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堂林,王红林,赖小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70)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经系,美国)
摘要:新时期我国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及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保护战略。
关键词:农业保护;战略分析;SWOT
新时期我国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而农业保护战略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因如此,本文对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保护战略。
一、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战略提出的背景
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战略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我国已加入WTO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WTO,我国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农业保护战略的制定将受《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的约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与协调,同时意味着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已面临着国外农业及农产品的竞争。加入WTO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研究农业问题的最大时代背景。
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政府在1998年宣布,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说明了我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研究重点已经由粮食产量转向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升级及结构优化等方面。
3、“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二、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目标选择
(一)农业保护的战略目标分类体系
从战略管理学角度来看,农业保护战略目标应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目标、盈利目标、创新目标和社会目标(可以参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1、市场目标即供给目标。这是我国农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它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粮食自给率和国产农产品的销售额占农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2、盈利目标即农民收入目标。这也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根本动力,农民只有在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才会自愿从事农业生产。3、创新目标。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灵魂,农业发展离不开三个方面创新,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4、社会目标,包括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地区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农业必须承担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的责任。
(二)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目标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目标选择顺序应该如下:首先是农业的社会目标,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友好和社会稳定,即农业生产上,要实现尽可能小的投入产出比,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保证农业发展要能吸引各种资源的持续投入,使农业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积累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好。其次是农业的盈利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最后是农业的市场目标和创新目标。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
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安全供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支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与保障体系(包括技术、生态环境、生产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农村信息网络、制度和法律等)为主要任务。
图1 农业保护目标的分类
三、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分析
本文从下列五个方面对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进行了战略分析。
(一)波特五个竞争力量分析及其战略
波特五个竞争力量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企业的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该理论,一个行业面临的竞争,不仅仅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行业进入者、替代品竞争、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从我国农业现状来看,首先,我国农业现有生产者数量众多而产品又无差异,导致低层次恶性竞争;其次农业各子产业间替代业者非常严重,导致不同农产品之间价格的相互抑制严重;再次农业生产部门的上游供应商(农资部门)存在着垄断,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最后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潜在竞争者(即将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农业)和现有的竞争对手(已经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农业)数量在增加,而且它们的竞争优势远远大于我国农业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政府应适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缓解目前由于产品雷同而导致的恶性竞争,打破上游供应商(农资部门)垄断,提高农民在农资价格上谈判能力。
(二)SWOT分析及其战略
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产业或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识别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有利于开拓思路,正确地制定企业战略。SWOT分析是把产业或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的方法。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而土地密集性产品是我国农业的劣势,而我国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根据刘晨、管七海、冯宗宪在《入世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一文中的分析,1999年我国在大米、玉米、茶叶、花生、蔬菜、水果和水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而在小麦、大麦、奶、棉花、动植物油、牛肉和羊肉方面具有较弱的显性比较优势[1]。
其次,从我国农产品竞争层次来看,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形态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当前我国相当部分农产品质量虽然有了改进,但仍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提出的要求,主要是因为生产品种结构单一,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再次,从农业保护政策体系来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由于存在以下问题,导致农产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过程中受阻。第一,传统农业保护缺乏效率。主要表现在对农民的保护政策很不合理,效率低下:一方面,国家花费了巨额的财政支出,对粮食流通环节进行补贴,而农民所获得的好处是间接的,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又以相当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代价,对农民征收农业税费,使农民背着沉重的负担。第二,农业保护手段单一。我国对农业的保护原来主要集中于保护价格上,缺乏像发达成员那样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体系以及农村保障体系。第三,不符合WTO规则的要求。第四,粗放型农业发展损害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
再次,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组织进行分析。农产品营销组织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其营销能力的大小必然会影响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份额,从而影响农产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程度和速度。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中,没有具备竞争力的营销组织做媒介、向导,生产者很难把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出去。成熟的农产品营销组织可以及时向农民提供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需求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科学预测,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而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营销组织竞争能力还非常有限,大型的综合性农业跨国公司数量更是屈指可数。
最后,对国内外农业保护程度进行分析。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其农业给予很高的国内支持,以增强其产品的竞争力。即使他们按照《农产品协议》进行削减,支持规模仍然远远高于我国。按协议规定,美国国内支持总量(AMS)可达191亿美元,日本可达为283亿美元,欧盟可达769亿美元,而我国AMS仅为485亿元人民币。这些无疑会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巨大的外部压力,限制比较优势的发挥。
根据SWOT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SO战略——利用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实施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战略和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战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战略适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深加工战略则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深加工后农产品需求和收入弹性会变大,另一方面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而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WO战略——利用国外农用物资价格低于国内农资价格的有利时机,采取农资的全球采购,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弥补国内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而导致价格偏高的劣势。WT战略——采取适度规模经营战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使国产大宗农产品获得竞争优势。
(三)农业生产的价值链分析及相应战略
价值链分析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的。把它运用于农业可以认为农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农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农业价值链。
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优化和改善其价值链,降低和压缩整个价值链中各个环节中的成本,在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具体策略有:1、取消农业税、减少农民不合理负担,从而降低农民成本外支出;2、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移滞留在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降低大宗农产品的活劳动成本;3、打破农产品产供销分割局面,完善农业价值链;4、打破农资部门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放开农资国际贸易,促进农资价格下降。当前我们应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农资、掺杂使假、虚假农资广告等各种不正当竞争和坑农害农的行为。严禁地方封锁,维护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允许采取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经营农资,促进农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整合流通资源,降低费用,提高效率。5、组建贯穿整个农业价值链的农民合作组织。实践证明,单纯生产领域的农民合作效益并不很好,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合作组织除生产合作外还应包括在金融领域、保险领域、购销领域以及加工领域的合作。我国可以对农民合作社在城市办的超市实行免税政策,而农民合作组织应将其收益返还给农村建设。
(四)农产品市场营销组合分析及其战略
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市场营销强调4P组合,即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要素的组合。首先从产品看,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现在只做到核心产品层次,所以急需提高农产品的外延价值;其次从价格看,由于农产品的无差异性和生产者众多等原因,农民在农产品价格制定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不利的地位;再次从促销看,我国现有农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促销措施,与国外农产品的促销手段相差甚大;最后从渠道来看,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只适合短渠道,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不利于农产品销售。
针对以上情况,首先我们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实施农产品拍卖制度、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建设农产品超市以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避免农产品在运销过程中耗损大,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农户的农产品卖不到好价格、城市消费者又消费不到便宜农产品的怪现象。其次通过树立品牌等策略实施差异化战略,从而提高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战略,延长农产品的存储时间和提高农产品的外延价值。最后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农民在农产品的价格制定过程中主动性和自主性。
(五)我国农业的国家竞争优势分析及其战略
根据美国学者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为“钻石理论”,一个国家能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取决于四组基本要素,即: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2]
一、我国农业国家竞争优势分析
下面我们按上述四组要素对我国农业国家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1、要素禀赋分析
波特把要素区分为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基础要素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高级要素则指通讯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基础要素可以提供初始优势,而初始优势又可通过对高级要素的投资得以扩展和强化。
资料显示,至2001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30.04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1公顷(1.65亩),比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还少(国家统计局,2002)。同时,虽有12个省份(含自治区)的人均耕地超过0.13公顷(1.95亩),但这些省份均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这些地方降雨量少,灌溉条件差,土地不肥沃,农业产值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确立的0.8亩的警界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5亩的危险线。由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耕地承担着对农业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耕地的生产功能。”(温铁军,2002)
结论:在要素禀赋方面,我国农业劣势在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人均占有土地太少、土地品质不高、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管理水平低下、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等;优势在于劳动力数量充裕和劳动力价格较低。
2、需求条件分析
国内需求条件对于国内产品特性的形成、促进创新与提高质量方面都十分重要。顾客对质量的追求能够促使产品品质迅速改善;顾客对新型产品的需求能够导致新型产品市场的迅速饱和。我国需求条件城市与农村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加工程度、质量安全、营养保健等要求较高,对收入弹性较高的农产品需求较大,如乳制品、深加工食品、畜产品和绿色食品;农村居民则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对农产品需求不高,主要需求价格便宜的农产品。
结论:我国居民总体对农产品需求条件要求不高,有农产品高消费群体但数量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农产品品质和深加工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收入弹性农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相关及支持产业
国内是否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行业和辅助产业,是决定一国能否在某一产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第三大因素。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一产业,从而帮助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确定优势竞争地位。我国农业是传统农业,对外界依赖程度较低,所以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和辅助产业都很落后。我国的农资生产部门很落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得也很不够,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甚至尚未起步。
结论: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都很落后,农业要发展急需改善外部大环境,我国应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和辅助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一国产业的目标、个人和企业确定的价值观以及某些产业所重视的声望引导着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流动,结果直接地影响该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素质不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时根本就谈不上进行前景预测、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就从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国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品牌国际知名度和产品美誉度。
二、战略提出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大力发展农业的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四、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如下:
1、对我国农业市场进行细分,不同细分市场采取不同战略。对于低收入者和农村市场应实施低成本战略;对于高收入者、城市市场和海外市场要实施能给消费者带来超额价值的差异化战略。
2、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小规模经营可以有较高的亩产量(即土地生产率),但不可能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必然导致当前形势下农业保护面临解决粮食安全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双目标困境。新时期我国政府可给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使用权,通过入股等形式扩大农户经营规模。
3、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战略。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而劳动密集性农产品是我国农业的优势。因而,我国应大力发展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4、采取优化和改善农业价值链战略。首先取消农业各税,统一城乡税制,对农民实施国民待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其次打破农资部门的垄断,实现农用物资的全球采购,最终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后建设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减少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5、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首先,我国农业产业化要依靠科技进步。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筛选;组织有关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攻关,或者引进国外技术,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制约瓶颈。其次,我国农业产业化战略应突出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相结合,优先发展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农民增收关联度高、外贸出口拉动强劲的优势农业产业化。最后,制定农业产业化相关政策。落实已有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信贷扶持、税收政策等措施;研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6、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战略。
无组织的分散农民不但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也无法解决小农分散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更经受不起加入WTO以后的外来冲击。因此,我国应从战略高度对待农民协作性组织问题,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实践证明,合作组织对解决目前小户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们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规模生产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晨、管七海、冯宗宪.“入世后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经济学教育网,2002年10月。
[2] 董瑾主编.《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62页。
[3] 李异群.《加入WTO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博士学位论文],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