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大战略2 2005年中国的地缘战略与近邻外交



  中国的对外关系从重要性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是主导关系,二是重要关系,三是利害关系,四是一般关系。中美关系是主导关系;中国与周围几个大的邻国(俄国、日本、印度、东盟)的关系是重要关系;中欧关系是利害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主要是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关系是一般关系。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这些关系将有些微妙的变化,我们不妨作些分析。

 地缘大战略2 2005年中国的地缘战略与近邻外交
中美关系:经济上热热乎乎,政治上磕磕碰碰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换言之,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处理好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中美关系之所以是主导关系由客观与主观两个因素构成。就客观来讲,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其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技势力巨大,没有哪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与之抗衡。美国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中国必须把中美关系放在首位;从主观上来讲,中国目前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为中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与健康和谐的国际环境成为中国首要的外交目标,这种外交定位决定了中国必须与美国搞好关系。2005年中美关系可用经济上热热乎乎、政治上磕磕碰碰来形容。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1月20日,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将开始。布什连任后曾经多次表明,其政策重点将放在美国国内问题上。改革美国的税收制度,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成为布什第二个任期的首要任务。要使美国人满意,布什无非两手,一是增加投资,以增加美国经济的后劲,二是保持美国的消费势头,使美国人的消费水平不但不能下降,反而要有所提高。2005年,是布什实行这一政策的第一年,必须见到成效。布什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免税,而保持美国消费水平的办法是源源不断的从外贸伙伴中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这第二条,就决定了美国不会与中国交恶,因为中国源源不断地供给了美国消费者这种产品。

二、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中国的想法是给第十个五年计划划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为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虽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软着陆的关键时期,中国也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但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是必须的。2004年中国经济靠外贸拉动的力度很大,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已跃居全球第三位。2005年,中国靠外贸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方针不会改变。美国作为中国的最大外贸伙伴的地位不会改变而且会加强。

三、中美之间的最大障碍是台湾问题,2005年,中国将大力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并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是在玩阴阳两手:表面上赞成一个中国的政策,背后则不希望台湾回归中国。美国与台湾有个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这个东西对中美关系的损害很大。

四、2005年,欧盟将放宽对华的武器出口,估计美国会在这个问题上使绊。

五、由于美国对日本的纵容,估计2005年的中日关系将比较艰难,中国对美国的迁怒不可避免。

中俄关系:改变“政治热,经贸冷”

中俄之间目前的关系很好,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理性的健康睦邻关系。按照官方的定位,中俄之间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军事上来讲,俄国是目前唯一可以对美国形成威胁与掣肘的国家。

中国要想有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决不可把与俄国的关系搞坏。为了与俄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尽快划定了边界,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加强在联合国中的合作等。胡锦涛出任国家主席后首先访问的国家就是俄罗斯。现在中国与俄国关系的现状是政治热、经贸冷。中俄之间之所以经贸冷,有以下原因:一、由于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不大;二、中国需求的高新技术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市场上都可买到,俄罗斯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三、中国与日本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但俄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动的心眼不少,主要的想法是想渔翁得利。估计2005年围绕输油管道问题俄罗斯还要玩出不少花样。2004年,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已经玩了不少花样,估计这花样还会再玩下去。俄罗斯不能光玩不做,那样玩来玩去就不会有实际意义。估计2005年,输油管道问题将会有结论。只要这个问题一解决,中俄经贸关系将会稳定发展。因此,2005年的中俄经贸关系主要看石油管道是否能确定下来,以及走哪条线。

中日关系:麻烦不断

中日关系对中国的重要性原因有三:一、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一衣带水;二、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是中国的的主要外贸伙伴;三、日本与美国关系特殊,美国对华的影响往往通过日本来实现。自唐朝开始,中日之间保持了一千多年的友好关系,只是自明治维新以后,由于日本奉行扩张侵略政策,两国关系才开始交恶。中日两国的政治家认识到只有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才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与根本利益。但也应当认识到,由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中国民间对日本极端的不信任,两国关系非常微妙。现在有人倡导对日关系新思维,主张与日本加强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这种建议经济上有道理,可在政治上未必能够行得通。毕竟经济关系建立在政治关系之上,没有良好的政治关系,难以有健康的经济关系。现在中国与日本都在积极谋求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之间也在搞自由贸易区的尝试,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据我观察,近期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主要阻力不是在官方还是在民间。政治家在没有弄清民间情绪的情况下不会贸然行动。2004年,中日关系这种官方热、民间冷的局面不会有多大改观。

2004年的中日关系一直不大和谐。亚洲杯期间中日民众的敌对与厌恶情绪表现得非常明显。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日本变相地支持台独,比如日本政客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下半年关系更不稳定,日本先是扬言要减少甚至中断对华已经持续20多年的政府援助贷款,继而修订了新的防卫大纲,矛头直指中国。估计2005年,围绕ODA、靖国神社、新的防卫大纲等问题中日之间的较量会不断。最麻烦的是日本支持台湾独立。日本插手台湾问题将会是中日关系变冷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到,即朝鲜的核危机问题。我们注意到布什连任后,朝鲜已经放弃了在这个问题上咄咄逼人的势头。估计2005年这个问题不会有多大的动静。

中印关系:日趋缓和

辛格上台后,中印关系变化不大,但出现了改善的迹象。印度之所以与中国改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良好,印度与中国交恶,可能促使中国更加偏向巴方。二、由于巴方积极支持美国反恐,巴方与美国关系急剧改善;三、中国与俄国关系良好,印度难以再打俄国牌。中印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身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印度视中国为其推动地区霸权主义的主要障碍,中国至今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吞并。二、印度支持达赖喇嘛;三、中印之间存在领土之争。在这三个因素中,后两个因素是主要因素。现在中国与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已经取得突破,两国决定通过谈判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军事交量确定边界,这是很大的进步。只要两国能够明确边界,中印之间的关系是会健康发展的。如果边界问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的关系主要看印度对西藏分裂主义者的态度。印度只有停止对西藏分裂主义势力的支持,中印关系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中国与东盟:更加密切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与东盟搞好关系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家安全考虑。从地理位置上考虑,东盟诸国与台湾相邻,中国要想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必须与东盟搞好关系;二是从中国的经济安全考虑。中国是个石油净进口国,中东石油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者,而中东石油的运输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不可能不考虑这个因素。三、东盟中许多国家是美国的盟国,中国必须警惕美国利用东盟来限制中国。最后一个因素是东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正是因为东盟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目前与东盟关系良好,这种良好是中国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得来的。大家可能记得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是亚洲各国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原因。2005年中国将受到西方诸国越来越大的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说在这场大合唱中没有听到东盟的声音,但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东盟诸国无疑希望人民币升值。中国也许在2005年会面临这个问题。中国与东盟许多产品是同质产品,贸易的地理方向基本一致,人民币升值对东盟诸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但我想,东盟的做法会比较隐蔽。

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合作不断

中欧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欧关系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的外交关系之一。中欧关系之所以重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欧盟现在的力量越来越强,其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中国不可等闲视之;二是欧盟与美国有传统的盟国关系,是中美之间的缓冲地带,中美之间出现矛盾要靠欧盟从中折冲;三是欧盟对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在伊拉克战争中,欧盟出现了分裂,且欧盟中美国的传统盟国法国与德国出现了离心倾向,但要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分裂不是实质性的分裂。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中国没有理由把与欧盟的关系搞僵,欧盟更没有理由这样做。2004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中法关系与中德关系,尤其是中法关系,达到多少年来的最高点。2005年,中欧关系将会平稳地向前发展。如果朝核危机加剧,中国可能要打欧盟牌,但不可抱过多的希望。因为就欧盟而言,欧美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欧中关系。

中非与中拉关系:重要性因台湾问题得到提升

  中非关系与中拉关系对中国来讲是传统的友好关系。但这种关系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是一般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在政治层面而不在经济层面。但这种关系可能由于台湾问题而急剧上升为重要关系。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台湾目前所谓保留的外交关系中,大多分布在非洲与南美。现在台湾的台独势力比较猖獗,虽说在2005年台湾问题不可能发生大的逆转,但也要防备台湾有的政客借台独谋竞选私利。据我判断,台湾当局可能在2005年搞些台独的小动作,但不至于也不会在在台独问题上走得太远。毕竟这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只要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台独就不会有什么气候。2005年,中国外交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任务是压缩台湾的生存空间。这样,中国可能要加强对非洲、对拉美诸国的外交攻势。

          (本文已发表于2005年1月5日《经济导报》之第二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199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陈力丹 熊壮2014年的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功利性研究文章较为强势,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现实各种传播新现象的关注很多,表现出对传播形势变化的焦虑。有些研究层次有所提升,许多旧的话题或通过新学术概念的引

流动人口规模达2.4亿 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自五普之后中国学者相当多有关人口的研究,如王进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比较了2000年苏州市与温州市不同经济模式下流动人口的空间特征,并根据五普资料汇总整理如下表格。韩文丽(西北人口,2005)利用五普数据分析成都市213.15万

声明:《地缘大战略2 2005年中国的地缘战略与近邻外交》为网友控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