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参照欧美成熟市场的内控水平给国内企业整体打分的话,可能我们的内控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上还是不太合格的。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商业环境、商业文化不规范。中国很多企业的交易是关系型交易,很多交易本身就不太规范。不像美国公司比较依赖合约,依赖市场和法律机制。 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行为也是商业环境的一部分,会影响企业的行为。中国目前的政府行为、企业经商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等,不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有很多企业需要和政府打交道,有些政商关系比较密切,还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政府的关系去寻租,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灰色和不规范的地带。从这个角度讲,公司的管理层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行为都很难规范起来。 公司治理水平不足。财政部的内控规范本身非常详细、非常好,借鉴了美国萨班斯法案和国际上的一些做法。有些企业可能有动力去实施,那些规范对其很有帮助。但未必所有企业都有动力实施,这与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有关。如果公司治理不好的话,企业就没有动力规范自身的行为。事实上对一些企业而言,如果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来做,很多事情做不了。 改善企业的内控,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净化商业大环境。提高企业内控的整体水平,需要政府首先规范好自身的行为。在一个商业环境不太好的环境里,企业一定是不太规范的,社会上不规范的行为比如灰色交易太多的话,企业的内控也很难好起来。如果整个社会的诚信规范意识差,投机气氛比较重,企业很多的交易,内部的管理是很难规范的。说到底,大环境非常重要,大环境建设不仅需要企业去推动,还需要政府在法律规范、行为规范方面完善。很多中国企业不重视内控,是因为商业文化和商业模式还没有发展到成熟市场那一步。 其次,企业自身完善治理。在不规范的环境里,其实还是有些企业是规范的。有一部分企业其实还是挺国际化、挺规范的,比如有些比较优秀的民营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只要内控能够帮助其实现公司价值,有些企业还是有动力去推动的。一家企业如果内控不规范,是很难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 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一个内控好的企业,是有长期价值的,会更容易胜出,不容易出问题,相对来说,公司的风险可以降得很低。所以同样的盈利能力下,在股票市场上定价也会更高。但是一家内控好的企业在一个差的环境下,可能就面临两难的困境。比如说,中国很多企业偷税漏税,内控好的企业就要考虑到底要不要这样做,别人去做,自己不这样做,自己可能就会失去竞争力了,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政府采购内控 政府自律才有企业内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044663888698.jpeg)
例如,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后,看到中国的企业有很多的方法来逃税、避税,那么外资企业敢不敢也这样做呢?如果按照其全球规范的话,是不能这样做的,但是如果不做的话,其竞争力就会明显的下降。虽然其产品质量是高的,但是其成本高,别的纳税少的企业可以定价很低。 在一个不好的环境里,内控差的企业反而更有可能胜出。因为内控差的企业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做,敢于冒险,敢于游走在灰色地带,在一定的时期内,这样做的企业反而可能是更有竞争力的。 所以,诚信和规范的商业大环境非常重要,没有一个好的大环境,企业也没有太多动力去加强内控,把自己的手脚绑起来。中国企业整体的内控水平,既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有赖于商业环境和政府行为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