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经商的本源皆是获取经济价值。至今,品牌成为市场推动的必然,也成为商家获取利益的筹码。品牌与盈利之间有了不可切断的联系。企业的经济利益来自于低的成本与高的销售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成本与销售价格越大,利益就越高;而在正常的成熟行业内,30元成本的产品无论怎样也不会达到30000元的销售价格。成本与销售价格差值都会有一个合理限度,而品牌恰恰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了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均衡。在成本通向销售价格的实现过程中,企业品牌的优良左右着各个环节价值的核算。 品牌之所以能够创造最大利益,是因为品牌将企业置于了市场环境的中心,形成了与企业相关联顾客的向心力;而对非品牌企业而言,企业相关联顾客形成了或多或少的离心力。致使品牌企业与非品牌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去甚远。 如图:品牌企业向心力组图:非品牌企业离心力组图: 消费者心理接受度 在国内耐克OEM贴牌公司里,同样品质的运动鞋,贴上耐克品牌可卖600多元,用自己品牌仅卖不到100元。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品牌苑囿着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和认知程度。对于知名品牌,消费者不惜价格趋之若鹜;因为企业在建立品牌之初就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高档的、时尚的、奢华的等等,描绘的均是消费者理想或是期待中的产品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消费者垫垫脚能够的着,但是不知在哪里又有一点意味浓浓。而非品牌产品,仅是裸露的产品,处于产品经济时代的运营模式。尽管是产品质量相同,但相形之下,一个是天上的凤凰,一个是土沟里的秃鸡,秃鸡永远不会成为百鸟之王。凤凰当然要比秃鸡值钱,这就是销售利润的来源,把自己的秃鸡变成凤凰了,消费者就趋之若鹜了。相同品质的产品一个被消费者百般推崇,一个被消费者弃之如饴,品牌的利润创造推力清朗可见。
上游资源的谈判权 海尔与一家未知名的家电企业去谈判OEM的价格?谁的谈判筹码更大?毋庸置疑,当然是海尔。品牌对于上游资源意味着诚信、实力、保证、持久利润。在拥有比对方更大的谈判筹码时,谈判就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增加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在整体商业链条中,上游资源是始发站,保证了企业在最初点就控制了既定产品价值内的最低成本。缩减成本不有损产品价值,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首个经济环节。 下游资源的话语权 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体现在上游资源的价格控制上,同时下游资源的网络建设同样重要。所谓渠道为王,是因为渠道控制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通路和终端切身沟通。如果通路不畅自然形成产品的销售梗塞,不能实现最后的利润目标。在与下游资源的对弈过程中,企业的话语权尤为重要。如果控制不利,将会无端的增加企业成本。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见证着企业与终端的沟通能力。当企业能够与终端实现良好沟通时,通路仅仅起到通路作用,企业的话语权就会增加。以知名日化品牌宝洁为例,掌控现代商超,可以不交进店费,不许商超随便作特价。宝洁集团通过自身的强势品牌与消费者实现良性沟通,缩减了渠道成本。 企业内部的生产驱动力 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吗?企业的荣誉感是否被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发挥出来的。企业荣誉感会在强势的品牌影响力下增强。员工是企业内部生产的原动力,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会在无形中推进企业的发展。以人力最为明显的服务业为例,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在接待顾客的过程中就会满面微笑,将企业的品牌理念付诸于实际,顾客会再次光临,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员工心怀不满,就会将怨气和不满融入到工作中,直接切断的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者对企业品牌造成严重影响。 品牌的根本作用在为企业尽可能的创造着最大经济利益,它在从双方面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利,品牌之根本作用;利,品牌之驱动目标。因此,企业品牌建设优劣与否,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