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的智慧是什么,就是要跳出刻意劝说的圈子,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游说,看似无心插柳,其实已是绿柳成荫顺利地完成了说服任务。与其说这是一次说服的过程,毋宁说是一个智者的心智的流露,是一次大的智慧的展现。
触龙与太后的谈话,是一次心灵的沟通,他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机智,完成了与太后心灵的对撞与契合,既显示了作为臣下的一片忠心,又维护了太后的尊严,既考虑了长安君的长久之计,又保全了赵国的根本利益。收到了一石多鸟之效,展示了一个智者的风采。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也是一位大智慧的说客。齐威王在位时,国人多不敢向威王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可能是因为威王过于严肃,让臣子们害怕吧。不过这对于齐国来说确实是一个隐患:哪里有没有过错的国君呢?
邹忌这人,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是一标准的古典帅哥。可是城北的徐公,也是“美”名早已在外的。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这下邹忌开始在心里琢磨了。晚上,他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这一番对话,虽然没有触龙那么温情脉脉的,可是针对性特别强,有理有据的,将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态度类比臣子、国民对威王的态度,威王不可能提出异议,邹忌的劝说也就大功告成。
于是威王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沟通,是心灵的交流;劝说,是智慧的碰撞。所以我们说,劝说,其实就是和客户比拼智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