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6日上午10点,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13.5港元涨122%,早盘前半段窄幅振荡,一度下探28港元,11:08点后开始单边上扬,午收35.8港元,较发行价涨165%,晋身当年港股新股王。到收盘时,阿里巴巴股价达到39.5港元,市值飙升至1980亿港元(约260亿美元)。,这已经在2007年11月10日的文章《阿里巴巴上市与中国传统财神文化》中有所深入论述。
不到三个月之后的2月1日,微软就抛出了446亿美元的天价要约收购雅虎,如果成功,这几乎可以成为载入互联网并购历史的事件,但过了一个星期,当全世界的华人都在庆祝春节的时候,雅虎董事会却对外正式宣布拒绝了微软的收购,声称446亿美元并非雅虎真实价值的体现,并将价码提高到了500亿美元,使得此并购案平添了很多变数。
实际上,当又过了两个月之后,微软依然没有“拿下”雅虎,最新消息是微软的鲍尔默向雅虎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雅虎在4月26日之前仍然不能通过微软的收购offer的话,那么微软将绕过雅虎而直接与雅虎的股东进行交涉。虽然为了收购雅虎,两个月之内微软市值已经缩水了50亿美元,以至于世界首富的桂冠都旁落到巴菲特头上,但看来,微软收购雅虎是志在必得,甚至不惜用“抢亲”的方法。
当然这也有次级债的“功劳”。但毕竟对收购方而言,越是速战速决,对微软就越有利。
从当前的态势看,相信雅虎不会在短期内面对微软有180度的转变,毕竟有阿里巴巴在后面撑腰。而在4月26日之后,微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谈判才刚刚开始。对精明而爱国的马云而言,那不仅是在为雅虎而战,同时也在为自己而战,更是为了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而得到公正的位置的为了民族而战。
在经济与资本市场,原本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狭隘的民族情怀。
马云对微软是有需求的。
当年马云提出了3个“B2C”(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Back to Center)的概念,就在那时,阿里巴巴已经获得了孙正义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在西方世界的商誉已基本形成,海外订单也相继到来。并在那之后相继完成了收购雅虎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等快速飞跃。
去年深秋的IPO时,马云在上市公司中持股比例不到5%,仅为“象征性持股”。似乎从那个时候起,马云的身份早就从创业者变成了职业经理人。也许马云根本就没打算在阿里巴巴长期干下去。这就使得他在微软与雅虎的并购中的心理起到了微妙的变化,也算是个伏笔了。
尽管如此,马云作为职业经理人,也不会轻易地被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抛弃,所以马云可以腾挪的空间很宽广。盛大的精神领袖是陈天桥,不是唐峻;相信即使没有被收购,马云也不会混到没饭吃的程度。
一个像马云那么的创业者,虽然仅仅给自己保留了5%的股权,还是可以成为这个企业的精神领袖,这不仅是阿里巴巴员工的需求,更是投资方的需求。
这精神领袖型的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看看唐峻与盛大、王石跟万科之间的关系就知道了。而此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王石在万科更像是潘为严与乔家大院之间一生一世的关系;而唐峻之于陈天桥,虽然不是孙茂才,却更像是个临时代班儿的。
面对如此的“大款女婿”,马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难以估量的价值。并当众放出话来:阿里巴巴将永远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管理控制权;如果微软成为阿里巴巴的股东,微软全球化的网络将为阿里巴巴所用。而据说,马云在内部谈到微软-雅虎并购案的第一反应是: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参与建设全球互联网的未来,进而成为能够影响全球互联网格局的重要力量。
因此,对马云饵言,民族情怀并非狭隘,而是大义!
但机会从来都是只给有准备的人。
留给马云的时间确实不多,从上市的时候开始算,有两年的时间,而现在已经过了5个多月了。从这角度而言,马云没有理由拒绝这一大好时机。相信马云也不会拖延得那么久,而他当前所需要面对的是次级债影响下的投资人不安全的心态,毕竟马云的原则是:永远都要在你最不缺钱的时候去要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同时,要想让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太被动还是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假如雅虎被收购,马云只有回购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的39%的股权才能够保留其位置,而据说全部回购需要的35亿美元中,至少需要外部融资16亿美元。而这也许就是马云不想太早结束战斗的原因。
相比于创业时马云当初靠借来的2000美元创立当时国内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中国黄页”,再从孙正义到杨致远、再到比尔盖茨,马云的三级跳,使得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教师,跳到了与比尔·盖茨比肩的高度。
在微软与雅虎的并购中,阿里巴巴的态度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位置。
我们没有理由把马云当成电子商务的捍卫者,即使是电子商务的捍卫者,也未必就是永远从阿里巴巴那里实现。
只有弱势一方才会使尽拖延战术。那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得到愿意出更高的价格的人,即使融资受阻,也会由于媒体炒作而品牌价值有了些提升。
而微软对马云的需求更迫切。
就如本人在2月13日文章中所提到的:微软并购雅虎,图的不是杨致远,而是为了马云;与其是为了搜索,不如是为了电子商务。抓住了电子商务,微软就可以抓住持续领先的机会。在那篇文章之后的将近两个月之内,越来越多的媒体表达了跟本人所见略同的观点。
微软在中国的业务从来就没好过,从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拿到过来自政府的订单,向企业收费也面临巨大的阻力,甚至唐峻的服务上门策略居然成为在中国市场的一大创举。
享用免费的午餐是每个人都乐于去做的事情,淘宝因此击败了EBay易趣;网络游戏也因此在中国的发展势如破竹。不仅是中国人,全世界到处的人在面对便宜的时候,总是抱着“不占白不占”的原则的。同时,微软(中国)的掌门人也像走马灯一样地不停地换,从吴士宏到高群耀、从唐峻到陈永正,再从李开复到后李开复,让人感觉头晕目眩。
微软在中国需要当之无愧的“长期的实质总裁”,而不是“荣誉总裁”。现在看来,此人非马云莫属。
在微软收购了雅虎,就可以得到像马云这样能忽悠、有学院与政府背景,更重要的是流淌着中国人的鲜血,而且澎湃中国心的人成为微软中国的掌门人。
马云不是唐峻,不会甘心于做领取年薪的职业经理人,2001年,美国亚洲商业协会在好莱坞把年度“商业领袖奖”颁给了马云。这一奖项还是第一次授予非美国籍人士。更由于成功的创业经验而跟比尔-盖茨之间有天然的共同语言。盖茨对马云的青睐是独特的,2007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他就曾经公开表示,下一个比尔-盖茨将会是亚洲的马云。同时,马云也将微软作为将来强大的竞争对手。
与其彼此为敌,不如合作共荣,“天地一家亲”。
而在资本市场上,自然有很多直接动用现金之外的收购方式。因此,马云至少可以通过股票置换等方式,得到在微软跟比尔盖茨甚至鲍尔默相抗衡的筹码。
而假如马云能够借此而到达微软,哪怕是第三号人物,只要阿里巴巴的民族大旗不倒,都足以令国人骄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