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化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轻、重比例关系问题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必经阶段,是成为现代国家或地区 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的现代化国家或地区,都是经过工业化从农业经济或殖民地经济发展而来的。实现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产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农业与工业、工业内部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每个后发展国家面前的严峻任务。在学习《论十大关系》,特别是农、轻、重问题的过程中,我参阅了有关资料,有一些感想。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谈一下工业化的几中种模式,第二部分将谈论一下我国的工业化,第三部分作一下小结。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观点都是本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所得 。

    一 工业化进程的几种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模式是指在处理农轻重关系上的不同做法。具体地讲,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在农业获得充分发展后再集中精力发展工业 ,进而以工业促进农业,获得 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全面发展。这表现在如下内容:

    1, 独立战争结束后,在农业领域美国走出了一条“美国式道路”,即在没有封建束缚的条件下,小农经济自发分化,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农场。 这条道路使美国农业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农业技术得到革新,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器得到发明和使用,同时,伴随着工业部门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发展朝着地区专业化、半机械化发展。政府也采取了保护、扶植农业的政策,明文表示鼓励并资助开展农业研究和教育工作,颁布保护农业的法令,协助垦荒和灌溉。其间,尽管工业有了重大发展,美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按工农业净产值算,1859年农业占62.5%,工业占37.5%, 人口结构中城市人口比重仅为16.1% 。

    2,1812-1814的第二次独立战争结束后,工业革命在美国蓬勃展开,直止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工业化进程中,电气、石油,橡胶等新兴工业获得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业也获得很大发展,特别是南北战争结束后,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美国工业获得了飞跃,1894年时工业总产值为同年英国的2倍。1901年~1914年,美国工业年均增长值为70%,农业年均增长值为31%。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工业上,但是农业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

    3, 1860年以前,美国工业体系中轻工业占据统治地位,重工业 占据从属地位。1860年、1880年、1900年美国的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4:1、1 .8:1 、1.2:1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25年才有所改观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一个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大国,最终完成工业化进程。美国工业化的成功,既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其进程极少受到外界干扰,几乎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状态,更得益于科学的发展策略。工业的腾飞以农业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又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和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最常规的发展道路。

    <二>在某些特殊的外部环境下,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务必要在具备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后努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否则后果十分严重。这可以以原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例。

    时期 总投资 工业投资 重工业投资 轻工业投资 农业投资

    一五计划 100 38.3 32.0 6.3 15.5

    二五计划 100 37.6 30.7 6.9 11.8

    三五计划 100 34.7 28.8 5.6 10.7

1941~1946 100 43.4 40.0 3.4 9.3

    四五计划 100 39.0 33.8 5.2 11.7

    由上表可以看出,原苏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重工业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畸形方案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我们可以把它的经济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刚刚建国,国内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工业底子几乎为零,而且当时的国际环境对其十分不利。在这种特殊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惟有全力发展重工业才有可能维持国家的安全和进一步发展。斯大林要求以“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发展重工业,“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当时不存在既能高速度发展重工业又高速度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到道路,一五计划的方针没有错。(2)二五计划制订时,斯大林注意到了轻工业和农业的问题,计划重轻农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但遗憾的是实践中偏离了这个方针,重轻农分别增长了1 .4 倍,1倍,0.54倍。三五计划亦如此,1941年~1946年全力应付二战,二战结束后又重新发展被战争摧毁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十分不合理。尽管领导者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在实践中重工轻农、重重轻轻的做法没有得到纠正。倘若在构建了基本的工业体系后,在二五计划期间或三五计划期间在实践上拉一把农业和轻工业,结局也不会如此。它的农业全盘集体化道路也并不是基于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可能,而是从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国际局势出发的。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对农民的白拿政策固定化、永久化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1953年为8250万吨,不及1913年的8600万吨。原苏联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教训:轻视农业和轻工业将破坏整个国民经济。

    〈三〉工业和农业交替发展,这以印度为例,尽管印度的工业化并不是成功的典型,但鉴于中印两国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这一研究仍有意义。印度在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发展农业,二五、三五期间着重发展基本工业和重工业,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四五 又以稳定农业为重点,五五强调自力更生。但是,印度的农轻重问题也相当严重,问题主要出在二、三五计划上,农业也没有搞上去。尽管如此,由于认识到了农轻重的关系问题,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绿色革命”是其从连年粮荒发展到粮食初步自给,农村扶贫计划使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70年代中期占全国总人口的50%下降到80年代的30%,“白色革命”使其牛奶产量大增,成为牛奶大国。若印度在实践中贯彻其发展方略,妥善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成绩也是显著的

    二  我国在处理农轻重比例关系问题上经验和教训

    建国后,我们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乱摊子。经过1949~1952年的三年调整期,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3年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53年下半年至1956年初,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有了几年的实践和经验,特别是苏联经济建设上的缺点和错误暴露后,走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成为当时摆在党面前的任务。在听取了中央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后,毛泽东做了 <<  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他论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但在当前情况下要把发展重工业的思路放在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上,适当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通过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这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也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在当前情况下,轻工业农业比重工业积累的地更快更多。从长远看,会使重工业的基础更加稳固。这在当时是明智的抉择。因为当时我国的工业建设刚刚起步,重工业底子薄,农业、轻工业底子也薄,既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又需要不断增加对资金的积累,同时人民群众的消费要求也要得到满足,如果一味地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势必重蹈苏联的覆辙;如果忽视重工业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轻工业上,势必影响整个工业化进程影响国防,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毛泽东提出“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就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事实上,从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们党就十分关注这一问题,1953~1957年计划工业年均增长14.7%,农业年均增长 4.3%,实际增长分别为18%,4.5%。虽然我国走的也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但由于对农业和轻工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经济结构问题没有苏联那样突出。 

    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按着即定的方针走下去,今日中国的经济状况要比现实中的强地多。遗憾的是, 1957年左倾错误思潮开始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正确的方针被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粉墨登场,1958、1959、1960连续三年农业大滑坡,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农业危机。1960年,党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论断,再次把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但左倾思潮进一步泛滥,以至经济长期上不去。1965~1978年,我国工业年均增长值为10.5%,  农业仅为2.9%, 农业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78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只要把农业搞上去了,其它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再次高度重视农业,重新肯定了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使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正确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只有保持农轻重协调发展,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道路,才能真正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

三 结论

    通过 对几种工业化模式的探讨和我国工业化进程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工业化道路的实现方式有多条,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必拘泥于现存的经验。 

    2,工业化的道路有多种,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农业和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要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

    3,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的情况下,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的,但具备了初步的工业基础后,应迅速把重心放在农轻重的协调发展上来。苏联的失败和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协调好这些关系贻害无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1750.html

更多阅读

面试过程中的基本礼仪 日常基本礼仪常识

在现实生活中,服饰打扮、举止言谈、气质风度、文明礼貌,无一不在影响着你的形象,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由于举止得体,面试获得了机会,这个机会是工作机会也是学习机会,你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在职场中不注重礼仪,本来很

声明:《农村工业化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轻、重比例关系问题》为网友一生酷到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