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行为 中国式管理的均等性



(中国式管理的均等性,主要在兼顾方方面面,力求不偏不倚。)

  我们常说:“一家公司要成功,需要很多很多因素。但是一家公司的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够了。”

公司价值最大化,一度成为美国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的表现便是追求公司股价最高化,公司的执行长要为公司的获利不佳负起应有的责任。

  然而,慢慢地,执行长们愈想愈不对,凭什么这么重大的责任,要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于是,想出一套连带责任的办法,把大家的薪水和股票的价格捆绑在一起,股价上涨就加薪,股价下跌便减薪,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共同为股票上涨而努力。

  这种连坐法,在股票涨落不大的时期,大家还沉得住气,因为影响并不大。但是股市暴涨的时期,投资者的期望忽然大幅度提高,反而为经营者带来很大的压力,于是大券商的分析师,对公司所做出的预测,往往可能左右公司股价的命运,促使经营者不得不特别重视。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执行长在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压力下,明知无法达成预期的成果时,只好铤而走险,以做假帐的方式,来欺骗社会大众。自2002年以来,世界通讯(Worldcom)、恩隆能源(Enron)、德士古(Texaco)、美利坚金融集团(Financial Corp of America)、太平洋瓦斯电气(Pacific Gas and Electric)、Kmart百货等美国企业爆发一连串财务丑闻,即是这种假帐行为所造成的恶果,严重地破坏了企业的形象,令大众忧心。

  对企业来说,经营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当然十分重要,企业的获利,如果不足以支付资金的成本,根本就是浪费社会资源。但是,要求应该是相当合理,如果要求企业每一年都赚钱,势必影响长期的规划和长远的理想。

aihuau.com

 中国式管理行为 中国式管理的均等性
  现实的情况常常表现为,面对年度决算的制度,一些经营者不得不硬着头皮,做短期的规划,逐渐走向“唯利是图”,而不敢有什么长远的美梦。要不然就是做两套帐,以隐藏真实的情况,保持逐年增长的假象。还有一种“高明”的办法,就是在公司的若干事业群中,埋藏着一两个表面独立而实际上完全偏重内部互动的赚钱单位,以平衡其他单位的起伏不定。有人管,便想办法做假;没有人管,就为所欲为。虽然说这是人之常情,却不合乎管理的要求。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并不是把一切富贵都看作浮云,认为不应求或不应该要。他只是在“富且贵”的上面,加上“不义”这个形容词,来加以限制。合乎义的富且贵,当然可以求,也应该要。不合乎义的富且贵,才应该把它当作浮云,不要去追求。企业运营的目标,扩大来看,除了赚钱之外,还应该培育良好的员工,成为邻里的好邻居,善尽社会责任,至少不败坏优良的秩序和风气。

  我们以“均等性”的精神,把这些目标统合起来,合并称为“安人”,作为企业营运的总目标。安人包括“安股东、安员工、安顾客、安社会”,而且各方面同等重视,不宜偏忽。在“均等性”的原则下,我们要求不应该以“单一性”为目标,把经济绩效当成企业经营的唯一责任。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和行为,是否端正,也应该列入考虑。

  把管理视为科学,在某种角度上来看也是单一性的认知。科学实际上有其限度,所能够处置的对象十分有限。员工的投入程度和管理者的心态,就不是科学所能够处置的。

  不摆脱感情,就不能成为冷静的科学家。一旦摆脱了感情,就不能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者。中国式管理,以均等性的精神,处处要求由情入理,科学与艺术并重,便是居于人道的立场。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冷战时期,曾经有过的关于姓资和姓社的激烈争议,便是因为西方单一性思维所造成。小平同志一句“管他是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便是好猫”,发扬了均等性的精神,采用了一些市场经济的方法,使少数人先富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令西方经济学家,累累跌破眼镜。

  实际上,经济在人类社会中,不过是一部分活动。把这种属于整体中一部分的经济,放置在绝对优先的地位,使得其他的活动,诸如政治、文化、教育、技艺等都受到排挤,甚至于变成经济的附属,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很大的错误。人类的经济自由,必须给予相当的限制,以免贪得无厌而危害人群。人类的经济平等,也需要设法加以保障,缩小贫富的差距,以免造成不安定。

  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发展的情况,同样是单一性的指标。我们的均等性,应该表现在国民总福利上面。还有,个人的幸福,通常与所能支配的财富和自己的消费欲望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都听过,也十分相信这一句话:“要相信事实,不要受骗上当。”然而,我们的苦恼,即在究竟什么才是事实的真相、哪一种说法才是真实的,这经常使我们犹豫不定。我们最好明白,大家生活在相对幸福之中,面对着一阴一阳的交互变化,几乎所看到的景气都是相对的。同样一句话,说到差不多就好了,停下来,让听者自己去想象、去领悟。若是说得过分清楚,未免有一些强调,反而有所偏离。

  中国式管理的均等性,主要在兼顾方方面面,力求不偏不倚。我们喜欢全方位思考,便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一样的立场来看问题,然后把各种不同的意见,综合起来,既兼容并蓄,也兼顾并重,做出合理的判断。

  我们的决策者,最好是通才,而不是有所偏的专才。

  通才的培养,非常困难。一般都由专才着手,然后经过各种历练,才逐渐趋于通才。事实上,通才不可能很年轻就做得到,以致我们常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敢让太年轻的人担当决策的重责大任。

  西方管理,经常出现“导向”(Oriented)的字样,即为单一性的标识。生产导向时期,以生产为重,市场导向时期,一切以市场为依归。特别是市场导向这一指标,很容易引起“只要有市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错觉,以致“良心摆一边,市场放中间”,搞出许多乱象。电视台的老板,对自己制作出来的节目,看都不敢看,问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制作下去,答案是:“没办法,这样才有高收视率。”一切为市场,其他并不重要。

  我们常说:“一家公司要成功,需要很多很多因素。但是一家公司的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够了。”中国式管理,如果有导向的话,应该是理念导向。以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管理。然而,我们的理念,并非单一性,而是多种理念的均等性。我们有许多相关理念,共同整合在安人的大目标之下,形成一以贯之的多元目标。这些多元目标,其重要性是均等的。

  我们的哲学,并没有西方的一元与多元之争,便是我们把多元统合在一之下,形成独特的“一之多元”论。一统合多,而多也合而为一。自古以来,我们具有“一统天下”的观念,却又出现“协和万邦”的想法,即是均等性的精神,既非中央集权,也不主张地方分权,因为这两种单一性的方式,都有利有弊,并不合理。我们看起来都不像,也都有一些像,实际上拿来扯去,随时在动态中,寻求当时当地的平衡点,以求合理。

  总裁的态度,秉持“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原则,听听生产部门的意见,看看销售部门的反应,问问财务主管的看法,再征询管理和总务部门的观点,然后加以综合判断,做出此时此地的决策。为什么此时此地呢?因为时间、场合有所改变,很可能出现不一样的决定。单一性的变动性较小,而均等性的变动性通常比较大。决策所需要的时间,单一向比较短,而均等性比较长。缓慢做决定,快速执行,是均等性的正常表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2304.html

更多阅读

企业管理岗位界定 中国式企管的“管理”如何界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名单,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如果我们把“中国模式”项下的企业管理经验称之为中国式企管,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式企管的“管理”到底应

中国式管理采取的是 再论中国式管理的荒谬

  2008年我曾经撰《论中国式管理的荒谬》文章,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和80后的角度,细说中国式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曾仕强老先生宣扬的中国式管理进行反驳,由此引起了很多专业的管理人士的声讨,也获得了很多普通读者的支持和赞赏。在这

中国式管理的内容 中国式管理的反思与走向

在十年的中国式管理发展大潮中,不同群体所呈现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此进行反思,有助于厘清中国式管理的未来走向。  研究远远没有成熟在学术研究和管理咨询领域,中国式管理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国内的“学界”概念较泛,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自我超越

  谈到“中国式管理”,似乎有两者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有中国式管理才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个性特点,是先进的、独特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实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基因

韦华伟 谈到“中国式管理”,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有中国式管理才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个性特点,是先进的、独特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

声明:《中国式管理行为 中国式管理的均等性》为网友空城孤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