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掌柜唐德源的两个儿子,一个喜欢唱戏,一个崇尚习武,对福聚德的生意没有一点兴趣。
眼看两个儿子不争气,加之自己身体极度虚弱,随时都有可能命归黄泉,为了这份家业不至于毁在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手中,便有了把福聚德交给精明能干的卢孟实搭理的想法。一天夜里,昏迷几天的老掌柜醒来,连夜召见卢孟实,他挣扎着让王子西拿出一份文书——文书上清楚地写着卢孟实和两个少爷股份分成等条文。他是在临危托孤,卢孟实不授,老掌柜苦苦央求,最后竟要爬起来给卢孟实磕头,在这种情况下,卢孟实感动地在文书上签字画押,王子西作为中间人也签了字,随后,老掌柜又从内衣中掏出一张银票,告诉卢孟实明天打发债主,接着将一串钥匙交给卢孟实……卢孟实出去以后,老掌柜挣扎着从枕头底下抽出一封信交给王子西,高诉王子西此信可在关键时候辖制卢孟实。王子西心中一动,老掌柜苦笑着:“唐家靠卖生鸡鸭,两块石头支起一块案板起家……愿天别亡我福聚德,别亡我唐家……”老掌柜话未尽吐血而死。
这就是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关于老掌柜临终“交班”的整个过程。
目前,我国私有企业创业者的年龄已经或基本达到退休界限,中国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这个时刻,也是企业最为脆弱的时刻。在目前的中国,人们对私有企业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即兴发挥的“拍脑袋”决策;另一个是新老交替给管理层带来的动荡,对于家族企业,除了经理人制度以外,人们更关心的就是接班人问题。
在财富的创富过程中,第一代创始人往往凭着胆子大、投机性操作,以及善于打擦边球等手段,获得了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但这样的投机性的发展只能是一次性的运动,而不可能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其次,作为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也不可能要求一定有第一代创业者的胆识。现在,有的创业者总喜欢讲他们以几千元或者是几万元起家的故事,并以此作为对其子女或第二代接班人的要求,事实上,接班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创业的过程,那种单纯地认为接班的过程就是守业的过程的观点是不对的。时代变了,企业跟着也要变,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根本不相同的。要求守业者具有创业者完全相同的能耐也是不可能的,即使具有相同的能耐也不一定能搞好一个企业。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大部分创业者的子女并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接班人。
目前,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的第二代子女都在美国读书,万向集团卢冠球的儿子已是集团的总经理,方太集团茅忠群的儿子也已经接手企业。最新观点是,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一定让他接手我的企业,但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接班人,他可以因为他的经营管理才能接手企业。这一点,福聚德的老掌柜唐德源看的比现代人还要清楚,因为他的儿子根本就不是那一块料,今日一旦接手,明日就有可能破产,只有具有独到经营才能的卢孟实才有可能把福聚德的事业发光大。在保健品王国——山东三株集团,当家人吴炳新甚至立下遗嘱,凡吴氏后人都不得担任三株总裁,只能担任懂事长,这位跌了一脚的老人,对后事料理的如此从容,也为三株的从容发展开辟了“百年老店”的道路。
目前,企业接班的模式大体有两种:子承父业型和职业经理型,但实践中更多是前者。结合家族企业几种管理倾向,一般又有以下几种类型:
阿斗型:这种方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家族领袖在选人用人方面采取任人唯亲的方式。王安因他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脑界与IBM分庭抗礼而成为全世界着名人物。1986年11月,他不顾追随者的好言相劝,强行安排他的儿子接班,儿子虽经王安倾力培养,但业绩平平,致使追随王安的众多骨干失望辞职,管理层元气大伤,毁了企业,也毁了自己。
创业伙伴型:近年来较为顺利实现接班的家族企业多为此种类型。天通集团是由于潘氏父子共同创业的,自始之终控制天通企业的都是潘氏父子,两人分工合作,相得溢彰。可以讲,天通集团的接班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成为企业的大问题,而创始人的退位也必将以一种平稳的方式进行。
引进型:鉴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当代企业中尚未形成气候。不过,他已经成为国外家族企业选择接班人的基本方式。
子承父业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其合理性,事实求是讲,在目前的中国,也只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中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谁会放心把自己辛苦一生的资本随便交给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去管理经营呢?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完善,家族企业应该突破家业不外传的局限,并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因时、因地改变和创新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努力培养家族接班人的同时,放眼家族之外,适当引进家族以外人才,并让他们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脱颖而出。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实现经营权的交接,才有希望成为几代甚至是几十代昌盛不衰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