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美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竞争力,《萨班斯法》之后,美国有可能会适度放松监管力度安然、世通事件后美国投资者信心受到空前打击,面临巨大压力的布什政府祭出《萨班斯法》(SOX)以全面收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该法案的另一个名称是“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除了要求更严厉的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外还加大了公司高管的违规成本:最高20年监禁、与抢劫杀人量刑相同!将于2006年7月15全面生效的《萨班斯法》对美国公司和非美国公司、已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

第一类是已经在美国上市的美国公司,要么退市、要么不惜成本严守死守。据统计,中等规模的美国上市公司在SOX法案生效第一年的投入为460万美元起,巨型公司的破费则远超此数。例如,通用电气公司(GE)仅按SOX法案404条款强化内部控制就花费了3000万美元。2004年有135家美国上市公司退市(为1999年退市数的4.5倍),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联想。新法案不仅关乎费用,它对公司治理思想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比如,被认为高管激励法宝的期权制,在业绩向好、股价攀升之时可以为公司高管带来巨额收益。但期权制对高管在业绩方面动手脚的诱惑难以估量,权衡之下GE、GM、可口可乐、微软等相继放弃了这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二类是已经在美国上市的非美国公司,处境是相当尴尬。中石油、中移动、新浪、网易、尚德……或脱胎于国企或属创业型民企,它们在治理方面无法与IBM、GE这些百年老店相较、同时亦不敢指望美国老牌篮筹公司能得到的宽容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如今这批企业正为SOX法而集体焦虑。第三类和第四类公司幸运一些:还有选择是否上市、是否在美国上市的机会。放弃美国转投香港的国航、中行、交行、建行是这类公司的榜样。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对手不是香港而是欧洲(特别是伦敦)。近年欧元对美元的持续大幅升值为欧洲的资本输出鼓起了风帆,美国的过度监管又反过来加强了欧洲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SOX法即将全面生效之际,美国资本市场因过度监管而失去吸引力、全球领先地位被动摇的声音在美国国内渐强。美国政府驾驭舆论自有一套看家本领,比如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所造的声势。回顾以往,安然事件之后美政府迅速推出含有严苛条款的SOX法案是为了给国民一个满意,而今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升起的抱怨之声又为政府遵奉“民意”适度放松监管力度、确保资本市场竞争力打开了方便之门。舆论的反复早在美国政客算计之中。不过,已经或者将要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还是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