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管理咨询市场全面火爆,全线飘红。
巨大的市场空间引来了众多的咨询精英。他们或是标榜有博士的头衔,或是自吹有海归的经历;或是有给跨国集团当过“名医”的历程,或是在“全球整合中心”做过总裁。
人们真的弄不清:这个“世界整合中心”是不是一个比联合国秘书长还大的官。还有一位自称为“咨询大师”的先生,今年只有37岁,居然在简介中说自己曾在17家跨国企业做过要职。这些话越听越有点“斜呼”了。我算了算,他每在一家跨国企业工作的时间不足6个月。不知这位先生是职位越升越高,还是频频被跨国公司解雇?这样的人是真的具有跨国企业高层管理的经验,还是具有的是频频跳糟的技能?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人居然把自己那点看法描绘成“淘干了尼罗河水”写成的不朽之作。简直就短把自己说成“救企业于水火之中”的救世主了。似乎只要企业一请到他们,就等于请到了能“药到病除”的活神仙了。
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我听着这些话,充满了街上卖大梨膏的味道。
企业咨询是出水必看两腿泥的活。
不是一条领带,一台电脑,一副洋腔,一阵胡侃就行的。企业管理咨询得玩真的,干实的,讲干的。想当“概念玩家”,一顿云山雾罩就能把咨询费拿走是不行的!给人家说不出个真章儿来,人家不给你钱!
有的咨询师把托马斯·彼得斯的话当经念。说:咨询师应“高瞻远瞩”,应“崇尚行动”。这话对不对呢!我说:对,也不对。说他对是说:管理咨询师从战略上应该“高瞻远瞩”,“崇尚行动”。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对被咨询的企业有一个前瞻性的分析和思考。但是,在咨询的实践中,只去“高瞻远瞩”是不行的。到了一个企业,你怎么“高瞻”法?你必须走下黄土高坡,下马观花。你必须深入到管理的实践中“精细的研究矛盾的特点”。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看不到事情的症结,理不清管理的脉络,找不到下手的思路,你能“崇尚什么行动”?只能是瞎邹胡侃一阵罢了。
新华信是1992年由3个人创办的。现在总人数发展到350多人。公开宣称的营业收入是人民币5000万。他们奉行和恪守的咨询管理的使命和宗旨倒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
新华信在咨询实践中坚持了六句话,也就是六条原则。这就是:
管理咨询师应当:
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传播者; 是东方管理思想的培育者; 是复杂管理管理问题的解决者 是成功管理经验的总结者; 是创新管理实践的推动者。 是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者。 这六条原则,是新华信的成功经验,我看倒是说出了管理咨询师的本质。它给了我们一个准成,一个标尺。一个原则,一个方向。应该说:中国的咨询市场是庞大的。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缓慢转型的过程给了我们本土咨询公司成长发展的生存空间。
在中国,相当一批企业家没有读MBA,而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中相当一部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他们急需管理理念的提升,急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急需知识的融入以带动企业快速崛起的车轮。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有一批大的制造企业,像海尔、联想、奥克斯等等。这些公司,做大了,它们的急速发展产生和形成了急切的管理咨询的市场需求。这,才是咨询业做大的前提。这,才给了咨询师施展才华的天地。
大企业有需求,中小企业就没有需求吗?不是的。
中小企业也有需求,只不过是中小企业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罢了。大型企业可能更侧重前瞻性和战略性咨询,中小企业可能更需要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咨询内容。应该说,咨询行业是一个人才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为什么相当多的咨询公司都背靠大学?就是要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这个产业又是一个挑剔的产业。不是一顶博士帽,一个硕士头衔就能独占管理咨询一片天的!
这个产业要求的是复合形实战管理人才。特别是随着管理咨询对象的知识和文化底蕴的提升,一般化的、玩概念的、蒙事、圈钱的骗术已经没有了多少市场。没有了多少商机,没有了多少客户资源。
客户除了看头衔、看名气外,更看效果。更看中实践和实战。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具有中国的管理特色的。很多有各种管理头衔的人在做咨询。这是好事。反映了咨询师队伍整体文化层次的提高。但是,仅仅如此,又是不够的。咨询师必须研究和熟悉中国的管理,研究这种管理中的问题和弊端。通常情况下,很多在MBA书上讲到的案例,在中国不一定适用。就拿 “全员下岗竞聘”来说,国外MBA书上找不到,但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用得最多和最有效的、最具中国管理特色的做法。不研究这些鲜活的案例,不看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咨询师的“高瞻远瞩”只是概念玩家的一句空话而已。
玩概念的咨询师是咨询市场上的短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