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一个公开的信息,而商品的生产成本则是一个私下的秘密。生产者一般不会透露这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秘密,原因在于,它正是利润的来源,这是每一个做生意的人都一定清楚明白的事情。
之前,关于商品价格成因的解释,我相信,应该有一定的说服力,那就是,商品的交易价格,并不像我们以往所认为的,是由它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决定,反而,价格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买卖者的手上。
何以见得呢?深知行情的你,在个体服装店购买一套时装的价格,与一个老实外行的人肯定不一样。难道你们两个人所面对的服装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有什么不一样吗?肯定不是,只是你们支付的交易成本不一样,因为你的明智之举而有所节省。
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姑且不理会它原来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一旦实际交易的时候,价格通常会有一定的弹性,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谁见过有什么商品的价格不可以改变?问题是你有没有这种议价能力。
也许有人要说,商品价格的改变,通常是因为它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令生产成本下降所致。不错!生产成本的确是改变商品价格的关键因素。问题是,生产成本下降了,并非一定要公布出来的,如果能够保守这个秘密,继续维持销售价格不变,经商者岂不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可能你又要说,市场竞争迫使他们不能不降价销售。这么说,我只能同意一半。理由是,现实当中,竞争迫使厂商降价是因,成本下降才是果!你不见,每年的家电价格大战,迫使各家企业在下一个年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是竞争导致商品降价,才令经商者想办法降低成本,从而保证价格里面仍然有利润。在垄断性行业,由于没有多少竞争存在,你很少发现他们能够主动降低成本的,即使已经降低,也未必会相应地降低价格。
市场上经常发生价格战,正好说明原有的价格里包藏着“水分”,否则,何来降价让利的空间,岂不是每一次降价都要亏本?事实显然并不如此。过去是暴利,现在被迫降价了,如果没有办法降低生产成本继续维持原有的利润率,那就只能微利经营,否则退出这个行业。
以上提到,商品的价格一般是由经商者首先制定出来,购买者只是透过市场比较和议价的方式来改变商品的最终成交价。商人对于商品的销售定价,主要受上述三个因素的制约。当中的市场价格,不过是一个由所有的市场交易条件综合而成的交易价格参照指标,做生意的人没有能力改变它。
但是,经商者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不断地改变商品的生产成本。虽然,生产成本是经商者从事经营并获取利润一定要投入的费用,这个费用既不是固定不变,尤其不是每一个生产、销售同类商品的人都一样。不同的经商者,由于地理位置、信息掌握、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手段、资源利用条件等等的原因,每一个经商者的成本肯定不会完全一样。
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商者通常不会坦白告诉别人自己的真正生产成本,而购买者既然不可能了解生产成本,就只能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成交价,最多也只是同经商者进行议价,希望能够争取多一点利益。
正是由于商品的市场价格同它的实际生产成本之间,存在着模糊的地带,虽然,存在市场竞争,市场价格有着向生产成本接近的趋势,但也不可能完全达到一致的程度,至少当中也存在一个时间差。
如果我们假设,所有的商品都按照市场价格销售,显然,每个经商者扣除生产成本之后,所获得的毛利就不一样。这就为商品成交价中隐藏着购买者并不知情的“水分”提供可能性。它为精明的经商者带来了盈利的商机,就看你有没有发现,以及有没有本事赚这个钱。
之所以商品价格里面一定含有“水分”,主要原因是,商品的交易价格要受包括市场供求竞争状况、购买者意愿、支付能力等等的外在条件所影响,令交易价格常常与它的生产成本存在一个相当大的距离。
典型的例子是古董,古董其实没有多少生产成本。假设,从前某位皇帝用过的一只洗脚盘,不知什么原因,被遗弃在一户人家祖屋的柴房里躺了许多年。显然,对于户主来说,它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包括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直至潮流时兴收藏古董,才被识货的人争相抢购。
洗脚盘的价格,取决于要购买它的人愿意支付的最高竞争价格,当然也决定于它的主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经过转手倒卖,价格可能越来越高。显然,价格的高低,与洗脚盘的质量和生产,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例子有点滑稽,却能够解释市场现象。其他商品,或多或少都必定存在一些外来的、对价格发生影响的因素。从而在商品价格里面,总是包含着一些“水分”,如果用贸易这种简单的交易方式来作解释的话,其实就是一个交易价格差的问题。
转手倒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某地,或者利用特权关系,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赚的是中间差价。股票的投机买卖,也是属于这个形式,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赚的同样也是价格差。
那位当过教师后来下海经商的老板曾经有过这样的忠告,如果你有兴趣想做生意赚钱的话,与其钻到书堆里面找窍门,不如走进市场当中发现价格差。这样来得更可靠,更实际,更简单,也更可行。他说,等你在书中发现商机的时候,可能,市场上的价差已经没有了,这是书呆子做不成生意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他的水平低。
事实上,任何一个经商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一个行业,在社会经济产业链上的哪一个环节从事经营,工业生产还是商业贸易,甚至智力型产业,实际上,都离不开要利用所在行业当中存在的市场价格差来赚钱。直白地说,所有经商做生意的人,赚的大都是市场差价的钱。这也正是“赚钱”与“挣钱”的区别所在。
我之所以把他们赚的钱都归结为市场价差,主要是为了便于透过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易就能够看得见的现象,将它化繁为简,透过价格差这个既简单、也容易被我们接触得到的事实,尝试找出利润的来源。
显然,利润就包藏在价格里面的“水分”当中。究竟其中的“水分”有多少?令到所有的经商者奋不顾身地从中争夺利润,甚至,为求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往里面“灌水”。一旦,商品里面的水分被灌得太多,便造成我们最近所见到的“泡沫经济”。
以下是我按照这位教师出身的老板曾经对此所做的解释,加以整理而成。为了解释上的方便,根据他的意思,将商品价格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生产成本
生产是经营当中不能没有的环节,原因之一,服务是从事经营的其中一个要求,没有服务就没有经营,而服务的价值则要靠生产过程创造出来。另一个原因,生产不断地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成为保证经营能够持续下去的唯一途径。
一件商品被生产出来,销售出去,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劳动、原料、技术、费用、时间、心智、冒险等等。生产成本既是提供商品价值的必要投入,也是商品销售价格的底线。
如果你手上什么也没有,怎可能同人家交易?我曾经两次见过,有人成功地把谎言卖给别人赚钱,虽然可耻,但不管怎么说,它也算是一个东西,由此可见,商品包罗万象,重要的是有没有人需要它,是否愿意为它付钱,以及有无违法。例如:娱乐、体育、甚至博彩,都能够成为经营的商品,里面的商机之大,可想而知,可惜还没有人把它产业化。
二是交易成本
对于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在交易过程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费用。购物的时候,你总得要亲自到商场才能买到商品。当然,送货上门也有的,但这通常要求你额外支付一笔劳务费。
对于商品售卖者也一样,要把商品卖出去,需要支付诸如广告宣传、免费试用、售前售后服务等等的费用,目的是希望吸引消费者购买。在市场存在竞争的情况下,这种成本支出甚至可能越来越多。
另外,因为交易在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分割关系,之前已经解释过,因为不存在交易价格上的标准尺度,买卖双方都力图从交易中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同对方讨价还价,这个过程也算是一种交易成本的付出。
还有一种情形,因为买卖过程非要涉及第三方才能完成交易,由此发生要向第三方支付的成本。例如:房屋买卖、租赁时候需要支付的中介费;购买进口商品所支付的关税;等等,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属于一种交易成本,因为,它们同商品生产好象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商品的生产成本,并不难理解,为此,也就无需花时间去解释它。事实上,虽然生产成本对价格发生影响,但它本身则不受价格所左右。不管市场一斤大米的销售价格是多少,农民仍然要花同样的成本生产它们。
难点反而在于,我怎样才能把交易成本这一部分解释清楚。没有交易,也就不存在交易成本,所以,它同价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交易价格高,意味着当中包含的交易成本也高,相反,交易成本高,交易价格随之也高。
关于交易成本,在经济学上是得到承认的,提出了交易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产生交易成本,令交易价格发生偏差,向掌握有利信息的一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