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播客”了
很多人都从网上下载过“宝马英雄救美篇”,看过之后,不少人对宝马驾驶的速度感、良好的刹车性能和智能装备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宝马虽然此前也做广告,但广告效果一直欠佳,要么体验性不够,要么人群影响覆盖面过窄。 这回,宝马实在没让自己白白“播客”一把。那种极具好莱坞风格的劲爆短片让很多人看了之后,无一不惊叹一声“宝马就是宝马”。 其实,宝马是在释放一个具备高度传染力的“病毒”。它能让一个受众接收到“病毒”信息之后,马上将同样的信息“感染”给他周围的人,于是,宝马“病毒”就在人与人的口传中呈几何式扩散。 从营销专业的角度来解释,宝马是在利用“播客”身份进行“口碑营销”。相比之下,即使宝马借助的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对“播客”的信息覆盖面也只能是望尘莫及。“播客”的魅力“播客”的真正价值是“体验”,对于品牌传播而言,它带给品牌的真正改变,是让目标顾客在与品牌的“深度沟通”中亲身体验品牌本身的核心价值,那种“价值感”是目标顾客自己体验获得的,不是品牌传播者强行授予的。 目前看来,试着让品牌有点“播客”味并非一件难事。想方设法让目标顾客亲身感受,并且能够做出自我判断,不管他们是动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还是情感、想像,只要能在参与中获得认同品牌核心价值的判断,那就意味着品牌体验的成功。 正如星巴克,努力寻求不同于工作和家庭的“第三空间”。它力图让顾客有一种逃遁世俗、自由和回归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种虚无缥缈、难以表达的感觉,却被星巴克通过细节设计成功的做到了。它的感觉就是一种氛围,那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小盘子、每一种小点心、每一张桌子、服务员的每一个举动,都做得如此恰如其分。星巴克老总曾说,我们在用心去做,而“用心去做”恰恰是表达虚拟体验的最好方式。中国企业播客了吗 可惜的是,宝马“播客”了、IBM“播客”了、百事“播客”了……尽管一批世界顶级的商业公司纷纷“播客”了,中国公司却依然视而不见。在他们眼中,商业是在无尽的同质化竞争中纠缠,而差异化似乎永远艰难,并且遥不可及。 中国公司之所以少有品牌体验性创新,无非有三个原因:从未想过、想不出来、想出了但鼓不起勇气去做。“从未想过”是因为习惯了传统营销模式;“想不出来”是因为公司内部缺乏这样的设计人员;“想出了但鼓不起勇气去做”是因为对该项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估计不足。 太多的人习惯了在市场中寻找先例,然后按照先例的方法“依葫芦画瓢”,不喜欢冒“特立独行”的风险。但如果一种营销创新方式,经过科学的估算有着更好的投资回报率,符合企业的品牌战略,并且在企业营销执行能力的范围之内,即使没有先例又如何?毕竟,让品牌成为“播客”的前景更引人期待,该是换换脑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