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一个资源紧缺的时代。从去年席卷全国的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开始,人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我国经济正饱受资源约束之痛。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在今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应该说,我公司多年来对企业资源、成本节约非常重视。去年还专门开展了“厉行节约”活动。这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认为,还存在可以挖潜的地方,此外部分员工意识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节约,人人都是责任主体
在社会中,人们缺乏一种节约的意识,往往将节约的重任看成是单位的责任,而忽略了自身在其中的角色扮演,这其实是一种观念的错位。
作为古井这样的大型企业,需要节约的资源很多,大到投资项目资金,小到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节约的空间和机会几乎无所不在,关键在于你想不想节约,愿不愿意节约。正如王锋董事长在“厉行节约”动员讲话中所说的,“想不想节约是态度问题,能不能节约是方法问题,节约多少是效果问题”。构建节约型企业,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员的力量积极参与。而“参与”不仅仅是配合,而是思想上的高度认同和行动上的具体落实。因此,只要我们树立节约的意识,本着敬业、认真的态度,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问一下自己“这件事情该不该办?如果确实需要办,有没有好的操作方法?”,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改进机会,才能在困难面前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因此,全体员工都要把自己当成厉行节约的责任主体,弘扬伟大的“小气”精神,注重把身边的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树立“节约,从自身做起”的观念。
部分员工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能够树立责任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拿小节约和大浪费比照:有些人认为浪费现象太多,节约这点有什么用?二是拿自己和别人比照:有些人认为大家都在浪费,我节约一点能有多大意义?
构建节约型企业,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小处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做起。每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把眼前已经意识到的行为,操作为节约,而不再造成人为的浪费。小浪费和大浪费任何时候都是共存的,节约的责任,永远不以浪费的大小来分先后。如果小的节约都做好了,也就等于挤压了大浪费的生存空间,为扫除大浪费做出了间接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把眼睛盯着别人,整天关心上级,关心企业要怎么干好,而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放到个人的职责、岗位应该怎么干好上,可以设想,企业内部将会怨声载道、牢骚满天。
节约,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经是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为指导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有时候“花钱是为了省钱”,比如企业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效率,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厉行节约”,并不是一味地节省或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而是对比“产出”看“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地花钱,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成本观念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节约,要打造节俭机制
节约这个老话题,最近被中央提到了十分重要的议题上。这不但说明了节约的重要性,还说明了节约是个难以落实的话题。事实上,无论是培养个人节约习惯,还是构建节约型企业,最终都必须依靠制度和机制作保障。
只有依靠制度,才能养成个人的节约习惯,才能营造企业的节约氛围。一些人在使用个人的财物时能够自觉厉行节约,在使用单位的财物时就不一定了。因此,构建节约型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实现奖励节约惩罚浪费的结果。
节约,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平心而论,很多人对于节约的认识还是到位的,问题是在行动上不能做个有心人,随手就可做到的事却不愿去做,表现得很冷漠和麻木,是典型的坐而论道者,谈起节约的道理来头头是道,但在现实中做的却是另一套,说的和做的判若两人。
留意自己的身边,你会发现许多类似这样的情形:办公室无人空调、风扇仍然运转,冲过厕所忘记关掉阀门,下班后微机、打印机仍在待机,等等。殊不知,电脑若关机不拔插头,照样有4.8瓦的能耗,如果每晚待机12小时,全年耗电为21.04千瓦时。按公司电脑500台计算,全年浪费的电将达1万千瓦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小事有很多很多,只要去发掘,“不以事小而不为”,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一件看似“小”的事情显现出大的意义来。
节约,要从设计开始
“一切节约从设计开始,设计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设计浪费,不仅是因为重复设计产生浪费,更大的浪费是因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给下道工序、环节带来巨大的返工、返修、停工等待及挑拣等不必要的浪费,或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产品设计必须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任何“过”与“不及”均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设计的浪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设计质量“过剩”,二是设计性能“不足”。
从本质上说,设计“过剩”主要是设计人员不能切实考虑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要,不能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目追求潮流,害怕承担风险。
设计性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设计者本身能力与素质的限制,或设计时没有科学地研究与分析,导致设计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二是由于设计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控制,设计者虽然能力和素质较高,但由于责任心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设计应该是广义的设计,既包括包装材料的设计、建筑物的设计、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的设计,也包括软件方面的设计,如制度、流程的设计等。如果设计出现问题,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损失,有时将会使企业遭受致命的打击。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设计过程的监督管理,通过规范制度、流程,明确设计的标准和责任主体,最大限度地降低设计风险。
节约,要向科技管理要效益
厉行节约,既要有节约的意识,更要讲究节约的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水、电、纸等方面节约,要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进步,通过流程的优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制度的重新设计、预算目标优化调整,挖掘了节约的潜力,才能抓出更大的成效。
1、大力推进能源节约。一是要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抓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绿色照明等工程;二是要重点抓好玻璃公司、瑞福祥公司等重点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三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严格控制夏季空调室内温度的最低标准,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
2、深入开展节约用水。一是要认真研究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降低公司的取水费用;二是要加快供水管网的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三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使用管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用水,降低用水总量及污染程度。
3、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一是要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工艺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二是积极采用高强度和耐腐蚀材料,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如使用PE管替代无缝钢管,使用不锈钢酒罐代替原有铝罐等;三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一次性茶杯、餐具等。
4、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是要加强对节约能源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各替代技术,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二是做好资源回收再利用,重点抓好再生金属、废旧轮胎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5、强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节约的相关标准,明确各单位、各岗位的管理责任,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心;二是要建立厉行节约的奖惩机制,加强过程的控制与结果的考核,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提高全员节约的自觉性,不断固化员工的节约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要完善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单位及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中,实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四是倡导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把节约工作与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加快发展,是一种有质量的科学发展,是注重成本节约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的深化与转型期,节约已经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项战略,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选择节约,不仅选择了一种工作方式,追寻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道路---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