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意义 英文 物质生产的组织化历程及其对知识生产的借鉴意义



在《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一文中,笔者曾经就物质的组织化生产来阐述知识生产管理的组织化特性。实际上,物质产品的组织化生产也并不是一个生来就是的过程,从非组织化到组织化,物质生产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则伴随着一部物质产品极度贫乏的艰难岁月。这个艰难岁月的突破,是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则源自一个叫做瓦特的发明了蒸汽机。曾经有人评价说,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胜利结束。也就是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把大机器引入到物质生产过程的革命。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说:“在短短的一百年中,创造的价值比过去整个人类在几千年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都要大。”那么,这个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瓦特是一个工程师。有一天,他发现水壶开了,水蒸汽顶的茶壶盖子砰砰作响。这一点深深的触发了他,他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能够使得水蒸汽连续的推动盖子的一种装置。最后,他成功了,并为自己的装置命名为蒸汽机。因为这种机器比人的力气大,并且转动的速度快,所以被用作替代人的工作上。首先,蒸汽机使用在挖煤的抽水机上面,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然后,蒸汽机又用在纺织机上面,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用在马车上面替代马匹,大大提高了车的速度;……。蒸汽机凭借着大的力气、高的速度,成为了人的力量和速度的替代。机器所到之处,使得本来笨重的活儿变得又快又轻。高速旋转的飞轮,把我们的物质生产提升到了一个快车道。

  那么,大机器是不是能代替人的所有工作呢?你别说,历史上还真有好多人这样想过。但实际证明,机器代替人,是有相当的局限的。当时,机器只能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当然更多的是替代畜力或水力完成的工作。而对于工艺活儿,机器是无能为力的。

  机器出现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当机器出现以后,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的效率。大机器的出现,对于物质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大机器的出现,直接推进了物质生产的效率,使得人们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其次,大机器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完成那些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现有自身力量的限制,使得人们无法完成的一些工作,当大机器出现之后,也能够完成了。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大机器使得人们开始协同起来,围绕这机器一起工作出现了大规模的有很多工人一起工作的工场。

  大机器并没有最终完成把人们协同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机器本身只是提供了把人们组织起来的基本的物质条件。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还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艺人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当时体力劳动具有相当的浪漫主义色彩,被作为“高贵的手艺”。当时手艺作为一种非常神圣的东西,受到行会的保护,并成为手工艺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10年左右。弗雷德里克?泰勒用了10多年对劳动进行了动作分析。他通过记录并剔除多余动作,以最简单容易、工人需要付出劳动最少而且耗时最短的方式规范这些动作,按照逻辑顺序将这些动作合并到一起,使之称为一项工作。泰勒认为:所谓的手艺是不存在的,因为手艺里面根本没有任何技能,手艺只不过是一些简单和重复劳动的组合。泰勒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通过把这些简单的、无需技能的动作合并在一起,围绕大机器,运用合适的工具加以组织和执行,把体力劳动变成了一种规范的动作的组合。这种劳动的规范化,使得一般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合格的完成工作,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这种标准的规范化动作,使得工人成为一个个的工作节点,并具有标准接口进行工作之间的衔接。后来,福特通过流水线技术,把这些成果固化到整个生产过程中,使得组织化成为物质生产的必须的行为。流水线首先是一项管理技术,它把各个动作分配到不同人身上,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生产工序)把这些动作(也就是人)整合起来,使得体力劳动变成了一项固化的工作,产生了岗位的概念,并把人牢牢的固定在工作岗位上。这时,物质生产就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组织化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使得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德鲁克语)。这种高效率的物质生产,直接使得我们进入了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

  从个体生产到组织生产是物质生产的一个巨大进步。当人们协调起来进行组织化的物质生产的时候,开始了物质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而且,物质的组织化生产使得工作本身具有了很大的替代性。这使得物质生产的过程非常稳定。物质生产过程不随着团队中个体成员的离职、生病或者其他事情而发生动荡或中断。这对于知识生产非常有借鉴意义。在目前,因为某一个技术人才的流失,往往会造成技术的无法顺延,甚至会造成一个企业的破产。也就是说,目前的知识生产还非常的依赖个体行为。因为生产本身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具有相当的追求稳定的内容,所以知识生产的组织化是历史的必然。

  从物质生产的发展历史来看,其经历了一个由低效率到高效率,从个体生产到组织生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生产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不受个体的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这个过程中,三个因素组成了变化的主体。其中,大机器是这个历史过程的物质基础;泰勒的标准化管理成为了这种变化的技术基础;而福特式流水线生产方式则构成了这个历史过程的实现条件。知识生产要完成从个体生产到组织化生产的跨越,同样需要完成这样的一些支撑条件。目前,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知识生产具有了其物质条件;模式语言管理技术完成了脑力劳动的标准化;项目管理的团队生产方式将会成为知识生产从个体生产形态转化为组织生产形态的关键条件。

 借鉴意义 英文 物质生产的组织化历程及其对知识生产的借鉴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4739.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分辨进口英文原版书的真假? dw手表怎么样分辨真假

在百度上搜了关于“怎么分辨进口英文原版书的真假”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看到有什么像样的说明。市场上鱼龙混杂,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进口原版书呢?印刷粗糙,纸张差,封面不好就是盗版?印得好,纸张白,样子好看就是正版?其实不是这样的。做为一

声明:《借鉴意义 英文 物质生产的组织化历程及其对知识生产的借鉴意义》为网友倳孑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