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宇明的记忆中许多人是永远不会被淡忘的,郑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郑老师叫郑福龙,是樊宇明的启蒙老师。那时农村的教学条件很差,郑老师所在的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学生从1到3年级大约有四十多人,大家都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叫“复式班”。
1—3年级的学生正是贪玩儿的时候,一个人对付四十多个孩子的确是有一点吃力,可郑老师却能把这四十多个孩子管理得井然有序。
郑老师管理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郑老师打“角”就是樊宇明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件事情。
那时孩子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玩具,于是便想方设法、自力更生设计一些自认为有趣的游戏,打角便是其中之一。“角”是孩子们用纸折成的一面是“×”,另一面为“□”的玩具。玩的时候一方把“角”放在地上,另一方用自己的“角”去打放在地上的“角”,打翻过去就算赢,同时被打翻的“角”也就归打者所有了。这种游戏可以二人对打,也可以多人混战,很受大家喜爱。可那时纸是很宝贵的,同学们除了自己的课本和作业本外根本没有其它纸张。一开始大家都用写过的作业本来叠“角”,输急了的时候便把新作业本,甚至课本都撕了叠“角”了。有的同学开学不久,课本就剩一半了。于是为了避免学生撕作业本、课本叠“角”,那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禁止学生打角的。但禁止归禁止,打角的学生还是随处可见,作业本照撕,课本也照撕。
郑老师对学生打角也很头疼,采取没收、罚站、叫家长等手段来惩罚学生,可打角还是禁止不了。有一天,郑老师用好几张报纸叠了一只巨大的“角”,他对班上的同学们说:“我有一只宝角,谁愿意和我打?”听郑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很开心,一方面觉得老师打角很有趣,另一方面都希望把郑老师的宝角赢到手。于是全班同学都加入到和郑老师决战的队伍中了。
经过大约两节课的较量,全班所有的角都被郑老师的宝角赢去了,整整装了一箩筐。战斗结束,郑老师让同学们上自习,自己则坐在讲台上整理那一箩筐的角。他把那些角逐个拆开了,把没写过的纸抚平,整理在一起订成了一个厚本子作他的教案本;用课本折成的角拆开后抚平,给课本缺页的同学订上了;剩下的角连同他自己的宝角一起放在火炉子里烧掉了。做完这一切,郑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从今以后,谁都不准打角!发现一次,罚站一天!”看着郑老师整理完那一箩筐角,听着郑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全班同学谁也没有说话。
从第二天开始,课间休息的时候郑老师开始教大家玩一些更有趣的游戏,从那天开始我们再没有同学打角了。
樊宇明说:郑老师用打角治打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这种引导的方式令同学们心服口服,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这一成果,他还利用其它有趣的游戏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由此联想到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任何企业中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及管理顽疾,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管、打、压、罚等措施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员工心理,采取梳理、引导的办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