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宿舍里闹老鼠。从半夜里跳到床头,发展到啃书、啃家具,赶又赶不走,无奈之下,讨来一个捕鼠笼子,放上几片饼干,等待老鼠们来入笼。第一天晚上,没有任何动静,看来老鼠对于这个“新式武器”保持了一定警惕性。昨天白天,发现鼠笼里的饼干被吃掉一半,却没有触发机关,看来是机关上的太紧了。虽然没有捉到老鼠,但总算引得老鼠入笼了。小心的调整好机关,再等待前来觅食的老鼠。
果然,不到晚上11点,就听见“啪”一声,接着是一阵急促的索索声,一定是捕鼠笼的机关激发了。开灯一看,发现笼子里竟然关着两只老鼠,正在窜上窜下的寻找出口,其中一只还用它那尖利的牙齿猛咬编织笼子的铁丝,可惜今天它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样一种“仁慈”捕鼠工具,不象我们家乡的“铁猫”,一下子就把老鼠夹死,也不象老鼠药让老鼠吃完慢慢死,而是将老鼠“囚禁”起来,接下来怎样处理,全看你怎样决定。
可是应该怎样处理这两只老鼠呢?动手打死它们吗?是不是太残忍了!要不就如我的邻居那样,一直让它囚禁在里面,直到饿死?我想这更不“人道”!或者干脆就把它们当宠物养着,可是对它“宠”不起来又咋办呢?要是仅仅把它们在室外放掉,不等于把它们送到邻居的家里去祸害邻居吗?一夜无招。今天早上醒来,就拎着笼子上了每天晨练去的厂外的帆游山。放到一个荒山上,危害总该少一些吧!把家鼠变成山鼠,不知它能否适应,据说这个小东西的适应能力,是远远超过老虎的。可是,这山上生活着很多蛇,不知这两只老鼠能否躲过蛇的袭击?现在的蛇都冬眠了,最近几个月不会有问题。这个难题总算解决了,呵呵。
在下山的路上,我忽然又想起,这样做是不是又会破环了帆游山的“生态平衡”呢?看来,在这个多元而又无标准的时代,就像“捉到老鼠怎么办”这样的小事情,也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异议的答案的。
从捉老鼠这件事又想起了前些日子辞退的一名经理。之所以辞退他,是因为这位经理在公司里动员骨干员工辞职,这种明显的挖墙脚的事情是很难让人容忍的,且不说他的行为是否可以达到目的,但给人的感觉总象房间里有一只老鼠差不多。当抓出这只“老鼠”之后,公司很温和的对其劝退,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先是当着当事人的面矢口否认,然后又说自己的行为体现了“人文关怀”。为这件事,张西振写了一个帖子发在网上,发现很多人都同情这名被辞退的经理。有网友评道:“……现在很多的企业都过分的强调企业利益,而忘却了个人利益。……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企业自身文化及制度建设上存在问题。企业自身缺乏一种对员工关怀的态度造就了员工对企业的抵触情绪……”看来,就算你抓住了“老鼠”,也很难作出一个让大家认可的处置“老鼠”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更早一些时候抓住的另一只贪污的“老鼠”。这只“老鼠”的贪污行为暴露后,按照法律标准是应该给予法律制裁的,但也仅仅是追回了赃款,让他走人了事。这件事与今天早上“放”老鼠的事情又有几分相似:放掉这样一只贪污的老鼠,而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是不是等于放纵他到另一个公司继续贪污?如果严厉的追究他的法律责任,是不是又会被一些人指责为“忘记了个人利益”?如果对于这些“老鼠”不去追究,而是听之任之,是不是又等于对企业这个组织的不负责任?
看来,“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代过去之后,“抓住老鼠怎么办”的确变成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