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常年做市场推广的营销人员,对周围的各种广告很是留意,最近深圳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2月的一个晚上,八点左右,电视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大西北的无人公路,一小伙子欲搭顺风车,远远地来了一辆.车停,里面不下五人,问到:知道马师傅吗?一脸茫然,考量许久,迷糊状,脑子全是问号:谁是马师傅?未回答.车走,拒载.然后一块大牌举起"谁是马师傅"?
刚看到这则广告时,我就感觉满好奇的:马师傅是做什么的?这广告怎么没说明啊!这样打出来莫名奇妙的。挠挠脑,是不是自己没注意到,以后注意看看。
第二天,同一时段,又把电视调到了昨晚的那个频道,马师傅广告如期而来,仔细的把广告再看了遍,还是什么也没找到。我就寻思着:这个广告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是为什么做广告的?马师傅广告到底是做什么的?马上在百度搜索了下!只找到了马师傅修车的相关内容,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就是修车的啊,可广告内容表达的又不象,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带着这疑问我到处找答案,问周围的一些朋友,未果。
直到3月的一天,早上去上班的车上,在收音机里听到了这样一段(大楷意思):马师傅来了!马师傅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润滑油。听到这广告时,心一喜,总算弄明白了!原来马师傅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润滑油啊!
来到公司,马上又在百度上搜索“马师傅”,结果出乎意料,满版的都是关于这篇广告的讨论。
一笑而过后,营销人的习惯使我对这则广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把我的疑惑和网上网友的讨论一回味,马上就感觉到:马师傅的这次广告推广的整合营销做的很成功,把各种传播工具和手段运用的如火纯青,是个卓越的方案。
首先从这则广告的创意来看:首先用一系列高频率的电视广告,却不告诉广告的诉求是什么,引起观众的注意;这样的广告频率一多,人们就会产生好奇心(从疑问——寻找答案——相互咨询),这又是这则广告用意的绝妙之处,是比其表面更为有效的传播过程。从充分引起了人们的疑问开始,这则广告就成功了一大半。有了疑问,就想知道答案,这是大多数人的惯性。这样观众首先自己寻找(网络查询等),查询不到,进而转向周围的人打听(注意这是这则广告点睛之处,相互打听,这也算变相的一种口碑传播),从而使这则广告进行了第二次传播、第三次传播,第四次,——,直至最后找到答案。
这样吊了观众好奇心一段时间后(这段时间差具体多长,也是这则广告的重点,过短达不到传播的效果;过长使观众的好奇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就会逐渐消失,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考虑。“马师傅”在这一阶段的具体时间是多长,由于我在这方面的资料不全,估计在15天到20天左右。),电视广告的答案通过各种媒体公布出来,充满好奇心的观众总算得到满足,“哦!马师傅原来是这啊!”使马师傅在观众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次,从这则广告的传播工具组合方面来看:“马师傅这则广告运用了较多的传播工具:电视广告、互联网传播、收音机广告、室外平面广告;在产品传播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工具组合。”马师傅“的这次广告推广过程中的传播工具的组合是:首先是通过观众最易接受的电视广告工具来传播“马师傅”悬念篇广告,最大限度的达到传播效果;一段时间后,对悬念篇广告的回答:答案篇广告通过室外平面广告、收音机和网络论坛传播的形式传播出来,这里即有传统的传播工具室外平面广告、收音机(即电台传播),又有新兴的网络论坛传播,使观众能全面、方便的了解到“马师傅”。
在传播工具的组合方面,个人认为这则广告在两个方面有着创新之处:一是充分运用了传统的传播工具电台传播和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论坛传播;二是对各种传播工具有效、合理的组合形式。
这里重点应关注电台这一传播工具。电台做为传统的传播工具,随着电视媒体的崛起而越来越边缘化。但虽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小轿车渐渐深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车上的时间将会变的越来越长,这将给电台传播以新的生命,它必将成为区域性的主流广告传播载体。特别是近期中国的特大城市中,交通越来越拥挤,公众出门必坐车,这些城市中的一些交通电台频道往往是每个司机必收的频率,其传播效率和听众覆盖率都是很高的点,而且在电台也比较容易对听众进行细分,从而使广告更好的达到传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