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补充材料是什么呢?
那就是要对“创造业务、找寻业务之过程”进行好的把握。
很多老板在创业之初或转业之初或增加业务之初,多采行试错手段。
最初投资不要太多,先干起来看看瞧嘛。
能赚钱的话,就加大投资力度。
不能赚钱的话,就此打住。
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以为可称之为“老板赚钱之实战探索阶段”,是处于“道”与“术”(参见本人所发《大老板赚钱的“道”与“术”》,也刊载于“中国管理传播网”)之间的一个过度阶段。
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鲁冠球创业之初,什么赚钱做什么,但1979年之时,他认定做汽车万向节最能赚钱。于是其他仍在赚钱的项目都不做了,专门做这个万向节。果然一发而不可收。
当然以后他又做了很多别的东西,但那是后话。
刘永好兄弟们一开始搞鹌鹑养殖,但以后发现做饲料更有前途,于是将主业调整为饲料产业,果然“修成正果”。
“安徽民企双雄”国祯与新长江,也经历过类似过程。
国祯一开始搞电器贸易,以后又办了几家加工厂,还曾涉足房地产和证券投资。但觉得都非正途。几经周折,将公司主业调整为热电产业(该公司老板李炜先生原为安徽省电力局副局长),终于成功。以后又因势利导,将主业调整为包括热电在内的环保节能产业。搞得好的话,做强做大可期也。
新长江一开始在海南搞过贸易和农业开发,但均未获成功。以后因势利导,将努力方向调整为魏超董事长在安徽肥东县(合肥郊县)很有人脉关系的商铺开发领域,遂一举成功,一举成名。000889“渤海物流”就是他成功后收购并进行了实质性资产重组的一家上市公司。魏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物流产业。其未来的更大成功,笔者以为亦可期也。
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多举无益。
如果把这样的一些个过程说成是企业成功的“准战略探索”的话,那么它其实也是一种“术”。只不过,这样的“术”与《大老板赚钱的“道”与“术”》一文中所提到的“术”有些差别。它多少带有一些“道”的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术”是极其重要的,充分揭示了杰克?特劳特所谓的“在‘战术’中寻找到‘战略’”的伟大思想!
对于很多成功企业而言,没有这样的“准战略之‘术’过程”,要取得经营上的成功殊为困难。
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不是截然分离的。“道”与“术”之间也有过渡地带。
这样的地带,就是笔者所说的“老板修炼赚钱功夫之补充材料”也。
更值得一提的,这么样的一个“地带”,往往是“事件多发地带”,搞得不好的话,就会玩完。故劝老板们对此要慎之又慎,切寞因为心急而坏了事儿。
失败典型姜伟就是一例。他尝试“伟哥开泰”就没有获得成功嘛。
还有失败大王牟其中,他尝试的事儿更多了,但大多未获成功。
前车之鉴,后来者理应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