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因为投资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很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时期,将对我国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支撑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几年投资发展必须适应与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步骤及措施的要求。所以做好投资战略准备至关重要。
一、河北省投资现状
2004年,我省在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基础上,着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1-11月份,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3.1亿元,同比增长3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8位。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1940.7亿元,同比增长33.5%。建设与改造投资完成1630.9亿元,增长33.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6.1亿元,增长25.5%。投资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调控效果明显。我省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共清理在建、拟建项目5527个,总投资4713.5亿元。对不符合有关要求的264个项目,分别做出了停建、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和取消立项等处理意见。国家重点调控的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明显回落,1-11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6%和19.7%,分别比一季度投资增速回落155.5和82.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和15.9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产业结构上,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增加。1-11月,全省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007.9亿元,同比增长45.6%。制造业投资完成737.2亿元,增长41.9%。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投资增加较多,同比增长116%,占第一产业投资的比重达到36.4%,同比提高13.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能源行业投资增长6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1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增势强劲,港澳台商、外商企业投资增长62.4%和111.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8和75.5个百分点。
3.项目支撑力度加大。1-11月全省施工项目达到10507个,同比增加1517个,是近年来同期增加最多的一年。新开工项目8727个,同比增加1372个,其中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72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38个。大项目投资增势较好,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82.5亿元,增长58.6%,在上年同期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
4.资金到位比较理想。1-11月,累计到位资金2289.3亿元,比完成投资多136.2亿元,同比增长39.4%,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外商直接投资增势强劲,分别增长40.2%和64.1%,自筹资金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66.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二、我省 “十一五”投资趋势和总体思路
(一)投资趋势
1.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正式加入WTO,对我国整体的投资趋势产生重要影响。从投资主体上来看,我省也面临着多元化趋势。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投资在逐渐转向关系公共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改善生态环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而企业投资的经济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它可以围绕着广大原有生产经营内容的目的,循着其既有的生产经营向进行增量投资或存量资本改造性投资,也可以在本行业内甚至跨出本行业进行新生产经营内容的投资。不同的投资方向的确定,对于企业投资的效益会大不相同。在个人投资方面,由于资金的限制,个人投资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保持自有资金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将部分剩余资金用来储蓄或投资以获得更大利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将有越来越多的个人资金进入投资领域,尤其是进入金融保险等行业,对于推动总体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会越来越大。
2.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方式可划分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三种形式。如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直接投资,使资产存量得以增加;购买股票、债券等间接投资,以及进行租赁、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等其他投资,使投入的资本增值以获取利润。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投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不同的投资主体会采用不同的投资方式。如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现有企业股权;承包式租赁企业;定向开发房地产;取得土地使用权,成片开发经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以及由政府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的典型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移)。在政府投资过程中,又可分为直接投资、资本注入、投资补助和贴息等方式。
3.项目建设市场化。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并逐渐向投资领域进一步渗透,项目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确立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另一方面,放宽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社会投资,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市项目的建设逐渐从政府主导下解放出来,对社会的开放程度和市场主导型逐渐确立。
(二)我省 “十一五”投资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省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努力建立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确保适度合理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完善政府的公共投资体制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热衷于各类形象工程、标志性工程及政绩工程,而那些外部性强、广泛涉及公共利益、真正需要政府投入的领域却被忽视了。大批政府工程投资由少数官员决策,投资资金由少数部门自行征收使用,对外融资又实行统贷统还,政府严重干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再加上不受制衡的招投标市场,导致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私人化、私人权力金钱化。在目前的政治体制和政绩评价机制引导下,政府的直接投资及管理活动或者“越位”,或者“失位”,却永远无法真正“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官员只唯上、不唯下的问题,促使他们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就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三个代表”的科学、合理的政绩评价标准与机制。要减少政府投资的决策失误,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公权的作用范围,更大程度地通过市场和社会公开、民主的形式进行项目决策、审批与建设,公众与社会的参与是保证公共投资符合公共需求的必须保证。要打破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对于决策权的垄断,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并经法定程序得到豁免的公共投资信息,都要公之于众。对于由于错误决策导致经济、政治、社会、道义等诸方面不良后果,决策者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行政、道义责任。
要积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抓好国家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把强调宏观调控作为推进全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切实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真正将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投资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首先要突出规划的指导作用,如对冶金、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旅游的等十大主导产业要有专项规划积极研究各项目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各项投资的合理指导。其次,从我省实际出发,坚持有保有压,按照“抓品种、抓质量、抓整合”和“增高减低、上大压小、扶优劣汰”的要求,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调节总量,调优结构。对于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要求、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坚决压下来。
2.规范企业市场投资,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对企业来说,投资就是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收益或社会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资财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的目的是保证投资回流,实现增值,以获取收益或社会效益。实现投资的经济效益,是投资行为的出发点;如果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投资便缺乏生命力。但目前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方向的错误及资金运用不当等都会给企业造成相当的损失。主要原因包括市场经济观念的淡漠、对投资可利用的价值形态很内在含量缺乏正确地掌握、对投资后的资本运作力度不强、及对投资后的资产的支配和使用力度不够,投资回报较低等,此外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也成为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和投资合同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要规范企业市场投资,首先要增强企业资产经营意识,科学规划现有资金。重视对投资前自身资产状况和投资后企业资产状况的科学和正确的估计,提高投资资本的投入产出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其次要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正常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既要严厉打击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加强企业自身的规范化,双管齐下,立足长远,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第三,加强对企业投资主体的培育,通过简化手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等途径,更好的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两眼首先盯着市场而不是盯着政府,并且对投资中发生的权、责、利和风险都能完全承担起来。第四,加强投资管理,促进资金良性循环。要用好用活现有的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资产的重构和重组。严格控制和管理资金的的流动,堵塞违反规定资金的流出。对于投资收益,更要从财务、审计等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五,加大执法执纪力度,严格依法治理企业。一方面要对对外投资活动中违反程序、造成损失的项目,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存在疑问的项目,要认真排查分析,看其中有没有违法违纪的问题。凡属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的,要及时立案查处。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的力度,对违法、违规批准或不按程序决策批准的乱投资,发现一件,处理一件,以行政执法的强有力手段来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对对外投资中的严重失职渎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以权谋私的问题,要及时由有管辖权的执法执纪机关调查处理。
3.促进民间投资的迅速发展。民间投资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省也十分注重开发民间资本,发挥民间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了政策,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教育、信息咨询、中介及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据统计,衡水市去年以来“唤醒”民间资本70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要进一步做好民间资本的投资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并出台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继续扩宽民间投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定凡对外商开放和国家未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民间资金均可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各种形式参与。第二,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提高投资者信心。将民间投资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能覆盖民间投资领域,增强民间企业投资的信心,扩大投资规模。第三,建立投资代理、咨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投资咨询机构,建立信息支持网络。要鼓励发展以服务为宗旨的民间投资咨询机构,为民间投资项目产品出口牵线搭桥,科技部门也应对民间投资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通过这些配套服务措施,确保民间投资者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和项目。第四,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拓宽民间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非国有经济和中小企业扩大贷款,建立健全为非国有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份额。此外,应逐步放宽和取消对非国有经济在股票、债券发行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消除所有制歧视,在企业上市、发债、兼并、收购等直接融资方面给非国有经济以支持。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对于扩大总体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拓宽发展空间,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省要积极响应号召,一方面加强省内各项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还要把引进外资作为增加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扩大招商引资,一方面,它是与省内投资一样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的鼓励和扶持,另一方面,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外资的数量、规模、方式及可行性利用情况都将影响到投资的总体效益。所以我们在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标,对引资项目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检查,同时要明确资金来源,资金方式,科学预测预期收益等,各个环节都把把好关,既要积极引进,又不能盲目照搬,要防止恶意资金的进入。此外,招商引资要有选择、有阶段的进行,根据我省各地市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合理投资。同时加强各地市的联系、交流,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实现国内国外其他资金和技术的快速共享。
五、搞好投资监测和分析预测。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固定投资监测体系,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工作,完善投资和重点建设信息反馈和发布制度,搞好投资运行监测、预测分析和重点项目经常性跟踪服务,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快反映的投资运行监测网络,准确把握趋势走向。切实加强对投资的即期调控,重点监控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运行态势,搞好重大问题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搞好对各地投资的监测和督察,避免出现投资管理失控的现象,确保全省经济平稳协调较快的发展。(课题组组长:王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