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可谓来之不易。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换来的,是在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得出的正确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基于对中国国情正确认识的科学结论。我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期,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成熟,不发达的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花大力气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及其他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新的突破,于是,国外有人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国内也有不少人滋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缺乏清醒认识。其实,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总体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教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缩小差距;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体制;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社会主义从生产力标准出发,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实现共同富裕,这才谈的上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左”的一套盛行时,日益脱离生产力,空洞地谈论坚持公有制。邓小平同志针对这种错误,反复突出的强调生产力标准,这是在新形式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恢复,继承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决定了我国的所有制结只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构成部分实质上是让多种私有制经济与多种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就肯定了多种私有制经济与多种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就肯定了多种私有制经济在初级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十五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结合起来。”
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不成熟和生产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依靠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十五大报告强调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一个国家,只有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生产力推到无足轻重的位置上,正是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的表现;而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消灭商品经济,彻底铲除私有制,认为无须经过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可以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进入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同样是与对我们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失误有关。右的错误和“左”的错误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认识的根源。
邓小平理论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基本判断、认识到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才形成的。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今天所从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事业,而不是搞资本主义,这是我国的根本方针,正是因为不理解我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可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问题、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等,做更深入的研究,认识这些方面的规律,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防止发生“左”的或右的偏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分不开的。
近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从整个时期平均水平看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到1996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00多亿元;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明显增强,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7位;三大产业共同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变化引起世人瞩目,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了4800亿公斤,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1%的人口,乡镇企业快速增长,成了农村经济的主力;市场化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开始多样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199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890亿美元,1979---1996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772亿美元,对外经济贸易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已成功地告别了短缺经济时期,市场繁荣,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近20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目前,城乡人民生活正由温饱阶段向小康目标迈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总结20年来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逐步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制定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抛弃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制定了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僵化、封闭的体制到改革开放,实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实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制定了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带动更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今后,我们面对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需要解决实践中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需要理解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路线和政策。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此将产生深刻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若干基本观点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出版。
4、《邓小平理论研究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