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市场新的需求不断涌现,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机会。有了产业和项目,投融资自然成为官方和民间最热门的事项和话题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非常盛行,甚至具有广泛共识:融资变得越来越难,与此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高企的GDP增长,为什么分享不到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并且成了一种群体现象呢?不仅融资很难成功,融资成本也在高速增长,对于本身就缺米下锅的企业而言,更是叫苦不堪。
近年来,我们参与运作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融资项目,地跨北京、吉林、河北、四川、贵州、新疆等全国10多个省市,接触了不少融资机构和投资机构,但是更多地看到项目融资举步为艰,很多企业对融资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有钱好办事,自己没钱可以花别人的钱发展,恨的是花了不少冤枉钱,但是却只是花钱,而得不到发展需要的“弹药”。
我们首先看看融资的成本都有哪些。政府招商引资部门而言,他们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要政绩,同时政府职能要求是引导企业的发展,那么他们会将辖区的项目收集起来,频频走出去、请进来,向各个投资机构进行推荐。如果每次推荐成功率不高的化,将不得不沟通更多的投资机构。由于政府部门使用的是财政费用,“投入和产出财务报表”不好看的化,政府官员也是挂不住,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将引资额与官员的考评结合在了一起,那么压力将更大。企业而言,有了一个项目,可能请人编撰商业计划书、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编撰是刚性的成本,弹性不大。企业苦恼的是那些软性融资成本,主要是与投资公司接触的请客、送礼、接待的公关成本,这些成本是没有边际的。另外企业还很有可能受骗于某些打着投资公司旗号的“李鬼”,那更是白白浪费资源了。
其实,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放开和完善,融资方式已经非常多了,已经从传统的政府拨款、银行信贷,发展到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债券、私募等若干种方式。而政府支持的一般是重点扶持的产业、社会事业功能的项目,例如北京市每年拿出5个亿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科技部也有创新基金的资助,政府支持毕竟是杯水车薪,广大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只能望其项背了。银行贷款现在也很难,随着银行的监管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完善,大的银行上市,小的区域性银行改组,其中核心都是大力管控信贷,控制坏帐。有实力的企业,银行很青睐,即使这些企业暂时不需要钱,也给它们多少资金额度的授信贷款,大开方便之门。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从安全保险的角度,银行是很难贷款的。甚至有某银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优先服务盈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另外我们宁肯将重心倾向于个人业务,如房贷、信用卡、车贷等,毕竟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与其它非国有性质投资机构的合作,自然成了主流和重要选择。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是国际化的流动运转,据说国外流入中国的热钱每年有几千亿美元,还不算国内外正规渠道运作的投资机构大量的资金,社会闲置的资金是不缺的,这也符合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融资通路。融资通路也不少,融资方可以利用个人关系、政府关系、网上发布公告、参加投融资活动等多种通路,取得与投资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洽谈。尽管融资渠道是开放的,很多融资机构也竭力使用多种多样的通路,以求与投资方建立合作关系,但是有一个瓶颈始终难以消除,除了发达地区可能利用人脉关系,能够直接接触一些投资机构,其它地区以及中小企业而言,很多依然是局限于自己行业的产业化耕种,又有多少人认识这些投资机构呢,可能在网上、媒体上知道有某某投资机构,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靠人脉关系一对一和投资机构对接的难度很大。
一些投融资活动就变得很火爆了。现在很多财经会议都要有投融资合作的环节,或者直接就是投融资主题。主办方有的是政府部门,如吉林省每年搞的东北亚经贸博览会,云南省搞的中国-东盟西部经贸博览会,中关村已经组织了将近20场人数在30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的投融资会议,还有很多民间机构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投融资活动。尽管组织了众多的投融资活动,也为投融资双方构建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不过从实际反馈来看,收效甚微。
一般的投融资活动,都是邀请一些投资机构负责人,对投资意向、要求、趋势等发表演讲,台下坐着几十、几百个融资人,演讲结束后,投资人就被若干融资人包围了,能够换上一张名片都比较困难,更不要说现场可以充分交流了。如果组织得好些,可以在会场搭建一些投资机构的展位,每次活动都会收到小山一样的商业计划,有几个投资人愿意花时间看这些陌生人发来的白纸黑字?
在目前这种模式下的投融资活动,由于在短短几小时、一两天的时间,投融资双方很难相互认识、了解、交往。另外,我们也要看到诚信问题也是困扰因素,市场上有很多假投资机构,他们本身并不是直接投资方,最多可能是投资中介机构,在如此匆忙的时间,更难实现投资达成了。假项目、或者不合理的项目也不少,依靠一个技术、一个专利、一个构想融资已经非常非常困难了,更有些项目的策划本身就是冲着资本套现去的,另外有些项目确实市场前景好,由于项目方对于经营管理不熟悉,存在诸多缺陷,这些都不能入投资人法眼,至少也会让投资人犹豫。这样的投融资活动,效果有限,几张名片、几个电话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投融资双方还是没有建立有效联系,而动辄几千元的参会费用,以及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也会容易让人产生上当的感觉。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投融资活动的重要作用,它毕竟创造了投融资双方面对面的机会。现在的情况是,大量好的项目因为融资通路不畅,投资方无法了解,同时大量的投资因为找不到可信任的好项目而闲置,所以我们认为,社会并不缺好项目,也不缺资金,关键是缺乏一个能够将投融资双方串连起来的、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
目前,我们了解到了有三种类型的投融资活动,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瓶颈,并取得了实务效果的。
1、行业投融资会议
将投资意向为某个行业的投资机构,该行业的融资机构,组织在一起,因为都是一个行业的,大家感兴趣的东西相似,效果会大大增加;
2、免费企业家联谊会模式
中国企业家联谊会做了这样的尝试,每次活动由一个企业赞助,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论坛、研讨会、午餐会、晚餐会、舞会等,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主办方人脉方面的资源,对于参与人员,采取提前准备名单,定向邀请,在活动现场,由主办方工作人员为投融资双方相互介绍,由于活动定位为商务交友的概念,所以反响也不错,不仅是投融资合作,还实现了其它诸如采购、代理、推广等商务合作;
3、嘉年华模式
海湾阿拉伯投资署、美国中小企业商会等几个机构,组织了一个大型的投融资洽谈活动——2008中国商业领袖海上嘉年华(www.cilexpo.com.cn)。据主办方介绍,所谓投资,关键还是投给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相互了解、信任。因此,几个具有投资机构背景的主办方包下了一艘意大利五星级邮轮,组织了几十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并按照投资机构与融资机构1:3的比例,再邀请200家融资机构,这样算来,一个融资机构可能和几十家投资机构认识、交流,而一个投资机构也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上百个优质项目,并通过主办方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利用7天时间,在邮轮上相对封闭的环境广泛交朋友、交合作伙伴,这样的成功概率也会相当大。另外,邮轮上汇集国内外资本、项目、企业家、投资家、各地政府部门主管以及形象代言人(由主办方组织的形象代言人大赛选出),除了资本合作,更要涵盖各种商务合作机会,也是拓展高端人脉网络的机会,毕竟这样一个高端、休闲、娱乐的环境,7天的时间,怎么样也得交往些知心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