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我们都会看见许多人在忙碌,却不知道在忙什么?如果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你的公司,你会怎么样看待。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起码在我面临的时候,是让我思索了很长时间。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出现这样的问题,先不要忙着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问题本身不被找到,那么解决的办法,就不会保证其正确性。从根本上来看,出现一段时间这样的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现在解决了,以后还是不断存在。我认为,这不是简单警告、开除人的问题,而是要从管理者自身来找出问题。如果是管理的问题,则再换谁来做都没有用,重要的是解决了问题本身,一个普通员工就可以解决。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设置不清晰。职位设置不清晰,这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有些工作,需要牵扯不同的范围,单一的做一下,放一下,是很难分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让一个人重新去做,看一般化的能力的覆盖范围,把工作安排得尽量合理。
2、资源不够。许多时候,公司对事情投入的资源不够,也会造成忙碌而不合理。其实,这一点是一般公司发生的最大的问题,做了半途又放弃,或是在错误的方向投入,使资源被摊薄。从一般角度来看,资源限制是伴随所有企业成长一起的困境,而集中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相对集中资源的使用,关键指标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分清主次工作,集中安排资源。
3、制度问题。不可否认,企业里面有许多工作是事务性的,无法完全定量去衡量,而且也不可能。这样的情况,就要具体区分:事务性工作与业绩性工作之间划分,也就是解决支持性工作与生产、销售性工作之间的平衡。
4、个人问题。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人和人始终是有差别的。这一点,特别是工作上面,表现得更明显。其实,这也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如果是人的能力问题,那么可以培训,实在不行,就换人。
5、管理问题。当今,许多领导是那种思维跳跃性挺大的类型,这里布置了工作马上又说一种,又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完成。这种管理问题,也容易造成这个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员工做不好工作,是没有好的模板?还是主观的问题,这是必须要区分清楚的。没有好的工作流程、方法可以摸索、去找,是主观的问题,就要考虑了。
6、问题处理策略。实际上来说,在大多数公司,包括我们这里,以上几个问题都有。这没有办法,只有想办法去处理。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郁闷了很久,才想到的方法。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事实上,我们有许多的问题,追着追着我们,恨不得让自己有几个复制,才能处理完。
其实,这是处理问题策略的问题。我的选择是,对于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就随便找个人却顶着,放着。而我去做,很重要,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影响主要发展趋势的事件。至于其它的小问题,则安排人去做,实在做不了,就不管了。因为,如果把目光关注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则下一个重要暂时不紧迫的任务,也马上变成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了。对于现在已经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既然已经出了问题,就不用过多关注了。只要控制了扩大化的趋势,就行了。
紧迫的任务就像排队一样,按部就班只能成为救火队。关键的问题在于,打断这个队例,是火在起之前,就被轻松扑灭。
7、态度、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效果,养成员工积极的心态,是提高效果的卓为有效的方法。
最后,就是主动性与学习能力。作为我来说,我不怕员工能力不够,我最怕没有主动性与学习能力。许多员工,像盆子里面的鱼一样,戳一下,动一下,这绝对不行。作为管理者,又不能时刻在员工面前看着,这样还不如自己做。善于做表面工作的人,就是这样。
而有了主动性与学习能力,则不同,我经常跟员工讲,你没有能力,你可以学,公司还可以帮助你成长。你在学习,公司也可以尽可能的给你挤出时间,那怕是做错了,也不怕。只要错误在可接受的范围,公司是允许、鼓励的,这样能够证明一个人在成长。这样的员工,才是是企业的财富,发展的动力基础。
平衡问题
其实,发现了问题之后,就是权衡利弊了。生意场上,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博弈,当然也不能把这种称之为对错。
权衡利弊,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首先是,一时无法代替。这种一般是关键员工,或是以前没有准备的岗位,遇到这种时候,就只有一个字:忍。在忍的同时,寻找并且尝试改进的方法。再就是,为最终代替,寻找代替的人员及方法。第二种,就是可以替代。对于可以替代的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员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如果可以轻松改进,就改进而不要一刀切的替代。还有就是可以,摆出形势,威胁让其改进,实在不行,就直接换人。
第三种,就是重新分配工作,有些人是可以重新分配工作,就重新进行岗位调动,让其发挥其它作用。当然,这也是一种人性化的对待员工的方式。
最后一种情况是,突发需求,使员工岗位冗余。对于这个问题,也很常见。可以重新划定岗位,让其再发挥余热。同时又保障突发需求。或者,直接外包掉,如何合适的话。
目标管理
许多人,工作没有效果或者瞎忙,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从绩效考核》来看,没有目标就没有考核,更没有改进。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目标也是计划、资源准备的方法。
许多人会说,有目标还是做不到。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了目标,不是说有空想,而实现不了的目标。是说,要有合适的目标,再接着看实现的难点,怎么去克服、解决。在目标的基础上,还要一步步的优化,进步。
当然,目标不跟奖励、惩罚挂钩,那就没有意义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做得好的更好,做得不好的向好的学习,进步。目标,也能够帮助团队进行优奖劣汰。
模板化
说心里话,没有明星员工让人头疼,只有明星员工,更是让人头疼死。为什么这样说,没有明星员工,业绩得不到保障,只有明星员工,则意味着没有管理,或者说是管理不善。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人的出众,不代表所有人出众。这也是,国内许多老板的盲点。老是喜欢带头干,而不善于总结、培养员工。这样,管理少数人还行,管理规模扩大以后,就没办法了。
说实话,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认为只有两个方法能够解决。第一是,模板化,第二是流程。这里,主要说说模板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模板化也是一个建立伟大组织的最好方法。
常听人说,要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什么是自动自发呢?其实,大公司能,而小公司不能。为什么,就是因为小公司逐机会而生存,没有那么多固定岗位内容。但是,模板化,又是小公司发展壮大的秘诀,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逐步模板化,逐步的改善,始终胜过全盘否定的变革。
不断的将工作模板化。不用多,每天将一部分工作,进行标准化、模板化,积累下来,几个月工作就上正轨了。
模板化,也很简单,就是不断的总结经验。可以开会议讨论、学习。也可以找出样板,像样板学习。还可以聘请行业最优人才,向其学习。
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将工作内容,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优化。
最后一个,就是放弃非核心环节,集中于价值链关键环节。道理很简单,工作内容很多,都模板化,商业机会早就过去了,还有时间来做主要项目吗?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只将关键环节,进行模板化,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非重要环节,效率低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不影响大局。
为长远考虑
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从长远进行考虑的。前面我们说的,都只是救火,是我不提倡的,是没有办法而遇到的。真正的解决,是未雨绸缪,长远的、从大局的考虑。
从长远的考虑,首先是建立长效的人力资源供应链,只有从长远制度上、源源不绝的培养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好的员工、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这一点上,不妨借鉴国家军事制度。首先,是民兵,民兵干好了,就可以升级为游击队,接着是地方部队,主力部队。这样的完善的军事培养制度,就为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期间,解决了兵员匮乏的后顾之忧。
其次,冗余,在关键岗位上,建立冗余及后备制度。
最后,不断的加强培训、考核,择优汰劣,不断的发现新的人长,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