围内的竞争;⑷多元化经营企业。
但从目前中国国情出发,多数仍属于长期成长型企业,它们显然不在上述范围内。尽管如此,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企业很有借鉴意义。如果将其修改、扩展一下,可包括下面几部分:
⑴视企业核心能力在正式形成前有一个能力“孕育期”,这样就可在转型经济期;
⑵竞争的范围分为多个层次,一般从本地区开始,再到全国,而后到国际;
⑶组成核心能力的技术和技能以硬技术为主,扩展到各类软技术,例如营销、管理、融资能力等;
⑷经营的领域分为多个阶段,从单一产品到多种产品,从单一行业到多种行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植根于本企业,具有打开各种产品潜在市场、开拓新领域的作用。
第二节 软院核心竞争力描述
软院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按照上述理论和方法分析,笔者谈点粗浅看法。软院的核心竞争力描述如下:
1. 建立了一个几乎覆盖通信技术各领域,学科齐全、队伍精干的科研军团;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拥有国内一流的通信实验平台;
2. 多年打造形成了一些卓有声誉的软科学品牌,在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如国家各个五年计划的通信规划部分,各项通信标准;
3.初步建成一支专家、学者队伍拥有硕士、博士210 名,占全体员工比例为24 %,高级职称专业人员241名,占全体员工比例为28%,人力资源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4.是信息产业部唯一的直属科研院所,有依托政府之利,又成为支撑政府的强力支柱;
5. 面临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调整,施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三节 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管理,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本身并非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但确是促成、催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它最大的魅力是营造环境,吸引大批有志之士甘愿在这里聚集奋斗、献身科研。说到底,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全面较量、搏斗。六十年代的“大庆精神”,九十年代的“海尔精神”,本世纪初的“振超精神”,每一个先进企业的诞生,也同时升起座座企业文化丰碑。物质财富使人眩目,精神硕果弥足珍贵。请听张裕公司董事长孙利强的肺腑之言:国企基础比较差,现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国企规模小、基础差,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我在分析所有成功的百年老店时发现,他们的核心价值表现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个叫‘终极关怀’,能放弃眼前的利益,追求长远的利益;第二个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什么概念?它的力量在没有发出来的时候,表现为肌体上的健康,比如说心脏、血液、肌肉等方面。现金管理是血液,产业构架是骨骼,还有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这些东西平时你都不大看得出来,但跟人竞争时威力就从中表现出来了。我们张裕1989年还是一个亏损的企业,但10年以后,在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张裕是一个能让跨国公司感到头疼的对手。这种市场优胜来自于哪里?就来自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培育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电信研究院文化知识内涵及特征描述
我院今年五月二十日适逢组建十周年,成立四十八周年。伴随着通信大发展应运而生,走过艰苦的创业之路,取得娇人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1996~2003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5 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25 项,涌现出国家级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余 人。电信研究院科研队伍的特点是:高、新、全、创。高:高学历、高职称。新:专业大多以IT、通信为主,经济、企管也是当今热门、前沿学科。全: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理工经管文门类全。通信类专业更是几乎覆盖通信技术各领域。这是国内少通信院所少有的。创:队伍有较强攻坚破关,创新立异的能力。试图将电信研究院文化知识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 立足岗位的敬业精神
—— 献身科研的奉献精神—— 大力协同的团队精神—— 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渴望成材的功名意识—— 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单纯的“科研人”、“管理人”到“社会人”、“文化人”直至“全面人”的进步。
面对院内各层次需求而言也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
企业领导层 :更加关注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凝聚力的集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中层 :团队精神和队伍稳定,不断推出科研领军人物。
企业员工:希望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获得全面发展。(员工网上调查情况详见附件)
扫描电信研究院企业文化知识供求方,有些已能满足,有些正在构建,还有些仍处于空白地带。对于尚未建立的部分对策是;(一)制定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二)分解任务,落实到各部门;(三)建立全员共建的体制。
第四章 节 知识树建立及保障
4.1 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系统的创造者,又是使用者、享用者。应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核心,“以我为主、共享平台、为我所用”,这是实施阶段的指导方针。按照抽出核心工作链,建立知识树和相关联专家地图的构造方法。大体蓝图是:
表一: 系统知识树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alt=""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undefined>
表二 : 专家地图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alt="" onload=javascript:resizepic(this) align=middle border=undefined>
以满足员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和知识需求,特别是高知识群体的高端需求。
4.2 根据上述分析,找出相应知识点,联接相关联专家组成专家地图。在初步建成知识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更新或补充新知识点。
4.3 为完成这一知识管理工程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保障。以下几个是不可少的:制定⑴企业文化知识系统的管理、维护方法;⑵企业文化知识的使用暂行办法;⑶企业文化知识系统的建设奖励办法。
第五章 预期目标
5.1 借助KOA技术平台,搭建知识管理桥梁
员工的精神渴望和高品位文化向往,是知识管理的内在动力。由于科研方向各异,所处环境分散,经常聚集交流不便。借助KOA,使大家能共同享受文化、沟通感情、汲取知识,在这种环境中又不断创造新文化。能答疑解惑,能与资深专家对话。时时充电,网络悄悄地变成共同的精神家园。它不再是大量数据的集合,信息“地毯式”地轰炸,而组织为知识有序生产、管理和使用的流水线型的作业方式。
5.2 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下几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㈠ 有一定的组织结构;㈡ 有教学场所和大量的教育资源;㈢ 师生能进行互动式学习交流。拟建设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系统完全俱备。工作寓于知识管理轨道,知识管理促进工作效率。
第六章 几点体会
这一选题遇到的挑战是:(1)知识管理系统究其本质也是解决知识点供需矛盾。能否得到员工关于企业文化知识真实需求,就成了该选题破解的关键。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已由院信息中心进行网上发布后进行统计分析。因初次涉足,对列调查的项目是否科学、合理把握不准,难免不切合实际。(2)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对于KOA技术层面仅有大概印象,再加上学时较短,应如何进入可操作层面还未能掌握。(3)缺少相关文化知识管理系统案例借鉴,开始很吃力,觉得无从下手。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尽管对选题论证、设计作了一些努力,仍觉粗浅,但它毕竟是第一次闯入了知识管理的领地—— 这一前沿学科,内心是喜悦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实践中,力图真正吸取其精髓,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利器是今后新的目标。论文观点、内容不妥乃至谬误之处望老师们指导、斧正,这方面始终是一个知识渴求者,求真知、取真经、充实自己,提高能力。
衷心感谢邓文彪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信息中心提供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另外,陈立娜、于晓芸二位女士协助在院网调统计汇总,使我获得了宝贵数据,选题也有坚实的支托。滴水之恩须相报,于是有了本篇拙作,也算是留给研究班的礼物。
附:参考文献
1. 中国邮电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邮电企业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2. 白光 、马国忠著:《企业发展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