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大染坊 有感 观《大染坊》,思现代企业管理



  最近,一部名为《大染坊》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热播,笔者一连看了几遍,仍感余音绕梁。该剧最“抓人”的地方当属其波跪云谲的商战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民国期间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乱世奇商”的传奇经历,他从一个小染匠一路奋斗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工业巨擎,陈寿亭的雄才大略和商业智慧让人倾倒,这一形象的传奇性体现在传统文化侵淫下的民间智慧方面,他虽然目不视丁,但却胆识过人,“三十六计”、《三国演义》等民间流传的智慧成了他的制胜法宝,面对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总能游刃有余、出奇制胜,他的一些战略战术,即使在现代商战中也堪称绝招,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善于运用价格战

  在日军侵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价格战成为帝国主义催残民族产业的匕首,而对价格战的遏止和反击,则体现出本土商人的商业谋略。其实,无论在过去和现代的任何条件下,发动恶性价格战都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而身陷高度竞争的商家,则往往缺乏“跳出圈外”看世界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陈寿亭的一些招数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行业领头羊的一举一动,是避免出现价格战中常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风向标 在日本人藤井的指使下,模范染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市场批量抛货,企图冲跨本土企业,面对恶意挑衅,作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的企业家,宏巨染厂的掌门人陈寿亭没有进行正面反击,而是在第一时间联合当地的主要印染厂,共同制定“以退为进”的应对策略。一般情况下,价格战一旦打响,只要有跟进者,就可能形成一发而不可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对于行业长远发展来讲不啻是一场灾难。市场领头羊此时必须借助同仇敌忾的势能和累计多年的号召力,将昔日的竞争对手变成“连横”的对象,建立阶段性的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来犯之“敌”。

  启示二、厂商与核心代理商联手,是打乱竞争对手战略部署的最有效手段 “连横” 只是宏巨染厂的缓兵之计,毕竟低价格产品对市场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模范染厂来者不善,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其四处挖竞争对手的墙角,策动渠道商倒戈。危机时刻,陈寿亭果断采取“合纵”策略,调拨资金支持华东地区核心代理商“吞掉”模范染厂的大批产品,继而向其他地区抛售,这样既减少了宏巨染厂在市场重点覆盖区域的影响,又保证了渠道商的获利空间。

  生产商和渠道商之间的“双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相当一部分厂商高层管理者的潜意识里,尚未摆脱“渠道商只是销售工具”的概念。他们认为:渠道商更容易受利益的驱动,是见利忘的主。就是在现代,又有多少厂商扪心自问,是否将渠道商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是否在制定策略时充分考虑到了渠道商的利益?倘若这些基本的前提都不存在,指望渠道商“危难时刻献真情”只是一种妄想。

  二、 经商讲谋略

   在商场上,陈寿亭几次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把产品销路打开。这其中不全是他工厂的技术好、产品质量过关等原因。首先,他重视信息的收集,经常去市场了解市场行情,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不惜找人去当卧底;其次,善于借势,例如,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拿出四十匹窄幅布让反日游行的学生做广告,提高了大华染厂的知名度;第三,重视营销,请布料商在大饭店吃饭,住住高级宾馆,在谈生意之前就给足他们面子,取得心理上的优势;给销售商“反利”、给布铺伙计提成的做法在今天的生意场上更是屡见不鲜。

  三、 重技术

  陈寿亭对技术非常重视,早先,在他还是小染坊的时候,就很注意“偷师学艺”,没多久就把师傅的技术学到手,最终把要价过高的师傅赶出了家门。成立大华染厂时,陈寿亭的东家也就是合作伙伴是从德国学纺织的洋学生卢家驹,二人土洋结合,开发出独特的染料配方,使产品的质量高于竞争对手;上印染项目时,他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设备,他也舍得拿出工厂未来五年利润的40%换取技术,并以高薪从上海请来技术员,这在当时民族资本家当中是不可想象的。

  四、 领导有风格

  陈寿亭严格管理工人,认为“慈不带兵”。他严于律己,要求厂里的小汽车是为拉客人用的,不能私用;他关心工人,有一回过年时,染厂工人每人二十块大洋,这在当时许多工厂只管饭,没有工钱的厂家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他还不顾危险地救过两个抬硫酸的工人,管理过程中,有时骂工人过头时,也会向工人道歉;在竞争激烈,形势不妙的情况下,有人建议他把从上海请来的师傅的工资降下来,或者辞掉,他有从长计议的眼光,停产期间工资仍然照发,保住了师傅,也就保住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他总是在生产第一线,与工人同吃一锅饭,看过该剧的人都知道,至今人们还记得那个光着膀子在车间干活的掌柜;他还下过跪,下跪的对象是上海有名的林氏企业的老爷子,自称是为了赔罪,其结果是得到了林家老爷子的赏识,与陈家由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正是这一跪提升了他的人格的魅力。

  五、 陈六子的“不识字文化”

  卢家老爷子看上了陈六子的为人和本事,决心出资在青岛办染厂,请陈六子任掌柜,儿子陈家驹不服,以为陈六子是一个要饭出身的文盲。卢老爷教训儿子说:“……不用说周村,就是在张店,一提起陈六子,哪个不翘大拇指?……不错,这陈六子是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光知恩图报这一条,二十四孝不过如此”。

  这段言论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这陈六子是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道出了识字和文化的关系,乍看起来,似乎与理不通,但是,实际上是通的。关于文化的定义问题,一般来讲,大家认同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化的传播、继承有两中方式,口头的和书面的。在古代,主要靠的是第一种方式,因为,那时的文字不普及甚至没有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书面文字的发展和传承,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特别是人类进入知识爆炸时代以来,表现的尤为突出。但口头的方式并没有被废止,而且永远也不可能被废止,永远是文化传播、继承的方式之一。

 观 大染坊 有感 观《大染坊》,思现代企业管理

  就是到现代,人们从剧院、电视、电台等媒体所获得的文化知识,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陈六子虽不识字,但每天都有陈家驹及后来的文起给他读报,所以对当时时局和政策都有相当的了解。

  由此,我联想到今天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是什么院校毕业、什么学位为首要条件,唯文凭试问的现象比较突出,忽视了实际能力,这样招聘来的人才,有许多是眼高手低,理论一大套,动手能力差。陈六子“不识字,但不是没文化”的事实,也许能给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点启示。

  六、 陈家驹与陈寿亭之间的关系

  在世人的眼光中,陈家驹这位东家是一个浪荡公子。在德国留学几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醉心于穿西装、吃西餐、包二奶,对谈情说爱倒是有一套,不屑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而陈寿亭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天不干活、一天不操心就活不成的主。在我看来,这是恰恰一个懂事长和总经理的最佳搭档。陈家驹具有战略思维,认识问题,观察问题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对模范染厂的经典一役,就凝聚了陈家驹高超的智慧;另外,德国留学生的身份是也很好的名片,以至于倾倒了风情万种的贾小姐;是他给具有管理奇才的陈寿亭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没有这个舞台,陈寿亭再有本事,最终也只是周村一个小染匠。他二人的精诚合作,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现代企业中,可以讲,有许多企业的懂事长和总经理弄不到一块,懂事长总是操总经理的心,总经理总是干懂事长的活,互不信任,相互提防的事例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招聘了总经理以后,不能给总经理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对总经理不放心,时时处处受制于企业的各种额外制约;有的企业在企业创业时候真心使用总经理,等到企业作到一定的规模、有一定影响的时候,便一脚“踢”跑了功臣,相信《大染坊》中陈家驹和陈寿亭的关系会给我们一点启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3545.html

更多阅读

《寻路》和《红色摇篮》,中国革命的历史思考 革命摇篮井冈山

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的大型现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寻路》,与去年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红色摇篮》,一个是津剧审字,一个是赣剧审字,显然一部是天津担纲,一部是江西担纲。两部电视剧几乎是中国现代史同一时期的同一历史进程,但侧重点有区别,天津是寻

转载 李谷一《一路芬芳》,乐坛传奇 乐坛传奇人物志周杰伦

原文地址:李谷一《一路芬芳》,乐坛传奇作者:紫茉莉wb《一路芬芳》李谷一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今晚CCTV—3播放了李谷一从艺五十周年演唱会,观后非常感人,令人潸然泪下。舞台美轮美奂,近千名演艺界明星和知名人士前来助阵,助演嘉宾之优秀,是一

我爱帅哥——观《伪装者》 爱奇艺伪装者全集

我爱帅哥——观《伪装者》 记得去年看了一部轰动全国的《北平无战事》,也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而托起《北平无战事》辉煌的实力派演员大多是五零后,给人的印象所谓实力派,就是人老发福演技成熟的代名词。而今年的大片《伪装者》完全颠

声明:《观 大染坊 有感 观《大染坊》,思现代企业管理》为网友敷衍丶那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