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伟大复兴



摘要:明朝年初,中国引领国际航运中心的潮流。1433年以后,国际航运中心逐渐衰退。中国的衰败为欧洲列强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今天,中国重振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进口贸易货物总量将达到10亿吨。大幅度进口货物的增长需要对新船超过250亿美元的投资。由此,将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近期世界干散货租船市场发生的船舶短缺证实了船舶投资不足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增长和航运中心的复兴中,如何把握航运中心复兴,投资是首要问题。

1 古代中国航运中心的辉煌历史

中国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最早开始乘舟弄潮的先民,秦汉时期航海事业就已经相当发达了。公元二世纪,中国发明和使用了船尾舵,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到了十二世纪,宋代先民就最早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而欧洲那个时候还是处于神权统治的时代,宋元时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举世称雄,而明代郑和将军统率的宝船队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1275年,来自威尼斯的探险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在中国古都南京的心脏地带看到这个庞大的船厂,令马氏惊叹不已。许多船有540英尺长,载重量达到1500吨,当中包括巨型宝船。根据明朝编年史记载,宝船的船身长44丈 即400英呎,比哥伦布的旗舰还要长5倍。船内有多重舱壁,跟泰坦尼克号一样,舱壁把船只分为多个不透水的隔水舱,外层船体铺上三块厚板,以加强力量。中国利用自己发明的船尾方向舵驾驶船只,每艘大宝船耸立着和支撑着船帆的桅杆多达九根。

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将军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2.7万余人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在28年的时间里,郑和将军曾先后以福州为驻泊基地和开航起点,7次率船队远航,到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北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将军被认为是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的直达航线。他把当时先进的丝绸、瓷器、度量衡、历法等商品和科技带到沿途国家,被誉为中国的“和平使者”。15世纪早期以前,中国的航海技术遥遥领先于欧洲,上海、南京等地的经济90%与造船和航海有关,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

2 国际航运中心的复兴

郑和将军的成就验证了15世纪中国航海家们在世界海运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然而郑和将军却无法延续这种辉煌。1433年,明政府突然停止航海,船舶被焚烧,造船被禁止。63年后,欧洲航海家伽玛绕过好望角。87年以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14年后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150以后库克船长到达了澳大利亚。到16世纪,欧洲的海运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后,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威尼斯和热那亚得以广泛传播。威尼斯和热那亚是欧洲航海中心的摇篮。之后,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迅速崛起,造船和航海迅速发展,促进了生产和贸易的发展。18世纪的伦敦不甘落后,航海热潮引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加速了航运中心的建成。在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蒸汽机船带着航运中心的种子跨越太平洋,将航运中心的种子撒播在北美大陆肥沃的土地上。进入到20世纪中叶,航运中心又不辞辛劳,开始万里跋涉,跨越大西洋,落户到了日本和南韩。在新千年刚刚开始之际,国际航运中心于2004年又重新回到600年前的发祥地:中国。今天的中国面临着国际航运中心伟大复兴的重任。

3 航运中心的标志

中国航运中心的复苏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以1961年中远创立为标志。1970年船舶载重吨只有86.7万吨;1980年达到860万吨;1990年达到1390万吨;2003年达到了1730万吨。自1995年起,海上运输进口开始腾飞。在1995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贸易从1.82亿吨增至5.34亿吨,从世界海上进口贸易份额2%增至7%,2004达8%。中国航运中心的复苏酝酿了20年,从1974年到1994年,进口贸易总量增加了1亿吨之多;之后,进入了高增长时期,从1995到2000年再增1亿吨货物进口量;从2001到2002,增长势头加快。2003年出现井喷,仅一年就又增1.1亿吨货物进口量。全年进口总量达5.34 亿吨,其中38%得来自钢铁工业的发展,22%来自石油工业。中国进口贸易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亿多吨!在结束的2004年里,世界航运业全线飘红,克拉克松指数表明,在2004年2月13日平均租船激增至前所未有的33,874美元/天。

图1克拉克松指数

时间 千美元/天

1998年1月1日 12.3

1999年1月1日 10.2

2000年1月1日 11.2

2001年1月1日 24.2

2002年1月1日 7.2

2003年1月1日 13.2

2004年1月1日 32.2

来源:2003年克拉克松

中国对货物运输市场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干散货进口量在过去的三年里翻了一翻多,其增长量达到了同期世界干散货进口总量的94%,相当于过去三倍的收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吨铁矿砂从巴西运往亚洲的平均成本是7美元,2003年达到了超过30美元一吨。货主们对此无比愤慨,然而,船东们喜上眉梢。基于这样爆破式的发展,对市场的前景研究变的空前重要。中国现在占居了世界19%的干散货市场以及8%的海运总量,仅仅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在经过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这种增长速度能维持多久?

中国经济近几年曾有过反复,因此不会是直线式增长。中国是一个国内资源丰富而又复杂的经济实体,当今经济发展以传统经济的转型为特征,需求增长随着经济体系日渐成熟而有所变化是很正常的。中国进口总量从1995年的1。8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5。3亿吨。到2010年,进口总量将达到10亿吨,那时2010年世界海上贸易总量将达到72亿吨,届时中国将占世界进口贸易总量的13。8%。集装箱的运输前景预测也同样令人振奋。从造船业的观点来看,船舶需求的增长速度更能说明问题。商业船只的需求量到2010年之前这一阶段会增长5000-8000万载重吨。这意味着每年需要超过1000万载重吨的投资以满足额外的海上运输工具,投资超过250亿美元。由于贸易增长的不确定性,船舶的投资风险就成了船东举棋不定的问题。中国将继续依赖外国的船市场来提供所需的运力,这种情况不会在2010年之前有好转。

图12、船舶需求

太平洋 大西洋

1969年 1612 695

1973年 2224 1001

 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伟大复兴
1977年 2441 1112

1981年 2268 1390

1985年 1946 1529

1989年 2391 1724

1993年 2691 1918

1997年 3014 2391

2001年 3308 2502

2003年 3503 2669

2009年 4170 3141

来源:克拉克松2003年

4 航运中心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及特点

经济增长方式是反复无常的。1993年和1994年,中国工业经济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4年海运进口增长了50%,1995年却下降了4%。1997年和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进口量下跌了11%。自此以后,进口以昂扬的态势保持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如果过去的发展趋势有导向性的话,当经济发展放缓的时候,航运市场则以指数级下降,反之亦然。中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总的趋势是逐渐放缓。2003年10月高盛(Golgman Sachs)预测中国2005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年8%,2005年至2010年的增长率为每年7.2%。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工业部门增长将趋于放缓,但井喷的现象还会出现。

中国正处于过渡经济时期,过渡经济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初期阶段是以原材料的加工为主,大量进口铁矿砂、原油是其主要特征,这个过渡日本和韩国经历了大约15-20年。中国幅员辽阔,经济的梯度转移可能更漫长,沿海、中部和西部大开发会拉长经济的繁荣时期。过渡经济的结束是以汽车、造船和石油化工业的崛起为主要特征,中国资源丰富,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但成本因素不会使中国关上原材料进口的大门。后工业化的完成将使中国步入以服务贸易为主的信息产业时代。尽管中国有自己的经济特征,但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不会游离世界现代经济的三个发展轨迹。

图14、中国在世界海上贸易中独当一面

干散货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生铁 41.2 43.9 55 52 55.4 70 92.4 112 148

钢铁 16.6 18.2 16.1 15.6 20.9 26.5 37 39.6 55.1

化学物品 6 7 6.8 9.1 13.3 14.8 21 26.7 31.2

大豆 0.3 1.1 209 3.2 4.3 10.4 13.9 11.3 23.6

塑料 8.1 9.2 10.6 11.7 13.8 15.6 17.6 19.5 20.9

木质纸浆 1.7 2.7 3 3.9 5.4 6.9 11.1 12 15.1

化肥 19.9 18.6 16.5 13.9 13.4 11.9 11.1 16.8 12.9

煤炭 1.6 3.2 2 1.6 1.7 2.1 2.5 10.8 11

矿砂 3.7 4 3.8 3.7 3.8 5.3 6.9 7.3 9.8

废纸 0.9 1.4 1.6 1.9 2.5 3.7 6.4 6.9 9.2

植物油 4.1 3 3 2.4 2.7 2.8 2.6 3.9 5.8

铜 1.8 1.5 1.5 1.8 2.9 4.1 5 5.4 5.8

硫 0.1 0.5 0.4 0.9 2 2.7 3.4 4.1 5

焦碳 0.3 0.4 0.8 0.9 1.5 1.5 1.9 3.6 3.6

水泥 0.3 0.1 0.2 0.2 0.5 1.4 2.8 2.4 2.5

谷物 20.3 10.8 4.1 3.8 3.3 3.1 3.4 2.8 2.3

其他 21.4 25.4 30 31.1 33.4 38.9 39.2 42.4 47.4

干散货总量 148 150.7 158 158 181 222 279 327 409

能源及石油

原油 17.1 22.6 35.5 26.8 36.6 70.1 60.3 69.4 89.6

石油副产品 14.4 15.8 23.2 21.6 20.8 18 21.4 20.4 28.8

天然气 2.4 3.7 3.7 4.8 5.6 4.8 4.9 6.3 6.4

进口总量 182 192.8 220 211 244 315 365 423 534

增长率 6% 14% -4% 15% 29% 16% 16% 26%

世界干散货 1898 1722 1794 1780 1803 1918 1984 2009 2117

中国份额% 9% 9% 9% 9% 10% 12% 14% 16% 19%

   中国1995年至2003年的进口贸易量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CRS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会使中国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地走完上述三个发展过程。1990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长率达每年高达13.9%,机车、造船以及耐用品的生产发展迅速。集装箱运输的现代化和航运业效率的提高保证了中国工业的跨越式增长。现代通讯以及全球物流体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形成快速而廉价的资源配置体系。在中国,沃尔玛利用它快捷而廉价的集装箱运输服务跨过大西洋为出口商们提供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超级通道,从而实现了对零售商的有效整合。这些在30年前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是难以做到的。

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周期中的原材料深加工阶段,世界应特别关注中国贸易增长与基本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这个阶段的耐用品消费需求量增长极快。如果生产达到了饱和,库存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增长就会放缓。过去10年日本和西欧的经济爬行式增长给了我们以警示。在其他国家发生的经济停顿也会在中国发生,关键是何时发生。因此,未雨绸缪,审视未来5年航运中心的经济基础至关重要。

5 结论

航运中心向西环球航行一周,现在重新又回到了中国。过去10年海上运输原材料进口和海外市场出口贸易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中国的和平崛起也给国际造船业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利润。展望未来,2010年我国进口贸易总量将会接近10亿吨,这需要对新船建造的大量投资,从而拉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投资与风险形影不离。繁荣与衰落、沉沦与崛起、潮起与潮落,中华民族又将面对新一轮的繁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1984.html

更多阅读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

刘津瑜教授: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维吉尔在西方和中国:一个接受史的案例主讲人: 刘津瑜教授( 上海“ 千人计划”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美国DePauw University[德堡大学]古典系系主任)主持人:裔昭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

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医改

  香港科技大学 丁学良  如果一个社会法治程度不高,媒体制约不是十分有利,政党竞争缺乏常规性的选举,出现扭曲、操纵甚至绑架公共政策的危险性就比较大,这是我对中国医疗改革最担忧的地方。  2007年年初,中央对医改确实有比较开放

声明:《中国:国际航运中心的伟大复兴》为网友最后一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