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附加值模型 基于附加策略变量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



摘 要:  基于特定优势的主流FDI理论,尽管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实践调整其假设条件,但仍未形成清晰完整的理论解释。本文提出以获取优势为目的的FDI理论可以涵盖特定优势理论,细化了附加策略变量的OLI模型,通过引入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企业国际化基本能力函数等新概念,构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特定优势,获取优势,企业国际化目标, 企业战略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222.31

1.       引 言

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仅仅是未来的战略设想,也是在当下中国经济条件下提出的缓解外部压力的一个重要解决途径。在实践层面上,不少企业已经走出去了,而且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尽管如此,走出去的企业仍存在规模小、品牌弱,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散兵游勇状态。如何壮大海外经营的中国军团,需要建立适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并使其行之有效地指导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

 

2.             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产品通过贸易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已是人所共知、举世瞩目的现象,中国商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指企业将经营运作的实体放在境外,一般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活动实现。

    FDI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后几乎所有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家都是西方学者,他们的关注对象集中在具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上。这种基于实践的理论总结始终落后于实践,其主流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起到了限制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跨国经营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优势先决论无法对之提供满意的解释,主流FDI学者如邓宁等开始修补自己的理论假设,同时一些学者转向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这期间,刘易斯·威尔斯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坎特维尔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邓宁提出了投资发展轨迹(IDP)理论,此外,小岛清、小泽智辉从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边际产业转移和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1]。可以看到无论这些学者如何尝试创新,都无法彻底摆脱将企业跨国经营建立在预先必须具备某种优势条件,从而形成了限制FDI理论创新的路径约束。

近年来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为研究对象的成果也有很多,对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依据和动因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宝贡敏(1996)提出发展中国家FDI的基本动机为控制市场、追求规模经济,提出了逆向FDI的非主要动机有市场多元化、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马亚明、张岩贵(2000)沿用尼克博克将企业策略作为独立变量的思路,运用非合作

博弈方法,提出发展中国家FDI是其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挑战和压力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即使不存在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进行策略竞争型FDI。彭磊(2004)以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发展中国家为获取市场领先地位而进行逆向FDI的模型,将逆向FDI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吴彬、黄韬(1997)提出将FDI分成“经验获得阶段”和“利用攫取阶段”,与东道国相比处于优势的企业,主要从事利润攫取型FDI,反之则主要从事经验获得型FDI。刘海云(1998)提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逆向FDI属于学习和积累经验阶段。冼国明、杨锐(1998)认为发展中FDI是一个从学习型FDI再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竞争策略型FDI)的转换过程。冯雁秋(2000)提出“无阶段周期理论”,划分阶段的依据是边际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转换,在每个阶段,学习型对外投资和优势型对外投资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这些学者都注意到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一定需要预先具备某种优势,但还没有从理论上确立非特定优势的FDI存在的依据。更多的学者沿袭着传统的比较优势思路,如聂名华(2001)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投入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化。张宏(1999)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的优势是相对性而非绝对性的。孙建中(2000)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综合优势,表现在投资动机、差别优势和发展空间上。比较优势应该是FDI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没有证据显示其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1.       以获取优势为目的FDI涵盖特定优势理论

跨国经营的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企业层面看,借助某种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不是少数,但并不能就此断定没有所谓优势的企业便无法走出去,事实也给出了很多反例,特别是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在近十年间的跨国经营实践案例都说明我们必须更全面地分析这种现象,为大批国内企业走出去找到理论支撑。

    基于特定优势的FDI理论只关注到如何利用优势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和收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与当时东道国的优势相对而言微不足道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作为主流FDI通论的折衷理论(OIL)里,已将东道国优势,即区位优势作为FDI的充分条件。换言之,如果东道国不具备这种优势,就无法吸引境外企业来投资,反过来也就是说,从贸易发展到契约投资再到直接投资的形式升级,是为了利用或获取更多的优势[1]。具有特定优势的企业在FDI时,相对而言具备了更好的起始条件,与通过FDI获取更多的优势资源的目的并无矛盾[2]。凡是建立在优势先决条件下的FDI假说,都可以纳入以获取优势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解释框架中[3]。

    我们可以将中国企业按是否已经具备特定优势分为两大类,只要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战


 经济附加值模型 基于附加策略变量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

[1] 中国学者也曾明确提出国际直接投资应建立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的观点(朱玉杰,曾道先,聂小刚,2001)。

[2] 就普遍、根本的动机而言,任何企业从事FDI都是为了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收益最大化,具体表现为或利用优势强占市场,或寻求获取在国内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优势条件,即补偿性资产(Hwy-Chan Moon, Thomas W Roehl, 1993,2001)。

[3]例外情况只出现在从宏观角度、产业或国家层面提出的理论如产品周期论、投资发展轨迹论,以及基于博弈反应行为研究的寡占反应论、从费用角度提出的内部化理论等。

发展中国家拓展(也就是位于图3的点状区域,记为D区),绝少企业是凭借着垄断优势一开始就对外投资(也就是位于图3下部的竖线区域,记为B区)。

图3  跨国经营的OL模型

 

在某一时刻,企业所拥有的O优势是有限的,这时,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国外区位优势的目的性和能力[1],那么由OL之间的可替代性[4],仍能实现FDI(在Q点,尽管此时获得的收益并不高),这对实践中存在的众多不具备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在A区的FDI有可能onmouseover="msoCommentShow(‘_anchor_1‘,‘_com_1‘)" onmouseout="msoCommentHide(‘_com_1‘)" href="http:///FCKeditor/#_msocom_1" name=_msoanchor_1>[u1] 提升其国际化经营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沿着OL可交换曲线逐渐移动到D区乃至B区,从而给出了一条让不具备垄断优势的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优势,最终成为优势利用型的跨国企业的内生性演化路径(由O到Q到Q‘)。

表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案例

 

以上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案例表明,这些企业首先具备强烈的国际化经营意愿,无论企业是否具备特定优势[2],成功的企业总是具备基本的跨国经营的能力,善于利用国外的区位优势,使其与自身优势有机结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失败者则恰好相反。

 

1.       理论模型构建

在邓宁折衷理论和附加策略变量OLI模型基础上[5],认为在某一时点上,跨国经营的水平和方式是由企业的OLI特性及其基于自身长期最优化目标和现阶段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而决定的。即

FDIt=R(OLIt, G)    …………… (1)

其中,R为企业战略反应函数。G为企业的长期最大化目标,并假设其在考察期内不变。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假定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3],定义


[1] 还可以考虑母国政府从外部提供给企业的帮助其获取区位优势的有利条件,如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

[2] 尽管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具备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但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先进的技术和品牌等竞争优势是微不足道的。

[3] 对内部化优势是否应该放入折衷理论或者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属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的争论由来已久(Hirsch,1976;Casson,1985;单伟建,1989;崔新健,2001),即使邓宁(1993)本人也提出“内部化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一般化理论,可以预测企业内部化外国市场的抉择”,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与内部化优势之间存在重叠或冲突。本文采用将具备内部化优势作为假设条件以避免纠缠于这个问题,使分析范式清晰简化。

onmouseover="msoCommentShow(‘_anchor_1‘,‘_com_1‘)" onmouseout="msoCommentHide(‘_com_1‘)">

 [u1]需要实证检验

  ………………. (2)

OLt可以看作是表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的函数,取1和0分别表示能否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用下图来加深理解,可以看到只有在O(t)<θ0, L(t)<l0的区域(对应图3中的格子区域,记为C区),是企业无能力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1]。

接着引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函数g(t), 令

     ……………………… (3)

即,企业在前一时段没有跨国经营打算,从t1开始国际化经营。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包含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企业国际化基本能力以及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战略反应函数Rt[2],

   ……………………….. (4)

式中r为贴现率,Γ(t)为企业具体的行业与区位选择决策函数。

对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做出合适的区位与行业选择[6]。

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包含k个区位优势因子的集合,针对m个备选的东道国进行评估,获得一个区位优势矩阵Lm×k,以及k个因子的权重列向量αk。确定一个包含h个所有权优势因子的集合,针对n个行业进行评估,获得一个所有权优势矩阵Oh×n,以及h个因子的权重行向量βh。

    定义算子

  ………………….. (5)

实际上,区位优势状况(Lm×k)在某个时间段通常是变化很小甚至可以忽略其变化,权重α和β也是如此。而企业的所有权状况(Oh×n)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较明显,企业具体的行业与区位选择决策函数Γ(t)可以看作一组m个由

  ………………………. (6)

决定的曲线,每一条代表了企业在t时刻在东道国i(i=1,2,···,n)选择投资的行业。此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U,也就转换为求泛函Rt的极大值问题[3]:

U=max Rt, 给定初始状态 g0,φ0 ,l0 , θ0  ……………… (7)

(7)式的结果即为图3的对外直接投资等收益曲线U。本文给出了。。。

1.       结论

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函数,包含一系列指标,而不只是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规模最大化、增长速度最大化这类单一的目标[7]。这样就容许企业实行阶段化的策略,针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行动,同时,企业在跨国经营环境里不断成长,和竞争对手的对比力量也在不断调整,形成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博弈,并进一步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函数,引导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资源配置,以达到战略规划期内的整体最优的经营绩效。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案例说明,无论采取那种跨国经营路径,企业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获取了一些体外资源,如果善加把握,就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特别是体现在较高的产品性能价格比上[8]。现实的做法是国内企业需努力保持在低成本上的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先进的技术、及时的市场信息以及适合的利基市场空间,打入国际主流市场,逐步建立强势的品牌形象。这是战略发展方向,企业还应该结合行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苦练内功,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文化,才能在国际化战略实施层面获得成功。

本文在建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型的过程中,将OLI视为跨国经营的结构变量,但回避了讨论内部优势与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内在联系,这个问题有待另行探讨。另外未把外部因素对FDI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而是在假定它们保持不变时,讨论O和L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入环境变量的影响分析,将可能得出更有意义的结果。

中国作为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型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FDI理论作出重要补充。同时,中国地域广阔,市场环境多样,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区位优势,本文构建的模型也适合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拓展时使用。当然,在操作层面上,还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企业特质、行业属性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选取适当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子,确定合适的权重系数,解决如何测量和测量准确性、有效性等实际问题,这都是在本文的篇幅里无法涵盖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范黎波,王林生.《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9-158页。

[2]郑磊.《中国企业“走出去”:基于制造企业的案例》[J],《改革》(2007年增刊),第93-95页。

[3]崔新建.《FDI微观理论:OL模型》[J],《管理世界》2001年第3期,第147-153页。

[4]唐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宏观经济与政策选择》[J], 《学习时报》2007年11月,第21-25页。

[5]薛求知.《折衷范式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动态演进》[J],《管理学报》第1卷第1期,2004年7月,第89-97页。

[6]梁建国.《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118-161页。

[7]王志乐.《2007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111-303页。

[8]郑磊:《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系列案例》[J],《新财经》2006年第8期~2007年第6期,第90-93页。

 

 


[1] 在该区域里,企业不具备能够借助国外区位优势的能力,除了企业本身资源和能力限制,以及可能的政策环境因素约束之外,也可能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2] 企业理论由三部分组成:企业特定的使命(即企业的目标),企业实现其使命的核心能力以及企业的环境(Druck,1994)。当应用于跨国经营的企业时,企业的使命/目标必然融进国际化内涵,企业的环境也应涵盖国际区位变量。

[3]Γ(t)可微可积,可以使用变分法求解。

 

略动机和条件就会走出去,获得技术、管理、信息、品牌、渠道等中间产品,最终获得新的市场空间或收益,从而增强了投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使整个国家受益(如图1)[1]。启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依赖于企业是否具有跨国经营战略动机、母国是否支持、东道国是否设置了政策限制,同时也和具体的行业和企业能力有关。

   

图1 特定优势的作用

    对于具备特定优势的企业而言,走出去也是寻求优势资源互补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不具备特定优势的企业通过FDI而获得优势资源[2],其实只是一种特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近几年的实践也反映出这种趋势,中国培养了大批低成本的年轻研究人员使得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可以大大增强跨国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其整体成本结构,形成了1+1〉2的协同优势。相比之下,如果中国企业只是一味依赖国内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而不主动走出去获取发达国家的优势资源,很快也会丧失掉最后一块生存空间。

 

1.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的经济解释

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有三层关坎。最外层是经营政策环境,由母国和东道国政府设定,也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关,这是外部因素,企业无法改变。再往里,是由东道国的同行建立的市场环境,也属于外部因素。但中国企业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东道国市场的欢迎。最里边是企业的国际化能力,是自身因素,在对方给予的空间里,能做多少,能做多好,全在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小和发展的潜力。

在我们研究的框架里,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企业是否有全球化发展战略是另一个重要因素[3]。企业启动跨国经营活动,每一层次都可能发生变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因素、多主体 

的动态博弈局面[2],每一层的形状和面积会随之变化,处在竞技场核心位置的企业必须随时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而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空间(见图2,中央蓝色部分的面积)。

图2 跨国经营的蛛网模型

我们先假设外部环境因素未对企业的跨国经营造成障碍,并且将内部化优势作为预先确定的条件,因此OLI框架被简化为OL[3],重点讨论企业建立在资源禀赋和能力空间分布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经营行为。

用横轴代表企业的竞争优势变量O,纵轴代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变量L。U、U‘代表代表企业跨国经营的无差异收益曲线。FDI是一个矢量,由特定的O和L组成,代表一定结构和规模的跨国经营活动[1]。理论上讲,O和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2](如在M和N点上虽然O,L不同,但都位于同一无差异收益曲线上),不同的OL组合得到不同的收益水平,存在最佳的OL组合(如P点),说明FDI的收益本质上是O和L两类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θ0和l0分别为在东道国进行FDI所要求的最低的企业变量值和区位变量值。

通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案例研究(康荣平、柯银斌,2002;王志乐,2004,2006;郑磊,2006,2007)发现,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路径和方式(见表2)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相当多的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是在只具备基本的国际化经营资源和能力条件下,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为导向开始的(指处于图中的斜线区域,记为A区),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先向


[1] FDI(对外直接投资)只是跨国经营的一种方式,本文虽未做明显区分,在使用跨国经营时主要是指FDI。

[2] 也有学者认为,O和L之间并非是替代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唐杰,2007)。

 


[1] 这只是从母国角度讨论FDI的收益,东道国是否获得收益不在讨论范围内。左边大圆代表母国,通过FDI其优势边界得到扩大,外边的虚线大圆示意扩大后的母国优势。

[2] 谢柱军(2002)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优势:回避壁垒、获取东道国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收益、内部贸易、产业延伸、规模经济效益、区位市场知识和经济特权。

[3]对于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案例研究(郑磊,2007)的结果揭示了: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还是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中国成功的跨国企业都具有跨国经营的战略规划,而且随着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更加明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2998.html

更多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因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

中国对外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1背景  “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是全球化潮流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主要经济内容。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国企业逐渐由以出口为参与全球分工的主要方式转向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自200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发展中国家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基于生态城市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要在地方城市的区域内,维持和丰富生态环境的建设,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建立合理有序的生态环境机制,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在建立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经济模

声明:《经济附加值模型 基于附加策略变量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型》为网友御风踏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