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已经有不少公司,仅靠形式上的变化,就取得了辉煌战绩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来了,这一集是讲述“死亡”Death ,也是《黑客帝国》系列的终结。
在制造了一系列娱乐震动后,《黑客帝国3》所引发的商业震动也开始启幕。华纳兄弟和《黑客帝国》的制片人乔尔·希尔弗(Joel Silver)称,《黑客帝国3》周末的票房表现很成功,这一系列的电影在今年已经实现近10亿美元的总票房收入。
形式大于内容
《黑客帝国》系列以颠覆者的姿态,把“酷”的体验发挥到了极至。
最具颠覆性的是,《黑客帝国》在表现形式上的突破。在内容上,《黑客帝国》并不具有颠覆性,但依靠一些“形式”上的颠覆,《黑客帝国》制造了一个难以跨越的分水岭。为了强化《黑客帝国》的形式感,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用了诸多符号性的元素,如墨镜、金属质感、绿色的数码符号、中国武术等。
为了进行形式突破,《黑客帝国》剧组恐怕也创造了电影史上搭设场景最多,同时也毁灭最多的记录。剧组创建了150处大型场景,包括那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和可容纳千人的锡安溶洞,而所有这些东西基本上都要一爆了之。
为了使表现形式达到极至,《黑客帝国》甚至发明了多功能的“随心所欲带”,可以让演员轻松地向任何方向做翻滚动作,剧组里还有一种名叫“翻江倒海绳”的装置,用来模拟自由落地运动。
从体验经济的角度来看,《黑客帝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形式感打造体验”的案例,《黑客帝国》的成功至少可以帮助我们探究一个难题: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大于形式?
至少,《黑客帝国》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多少让一些抱着传统经营理念的人大失所望,甚至嗤之以鼻。
几年前,体验经济的鼻祖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发表观点:创造一种强调体验的品牌形象,顾客们就会蜂拥而至。但是,现在,使你的产品体验更具形式感,也变得非常重要。
Matrix定律
为使你的产品更具体验的价值,也许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行形式创新,这样才能增加顾客与它们相互交流的感觉。比如,耐克公司将价值百元的帆布胶底运动鞋变成了价值千元的运动工具,它一直所强调的“形式”是:酷+运动。英特尔用“Intel Inside”的标志来标示其计算机能力,它一直所强调的“形式”是:伴随着悦耳、鲜明的声音和彩色的多媒体特征。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不断在竞争,想要超过对方,都在使消费者相信喝自己的可乐会有更好的饮用体验,它们一直所强调的“形式”是:大牌明星和音乐。
在中国,已经有不少公司,仅靠形式上的变化就取得了辉煌战绩。比如,TCL手机赖以起家的宝石手机。另一个例子是折叠式手机,它对中国手机业的集体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在2003年,靠形式取胜的最大赢家当属拍照手机。在近日,美国《时代》周刊的2003年度“最酷发明”榜中,风靡全球的可拍照手机位列前三甲。
从《黑客帝国》的经验来看,以形式感的东西打造体验,也有法则遵循,不妨把它定义为“Matrix定律”:
——形式大于内容,至少,寻找有创意的视觉冲击变得重要。
——寻找商业和艺术的结合点。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关系的挑战:电影制片厂、服装设计所、奢侈品制造商、媒体公司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宝马公司,《哈佛商业评论》把宝马的操作原则总结为三点:保护创作小组,保护艺术的创作过程,在艺术和商业上进行有机调和。
——发现顾客的兴奋点一样重要。在一个充满选择的消费者经济中,恰到好处地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但这只有在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此,与顾客的互动变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人士看来,中国消费品供应链正在发生变革,一方面消费者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一个主流趋势。一场体验革命在悄然发生,这也为那些擅长制造体验的经理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但就像《黑客帝国3》的结尾,先知说了一句让经理人也会感到震撼的话,她说,变革总是伴随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