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推崇市场经济,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而证券市场被认为是最好、最有效的市场。但是,市场的有效性有时是残酷的,因为它在调整市场的扭曲时往往是合理的和残酷的。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情绪化和非理性的冲动,忘记了这就是市场的本质。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证券市场的“叶公好龙”现象。
最近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证券市场正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人们希望证券市场真正由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博弈,并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市场行为,从而带来其健康发展。当然,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市场,政府监管部门仍然通过对证券和资金的供给来控制市场平稳发展。这样,市场仍然是一个由官方左右的市场,官方也就承担市场的波动的责任,甚至是由于市场行为产生的波动也把责任归咎于政府。
最近一、二个月的股市大跌,被严重套牢者把责任归咎于平安保险和浦发银行等上市公司的融资计划,这多少有一些找替罪羊、出气筒的感觉。平安保险和浦发银行两大公司提出融资计划是属于市场行为,市场主体是否融资、融资规模多大有自主权;另一方,可以采取用脚投票,遏制或鼓励其融资计划。上市公司是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成本决定是否融资、融资多少的,股价高融资成本低,融资需求高,股价低融资成本高,融资需求低。平安和浦发两大公司之所以提出巨额融资,其股票的市场价值高估、融资成本低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方面是其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在资金需求方面又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由于次贷危机使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市场存在巨大的并购机会,如果不进行巨额融资有可能失去千载难逢的并购机会和业务拓展机会。另一种可能是前一段时期由于业务扩张资金趋紧,再加上央行的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面临资产业务收缩的可能,为了保持优质资产,具有融资需要。
不管怎么说,上市公司的决策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斥之为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