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 应重新界定河北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地位

 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 应重新界定河北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地位


      来自省内经济学界和政府人士的普遍观点,是河北应为京津冀的“发展腹地,预期则与之遥相呼应——京津订单的生产基地。因京津与河北相比的居上地位太突出,似是理所当然、当仁不让的“龙头大哥”,因此在意识上河北的“打工”情怀几乎“心甘情愿”——京津承揽订单并提供生产支持、服务乃至“领导”,从而形成一个上、中、下的产业关联,形成一种前、中、后的经济链条,形成一套三、三、二(京津以第三产业为主,河北以第二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这其间,河北毫无疑问也无勇气摆脱“下、后、二”的注定式的命运。对上述观点,笔者另有愚见——上述观点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能完全成立,且缺乏可操作性。因为:

      一、该观点建立在京津特别是北京“优先”的基础上,从一开始就已失去了公平。慑于首都的地位,谈起京津冀,人们更多地被北京“先入为主”,政治崇拜转瞬便是“经济龙头”。这种不科学的提前设定,抹煞了“京津冀”的真实目标和具体含义,因而极易被人误读。需要明确,政治优势是不能替代经济规律的。

      二、目前在京津冀,京津实难担当“龙头重任”。长三角经验表明,作为龙头城市,必须拥有一个完备、发达的工业体系。因为,只有工业形式,它的传播速度、影响力、链条延伸和衔接、集群效应最为有形、快速、规模并深具效益。上海的工业增加值2003年达3130.72亿元,是北京、天津的2.41、2.58倍,岂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根据未来发展定位和现实环境条件,北京“退二进三”为不二之选,工业领域日渐萎缩;天津工业则受资源限制而空间约束凸现。由此,从京津看京津冀,龙头缺位一时难解。   

      三、京津冀内部实力悬殊,合作基础不一致,与长三角“兄弟情深”形成鲜明反差。从产业结构状况看,尽管京津产业发生了向河北的一定转移如首钢,但不可否认其明显的重化特征、资源指向和环境代价,换句话说,京津产业转移带给河北整体产业的不但不是促进升级,相反还加重着其工业结构的偏重倾向;从城镇化水平看,到2003年底河北城镇化水平为33.1%,与浙江、江苏相比分别落后20.1和9.5个百分点;从增加投资看,2002年以来河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刚刚突破2000亿元,与北京的比例关系仅达到1.12:1,和浙江、江苏仍有很大差距,其与上海的比例关系早已达到1.56:1.57:1;从扩大开放看,北京与河北进口总额的比例关系为1:0.05,出口为1:0.36,而上海与浙江、江苏的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0.78:0.31和1:1.2:0.92;在利用外资上,北京与河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关系为1:0.45,上海与浙江、江苏的比例已达到1:2.39:0.72,其外溢与推荐功能是北京所不能比拟的;城镇居民总收入,北京与河北的比例关系为1:0.53,上海与浙江、江苏为1:0.61:0.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北京与我省的比例关系为1:1.13,上海与浙江、江苏为1:1.58:1.41……

      有鉴于此,窃以为,要把握河北在京津冀中的位置,首先必须有上述清醒认识。在此前提下,可以预期的是,如果京津冀经济圈能够成长起来,除非三地行政划一,它必将是一个区域经济的特殊模式——其发展程度将取决于一直不被或不敢视作龙头的河北这一“腹地”的发育程度——如果没有坚强的工业后盾作支撑,至少在现阶段,经济圈就会纸上谈兵。换句话说,京津冀经济圈将是一个多龙头形态——北京为“窗口龙头”、天津为“通道龙头”并与河北一道成为“工业龙头”。简而言之,河北的位置,如果不宜称“龙头”,也是必然的“大头”。对它的预期也需借此改变——高度发达的“工业龙头”。

      河北经过多年在“主体战略”上的碰撞和挫折,开始由寄望与依赖京津转向注重自我发展,并形成了重化工业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良好势头,强力发育着钢铁、医药、石化、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河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重化倾向。据初步分析,河北的重化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在80%左右,并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消费大户”——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在40%左右,还是财政的“收入大户”——近两年增加的税收主要来自于重化工业。此外,拥有较强重化工业体系的唐山、石家庄、邯郸,也是河北各地级市经济总量三甲。由此,河北经济发展还派生出资源依赖的重要特征。

       河北的发展瓶颈主要是:(1)资源约束突出。产品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2)粗放经营,技术滞后。河北工业中长期存在的技术水平低下、产品档次偏低、规模不经济等结构性制约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个别方面还在放大。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结构一直偏低,建筑用材占一半以上,且行业组织结构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布局分散,规模效益不理想,如河北钢铁产业,2002年十大企业总产量为2075.68万吨,仅比上海宝钢多出162.16万吨,但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却仅分别达到上海宝钢的54.65%和52.33%。(3)观念落后,措施滞后。一直以来,河北怀抱“两环战略”这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保守的大旗未放,期待政治优势化作“经济春雨”,结果受制多多——依赖京津,实在是河北把吸引内资提高到并不恰当的高度,把自己死板地定位为人家的配角,对为毗邻城市服务的有限效益恋恋不舍,关注城郊农业和近郊旅游、休闲,结果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此外,观念上的落后,也表现为“天子脚下”的社会追求取向中的“政治优先”,进而丧失很多机遇——最为显著的体现是民间投资不旺——2003年民间投资总额896.60亿元,分别是浙江、江苏的28%和37.8%。其中,集体经济投资592.7亿元、个体投资303.9亿元,增速分别低于全国22.6和11.4个百分点。只要河北能够克服上述制约,成为京津冀经济圈的工业龙头应在情理之中。

      大树底下毕竟只能长小草。只有大树旁边才能长大树。因此,河北要发展,就必须从惯性思维中走出来,勇敢地承认自我、设计自我,真正把自己当个“龙头”看待,才能在发展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为京津冀作出应有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2010.html

更多阅读

天干、地支、纳音五行在双色球中的应用(一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bbs.17500.cn4 x% Z1 @1 u' d(V  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已同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

声明:《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 应重新界定河北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地位》为网友坚持下去便成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