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Y君小坐,谈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多文章,美国人又是反倾销,又是要制裁中国,弄得中国很被动。
美国把自己弄得象一个真正的受害者。表面上,中美之间的贸易,中国好象占了大便宜似的。美国人弄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统计数字说,在2003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1240亿美元,美国制造商与工会组织宣称中美贸易失衡是导致总统布什2001年元月上任以来,美国流失290万个工作机会的原因之一。但是,中国的统计却表明,2003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只有300亿美元。两个国家统计误差竟然达到900多亿美元!
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数字是对的,于是,美国就千方百计地攻击中国。在汇率问题上更是跟中国没完没了。
在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上,刚从美国考察市场回来的Y君一针见血。归纳起来,他的观点如下:
第一,中美之间没有真正的自由贸易。美国的高技术产品没有对中国出口。所以,现有的贸易逆差只是表面现象,如果美国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中美之间的贸易很可能不会是美方处于逆差地位。
第二,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高于美国。美国其实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只是他们做的更加专业一些,他们更善于制定规则,也更加善于利用这些规则保护自己,攻击别的国家。
第三,中国出口的是低附加价值产品,加上中国国内出口企业恶性竞争,获利的还是美国。
第四,美国不仅巧妙地利用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实行GDP外包,而且把中国经济置于一种尴尬境地。
第五,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金融博弈游戏中,始终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在中美之间,也是如此。中国经常是被动的,而且处处受损。明明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高,但是,美国还要逼迫中国,让中国出口企业蒙受损失。
第六,在汇率问题上,中国则是付出了双重的代价。一是为了维持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就必须让人民币处于低估地位,美国人进口了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这是中国人对美国人的直接补贴。另外,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就对所有外汇照单全收(有少数人认为是操纵汇率),然后,又非常殷勤地把这些外汇转到美国,换成美国的政府债券等投资,其投资收益率比国内还低。这应该算是中国人对美国人的间接补贴了。
Y君的这些观点也得到了美国一些分析人士的证实。最近,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布拉德福德·德龙(Bradford DeLong)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外汇制度困境”,他的文章揭示出中国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
其一,政府象饥饿的钱商一样疯狂地积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仅2004年,政府就用超过其GDP十分之一的资金购买美元证券和资产——美国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以房地产抵押作担保的证券等等。结果,中国的央行与其他亚洲国家央行一道,实际上将承担美国6000多亿美元的全部经常性项目赤字,而由中国买单的部分,已经达到其中的三分之一。
其二,政府在向美国公民提供巨额货币补贴——接近中国以美元购买的美国出口产品价值的30%。2004年,这个数字超过600亿美元,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加。这种补贴的多数流向了购买中国产品的美国消费者。由于中国政府购买美元资产抬高了美元的价格,使得来自中国的产品对美国的消费者来说更便宜。还有一部分补贴流向了美国的贷款者。例如,由于中国政府大量购买美国债券,抬高了债券价格,降低了债券利率,许多旧金山居民们现在正忙于扩建其房屋。对美国人来说,这一补贴是庞大而现实的。作为进口产品的消费者,以及贷款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中国的补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政府扩大货币供给,大量借贷,以此来保障其外汇交易,对可能因美元贬值而遭受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却置若罔闻。只有当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其外汇储备结构、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人们对这种补贴以及可能产生的损失才会有所感觉。这种补贴的规模超过了有史以来任何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本应该是幸运者向不幸者提供援助、分享他们的财富才对。那么,为什么在21世纪初,中国反而开始向美国提供每年高达600亿美元的补贴?
第四,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当今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是弥补过去丧失的时间,争分夺秒地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避免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但中国的中产阶级仍旧人数太少,收入偏低,无法为中国的生产力提供足够的需求。出口的迅猛增长,至少在短期内还将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保持出口增长,为美国提供的巨额补贴被认为是中国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对比Y君与美国教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国人找到了中国发展战略的漏洞,中国需要向美国进贡,或者说得委婉一点,中国必须给美国人提供补贴,才能维持一个名义上的GDP的快速增长——因为中国人认为自己必须保持这个增长的速度,才能在某一个时点上使GDP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需要出口,需要通过向美国进行补贴来实现其增长的宏伟目标。(写于200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