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昌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问题。要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现代化都市的建设、对外开放的扩大,都依赖于我们制度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来应对当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 应对入世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分化部分政府职能,转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从主要是进行干预的政府变成主要是提供服务的政府,从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政府转变成为所有企业服务的政府。企业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基础,竞争力强的企业,其基础优势在于有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良好的企业制度。 报告中指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我们要深化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这对于我市步履艰难、包袱沉重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深层次的创新。而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规范的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所有者权益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配套制度的机制。及时、适当地对我市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真正转换经营机制,特别是要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培育发展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或超大型的企业集团。这一战略举措是“顺势”的,是顺“与跨国公司同行”之势。 在进行新一轮国有企业嫁接改造调整的同时,市委并没有忽视广大中小企业。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改制形式,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这就给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无限创新发展的空间。根据制度创新的理论:经济的非常规发展是新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相结合的结果。一般来讲,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楼”。但是,一旦企业形成了“核心能力”,一些必要的技术阶段的步伐可以加快,甚至可以跨越某些阶段,没有必要一切都“从头做起”。如果亦步亦趋,重复走一些老路,势必会加大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也很难真正实现天津乃至全国跨越式发展。 要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除了制度的创新外,人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这一重要论断,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鲜明突出了人才开发观念:把人视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两个“第一”深刻地体现了对人才资源的理性认识和高度重视,反映了领导层对当今政治经济敏感的洞察力和英明的决断力。“人才兴旺,大业必成。”铿锵有力的话语,昭示了天津发展的希望,鼓舞了我们奋进的勇气。
《天津日报》新闻-报告解读-第8版-200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