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我国进入到WTO后过渡期,汽车进口配额全部取消来说,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出现了一个不好的预兆。越来越多的汽车服务贸易逐步开放,进口车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对进口总量不会出现大的增长来说,直接促进进口车需求增长,但同时又阻碍了进口车数量增加;对接踵而来的是成本增加、税费增加、厂家、经销商的利润减少来,这的确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汽车专家称,促进进口车需求增长,首先国内总需求增速回升有利于进口车需求增长;其次取消配额的政策本身及由取消配额导致的2004年等待因素的释放都有利于进口车需求增长。
然而,阻碍着进口车数量增加,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出台会增加经销商的经营难度,间接影响进口车市场的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取消配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抑制进口车数量迅速增长将起到有效作用。
据对2002~2004年进口量的统计,进口量最大的前10个品牌占轿车总进口量的比例接近90%。如:2004年进口量最大的几个品牌分别是佳美、风度、奔驰、宝马、酷派、凌志、沃尔沃,随着奔驰、宝马、佳美等受欢迎品牌的批量国产,能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进口车品种将越来越少。
成本“离谱”短期的加速,原材料上升的幅度并不直接对应着汽车售价的同等上升。如:宝钢集团在其网站上公布信息称其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及澳大利亚Hamersley铁矿公司经过谈判,达成2005年铁矿石价格协议。与2004年相比,上涨71.5%。
汽车制造业宣称,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给厂家带来一定压力。面对上游产品不断涨价,国内很多汽车厂家叫苦不迭,极力呼吁经济型轿车应该涨价。然而,从市场竞争的法则来看,任何一款汽车在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再做出涨价的行为,都面临被“唾弃”的结局。
厂家,经销商,媒体间均表示,汽车进口配额全部取消,成本、税费、厂家的利润、经销商的利润这一势头实在令人担忧,它将使中国汽车业黯然失色。
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这也为一些人的观点提供了反面的例证。例如,汽车销售老是不温不火,汽车经销商也知道有很多人要买车,可怎么也达不到前几年的火爆,价格一降再降。于是厂家和商家改变了营销策略,联合起来搞价格联盟,以虚假繁荣景象告诉消费者,再不买车,车价还要涨。
消费者求车心急给了贬义的证明,一方面是市场需求扩大了,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心理松动,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其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涨价风险,一部分消费者觉得车价该降的都降了,不该降的短时间内也没什么希望了,于是不再等待这以心里给了经销商欺诈打开方便之门。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厂家来说,尽量长时间地维持现有指导价不变已经是不错的局面了,并存有足够丰厚的利润空间。不久前,国产奥迪促销降价后曾经又出人意料地涨价,结果销量直接受到冲击,最后又不得不降价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年初有这么多车型降价促销,但是从车型分析来看,大多仍然是一些价位较低的车型,这些车型由于长时间的热销,其消费群体已经很难继续拉动车市销量增长,而一些高价位的降价车型又不是主流车型,因此降价后很难出现市场期望的热销。
这些欠缺给愿意一试中国汽车市场深浅的中国汽车业提出了疑问,而对于那些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看到的成本、税费、厂家的利润、经销商的利润。何不令人头疼的难题。
上海东昌汽车市场营销总监张志明认为,目前不少厂商都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避免了去年汽车厂家盲目扩产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总体说,汽车市场的供需矛盾在减缓,价格趋于平稳。在上海,国产车加价销售现象比较少。
某经销商道出原因,原本一些经销商为带动销售,将厂方返利部分给了消费者,从而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为杜绝这种市场无序竞争,现在一些厂商开始实行统一的价格管理,对经销商出售汽车的最低价格作出限制,从而给部分人造成“国产车加价”的错觉。
拥有私家车为何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也是中国消费者梦寐以求的事,也是全球汽车厂商及相关行业人士所翘首的未来。但对一些汽车厂商而言,他们是通过价额战的销售才远远地超出人们的预想的,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为消费者提供车款,厂家才能迎来巨大的商机。
目前一轮汽车“涨价”看来,似乎没有人知到汽车业的难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到汽车销售已经受到了那些的影响?但中国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表明了一些问题的存在。
(新浪汽车青年评论员 杨仕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