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流行病



任何成功的企业人都会发现:企业管理必须是本土化的。因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琢磨人的需求心理。而心理的背景就是社会文化。因此,不熟悉本土文化,企业工作就难以成功。

成功的经理人又会发现:企业贵在敏变创新。敏变是创新的前提。因此,速度是尤其的重要。

文化是要经验的,即使我们在书上获得再多的西方文化知识,没有亲身亲历,感受仍然难以到位。

敏变创新是需要机制保障的,没有一个信息反馈与处理系统,敏变就成为老板眼睛里的东西。创新就变成了模仿。

可喜的是,中国的经理们十分地重视经验的作用,变化的意义。可忧的是,对经验与创新的理解往往是形而上学的。探讨这一点,无论对企业界还是以企业为生的媒介,都有指导意义。

何谓经验主义?

经验是有用的,但其有用性是有条件的。无视经验所发生作用的条件,唯经验是从,以为一个经验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是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倾向在中国企业界是个难以克服的毒瘤。君不见史玉柱起家时倾其所有,6000元全部做广告而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事业,因此,强势广告的魔力为其经营之道的首选法宝。一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曾给他带来神话般的市场,因此,即使遭遇自主意识强盛的消费者的反抗,仍然也要改头换面地不断喧嚷。

为什么?这就是经验的魔力。古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理解也正是这个意思。当人们靠某一个方法取得成功以后,对这个方法就形成了肯定。成功越大,肯定也越深。如果这个成功还带来许多的光环、快乐、金钱、地位后,人们对这个思维方法就不仅仅是肯定、认同、共鸣,而是遵从、信奉及至膜拜了。这时候人就很难突破自己。当条件变化了后,其思维也不能跟着变化,仍然固守着原来习得的思维方式。于是,原来的经验不再发生积极的作用,反倒成为害人的东西。于是便不断地应验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诅咒。

中国当今企业界的经验主义倾向,还表现为对经验的不加区分,唯经验是图。常听到企业人向我要人,只要是干过就行。在大企业干部门经理的,到小企业干老总。在大企业成功的模式,赶紧采用到本企业。或者正好是相反的表现。以“我们这个行业从来不这样!”“你的这套东西不适合我们企业!”为由拒绝变化。其实,这些都是经验主义的表现。

目前企业运用经验时的形而上学主要表现在不分条件的差异,照搬其他企业成功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近年来,流行于国内的经营及管理模式有多元化经营、OEM、连锁加盟、联营并购、上市、零收购、深度分销、管理者收购、管理扁平化、供应链管理、ERP----。

 

它们或许对某些企业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但多数随潮流而动的企业在运用这些经营模式或管理模式后的成果并不让人乐观。即使碰到偶尔有失败者著书立说地告诫,希望人们克服表面上的效仿,进行系统客观地对像性研究,但仍然难以阻挡人们对这些新名词的热衷,并总是在形式上徘徊不前。

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流行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大原因:形象提升的需要

 

处于成功者的形象包装需要,将本来凤毛麟角的思想上升到一个系统的经营模式或管理模式。

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执行力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是由于其管理水平较低所造成的。中国的管理结构中,将一个经营理念系统地转化为可以操作的策略,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的管理作业规程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企业都是边想边干。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地调整。因此,西方先进的理念、经营管理的模式大多都存在于老板的思想中。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在运用这些西方过来的模式时,本身就已将该模式变得不中不西,往往是中体西用。即西方的一些管理皮毛加上中国的本土企业人文特性。

中国的企业又更善于在已经成功后(其衡量成功的标准也是片面的,如仅仅是销售额的衡量)总结自己为什么会成功,然后为成功镀上金。所谓的“成者王侯败者寇”。在成功后服从于形象包装的需要,再来挖掘为什么会成功。而西方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显然是层“金”,因此,便被挖掘出来,进行歌颂。而不论这个模式是否真正地发挥了多少的作用,也比较少地研究这个企业在运用一个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具体条件。这样,便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二大原因:以该业务为生的咨询公司的极力推荐。

 

 

咨询公司为了本身的利益的极力推荐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事咨询职业的大多都是有一定素质,并在企业有一定职业生涯的文化人。他们往往表现得更有思想、更有主意。他们对先进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更为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扮演了一个意见领袖的作用。

但中国今天活跃在咨询舞台上的真正的能够名实相符的咨询师实在很少,一种是从广告人转型而来。一种是从大学校园里走出的。还有一种就是在企业里成长的实践派。很少有既有实战经验,又有理论素养的。受经验与知识的局限,本身对先进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理解有较大的局限性,更何况受本身利益的驱动,而极力地夸大该模式的优点,而掀起了一股股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的流行风。

三大原因:以企业为生的媒介的舆论导向。

 

 

  财经媒介的舆论引导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的知识经济界存在的一个很离奇的现像是:广大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特别是地方的从事财经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对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的问题的热度和深度好像比不上财经媒介的记者。出的著作往往也是财经类的记者的更受欢迎。能够活跃在舞台的主要是那些京城的大腕。浙江的《钱江晚报》为此还专门掀起了一个大讨论,试图将深藏在幕后的本地专家学者揪出来。但结果并不如人意。

许多人因此怪罪于本地的经济界知识分子,言下之意为无能。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些地方上的经济学者无能不无能的问题,关键的是他们缺少与企业联系的桥梁的问题。财经媒介记者所以率先走上前台,关键是他们的职业特性,与企业的联系早而且密切。

处于职业特性,他们更喜欢捕捉前沿的东西、他们本身不是个研究者,没有必要解剖一个新理念所有可行的要素。而舆论引导本身又需要提高升华,文章本身的结构也要求观点明确,对某一个问题表现出自己独到的理解,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文章的结构也是分析主义的,而非关注整体与全局。这些片面的、表面的、相对夸张的宣传所达成的结果是明显的,它形成了一个舆论导向,让企业人看到了前面高高悬挂起的绣球,引导着企业人去摘取。没有人在此时大喝一声:别忙!先看清楚适合你吗?搞搞清楚,你有没有能力将其转化为一套策略及管理作业体系?!匆忙搬用,结果是你的问题变成了模式的问题。

中国的财经类杂志十分喜欢企业个案、企业一线经理人的心得体会,这些个案由于作者的营销理论功底的不同,而经过了深浅不一的理论提升。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企业一线营销经理大多对营销理论缺乏系统的修炼。其成功者往往与市场机会有比较大的联系。

 

特别是杂志所刊登的基本上是知名企业营销经理部门经理层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战术性就更强;而企业越成功,就意味着她的行业经验越丰富,它对其他行业的指导意义就越少。而作者在写作时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往往又不愿意交代其应用企业的局限性;这样企业人在阅读时就容易出现误区,以为可以适用于本企业。

如一位作者就产品陈列方面写了一篇文章,其题目与内容没有片字提到文中所介绍的陈列方法适用的范围,给人的感觉是对所有的产品陈列都有指导意义。而实际上,这篇文章所介绍的陈列方法只是适合于饮料等消费品。又譬如前段时间流行的深度分销理论,企业在交学费后,才明白深度分销不适合自己这种类型的企业。

 逻辑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流行病
这种经验主义的倾向,又由于读者的理论素质的薄弱表现出拿来主义的倾向。本来,如果读者的理论水平不错,那么,即使文章比较片面,读者自会辨析。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经理,其营销理论尚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往往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而渴望并依赖这些刊物给自己以帮助。因此,对刊物上的每一篇文章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弱,往往奉行拿来主义。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拿来主义倾向。希望每一篇文章都适合自己的操作,拿来就可以用。

这种思维方法本身就是违反辩证法的。因为,越是马上可用的就越是战术型的,适合个别企业的,适用性也就越小。如同一件衣服,越是根据你的身材定制,就难以适合其他人的身材。因此,企业人的消化能力十分重要。必须对这些文章的操作方法进行从个性到一般性的提炼。如此一来,对传媒的编辑来说,就添了一个社会责任。编辑们不仅要采好文章,更要编好文章。编的水平就在于能否使特殊转化为一般。提醒不同行业的读者,应吸收点在哪里。也就是告诉读者,该文章中哪些部分是个性化的,对作者本身的行业更适合,哪些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的功夫下在从个性到普遍性的转化上。否则就常常会引导企业走向误区。

企业策略设计多于战略布局;这个方面在传媒上的表现是要求提供马上可用的文章。实务界的表现则是,企业营销经理头脑灵活,思路多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策略方向。殊不知,马上可用,就意味着该文章必须十分具体,个案化、战术化。它对别的企业的指导意义就较小;企业在运用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企业特点进行改造。因此,反而适用性小。指导意义的局限性大。头脑灵活,思路多多,固然是营销经理的优点,但如果一个企业营销总经理,整天在改变策略,就说明他没有策略,或者策略方向不明。可以改变的是战术。企业一旦建立营销策略,在三到五年内做的都应是小小的调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90099.html

更多阅读

微博的姿态和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微博的姿态和行动的逻辑张鸣微博存活了两年多了,各地各个机构的官方微博,是越来越多了。当然,这样的官方微博,有的开通之后,就音信杳然,有的则半死不活,也有的相当活跃。广东中山市检察院的官方微博,正义中山,就是一个早上向你问早安,晚上跟

逻辑斯谛回归/曲线方程、模型 逻辑斯谛方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00c4c0100pm1s.html (2011-02-16 15:15:19)标签:校园分类: 工作篇S型曲线(S-Curve)  S型曲线(S-Curve)多存在于分类评定模型(Logitmodel),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模型,属于多重变数分析范畴,是社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粗浅认识 对共产主义的理性认识

经验主义(Empiricism)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期间,它不断地与另外两种学说发生争议:一种学说为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另一种学说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还是科学主义?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描述了“公司学霸”的种种卓越表现,它们与传统企业的明显区别是,它们的能力边界似乎比较广,它们的经营能力似乎看不到底,它们可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并创造优异的业绩。普通企业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就不错了。两者

学习erp的经验 改造经验主义——标准股份ERP实践案例

     在企业界,认为ERP没用是很普遍的现象,确实也有非常多企业的ERP远离其初衷,不仅效果不佳,有时甚至成了碍事的摆设。作为一个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标准股份期望通过ERP解决其面临的基本问题:管理不规范,决策靠拍板。它能借此走出经验

声明:《逻辑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流行病》为网友淩望夜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