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必然归宿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都做出日益重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个对国际社会影响十分广泛而又日益深刻的结果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第二种市场经济形式的新近崛起,为世界多元化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又一块特色鲜明的典型样板。

计划经济始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成就,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大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计划经济的初步实践,显示出运用计划手段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长处。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使之一跃而为在工业上占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西欧两个最大的共产党——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有足够力量夺取国家政权。1944年,法共掌握了25万名义勇军游击队,占整个法国抵抗运动统一组织“法国内地军”的50%左右。其中,统一指挥法国抗战的军事行动小组委员会三人成员,就有二人是共产党员。同时,意共也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一是有17万名义勇军游击队;二是有北意人民政权。法共领导人多列士曾乐观地说:“法国工人党,可以立即建立一种‘新的人民民主制度’”。①

但是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法共、意共决定主动放弃人民武装,走和平的、议会斗争的道路,后就在1947年相继被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法国社会党与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驱逐出政府。然而,曾作为法国第一大党、意大利第三大党的法共和意共,直接推动了戴高乐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借鉴苏联模式,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这就是法共和意共参加政府工作后,以法意模式为主导的计划市场经济,得以产生发展的简单历史背景。

目前,法国和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在世界排在第四和第六位,计划市场经济形式作为一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仍旧在发挥着它所特有的功效。这表明:计划经济虽然产生于社会主义社会,但不是社会主义所专有的方式,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但并未因此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计划经济退化为一种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机制,还可以大规模计划化的形式并存于市场经济中。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实行单一的市场经济,就其资本主义私有制本性来说要求自由放任,排 斥任何国家干预,然而这只能使商品经济发展在经常遭到比例破坏中实现社会化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要求。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垄断的出现,为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提供了可能。并且,以法意模式为主导的计划市场经济形式,就为这种可能走向现实提供了最佳的佐证。

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就开始学习和引进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迅速地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然而,由于中苏两国国情的不同,苏联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因此,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像民主革命时期寻求中国的革命道路、或像“一五”时期寻求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那样,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项探索工作从1956年就开始了,当时,根据党中央的要求,34个经济主管部门分别向中央作了详细汇报。在这些汇报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把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而不给地方和企业一点权力,这种办法恐怕不妥。于是,1958年,中国实行了大规模权力下放的体制内改革。

 经济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必然归宿

1979年4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79年以前的多次体制调整,强调中央向地方政府分权,基本上是在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政治氛围下进行的。而1979年以后的改革,则强调在简政放权中,重点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倾向。

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制度,特别是两步利改税,使得国有企业在生产、营销、投资和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持续扩大,营利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开始从政府部门的行政附属物向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转变。国有企业指令性计划大大减少,市场机制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购销活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企业留利水平的提高,在投资决策方面结束了过去完全被动的局面,开始有权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决定自己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企业横向联系和兼并机制的引入,给企业发展以极大地推动;在企业领导体制方面,由于将竞争机制的导入,使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走向领导岗位,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巨大地提升。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而市场却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或商品行销的区域,即是交换的场所、交换的载体、交换的内涵。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便是无本之末、无水之源,不可想象。所以,凡是承认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市场方面的建设。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前,社会主义各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已经不排斥市场的作用,也有市场调节了。

当商品经济日趋成熟,发展到了高级阶段时,以市场机制来作为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高节方式,这种经济运行形式便成为市场经济了。换而言之,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逻辑结果。

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它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资本主义“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市场经济即指“生产资料大多为私人所有,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作用来指导生产和分配收入的”。②

尽管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概念,以至很难界定一个各派社会主义者都接受的定义。③但是,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学说都要求以“集体行动”保障“公平”:特别是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者,都强调完全由国家来替代这种“集体行动”。而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必定是贫富不均,与社会主义要求的“公平”要违逆,必然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不容。因此,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人士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推荐市场经济时,往往强调必须先实行私有化,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在实行市场经济时,无不提出私有化的各种方案。

诚然,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个人和企业享有许多排他的产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有着密切的新和性。然而,中国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说明,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的产权变更或制度安排,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和个人享有许多独占的产权,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去,让自然的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效能。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市场经济可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就一般性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有四个共同的基本特征:(1)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经济运行有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和法规体系。

就特殊性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可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起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① 转引自德迪耶尔:《苏南冲突经历》,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241页。

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557页

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社会主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9961.html

更多阅读

赵长军是中国武术的一面旗帜 赵长军武术学院

赵长军,世界最著名武术家、武术教育家。1960年生于陕西西安,回族,6岁习武,10岁进入陕西省武术队。1978年—1987年,赵长军凭借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毅力,10次荣获国际国内重大武术比赛“个人全能冠军”,是中国武坛唯一的“十连冠”和金牌大户

张灝:民族主义是中国前途的一大隐忧

张灝:民族主义是中国前途的一大隐忧提交我的评论加载中已评论张灝:民族主义是中国前途的一大隐忧2015-09-20 张灝 观察中国 观察中国观察中国 微信号 chinawatchers功能介绍

声明:《经济市场化改革 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必然归宿》为网友醉醒恋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