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



[内容提要] 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长期以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在配额体制的严重扭曲下,广大发展中成员的纺织品出口一直受到严格限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发展中成员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同时也背离了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的原则。发展中成员为了获得公平贸易的机会、维护自身权益,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长期艰苦谈判,有关各方终于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共识,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根据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入所谓的“后配额时代” ,这将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在立足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应该各尽所能,互相配合支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打造自主的国际化品牌,实现我国纺织业“由大转强”。

 

[关键词]  纺织业       后配额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ABSTRACT] After joining the WTO, the scale of the textile product exportation keep on extens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its international pision of labor position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raise continuously .For a long time, the global textile product trade is beyond the trade system .Under the serious distortion of the quota system, the textile product of the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lways a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ictly limit, which not only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members’ comparing advantage exer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also deviate fro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the free trade. For acquir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fair trade, and mainten the rights and privileges, the member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to work hard unremittingly. The relevant parties reaches the consensus in multilateral trade talk of the bout of Uruguay finally, and signed “textile product and clothing agreement” through long-term hard of negotiation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in 1994,our country will enter into the ages of after quota. “ After quota ages”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should keep our advantages,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should do their best to have a good 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with each other, push forward the technique innovation and the product developments aggressively ,and create the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brand ,so that our  textile industry can become strong greatly.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After-quota Era   Foreign Trade of Textile and Clothes

 

 

 

 

 

加入WTO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不断提高。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如期取消,世界纺织品贸易从此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配额取消一方面将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世界纺织品贸易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未来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1章 导论

1.1 纺织品配额的一般概念 

1986年乌拉圭回合谈判将纺织品贸易列入谈判议程,最后达成:逐步废止《多种纤维协定》(MFT),将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纳入GATT体系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规定。

之前纺织品及服装的国际贸易实行的是背离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和非歧视原则的政策,它通过双边或多边的纺织品协议来规定纺织品的国际贸易。这样做起因是美国及欧共体的发达国家认为一些国家(所谓的“低成本供应者”)的低成本商品大量进入扰乱了他们的市场。在这些国家的推动下,由关贸总协定主持签订了“国际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及“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协议,使发达国家限制进口有了依据。这种限制是体内各国双边协议来实现的。之前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有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加拿大、欧盟、挪威、土耳其。在我国与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协议中具体规定了每一年度准予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的类别和数量。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纺织品配额,也叫纺配。虽然也是配额,但它有别于关税配额和进口配额,其实质是一种自愿出口限制。

配额对一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纺织品配额对纺织品出口的增长起了限制作用,当一国纺织品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低,产品竞争力较强,在没有配额的情况下,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可以更快地增长;反之,则受到了限制。

1.2 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的演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新独立国家的纺织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纺织品和服装工业只需要较少的投资,这些国家便把纺织和服装业作为工业化的先行部门,大量纺织品涌入国际市场。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进口纺织品,本国的纺织业抵挡不住来自中国香港、泰国、印度等低工资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的竞争,要求政府采取数量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的纺织业。

于是1974年,世贸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了《多种纤维协定》,允许发达国家暂时性地借助配额保护,限制纺织品进口,以便为发达国家竞争力遭到削弱的纺织业的结构性调整提供一个机会。

《多种纤维协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配额制度,而配额是与关贸总协定规则是有冲突的,因为关贸总协定更喜欢使用关税而不是数量限制措施。配额也是对关贸总协定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原则的例外,因为它们规定了进口国从每个出口国进口的数量。

《多种纤维协定》所建立和维持的进口配额制度带有强烈的保护主义色彩,为发达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供了合法依据。由于纺织品贸易的大力发展是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阶段,因此,《多种纤维协定》制约了发展中国家通过纺织品出口实现经济起飞,它给发展中国家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加。

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以《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来取而代之,逐渐取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配额限制。与此同时,世贸组织的发展中成员国也同意给予这些受到保护的国家十年的缓冲期来进行调适。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贸易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将取代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为实现此目标,协议将在过渡期内实行双轨制,在根据既定时间表将纺织品贸易逐步纳入世贸组织体系的同时,不断提高受限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水平,为纺织品与服装贸易顺利过渡到多边贸易体制中创造条件。

ATC中规定了所有配额年增率的分阶段增长率,第一阶段(1995-1997年)所有配额年增长率每年将再增长16%,第二阶段(1998-2001年)所有配额年增长率每年将再增长25%,第三阶段(2002-2004年)所有配额年增长率每年将再增长27%。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中包括:

 (一)一般条款(宣言性条款):在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一体化的过渡期内,协议对改善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小供应方的市场准入的实质性增长作了规定,并使新参加方能获得充足的贸易机会。在执行协议规定时,应充分考虑产棉国的具体利益,并对非《多种纤维协议》的成员方予以特殊待遇。

 (二)经济条款:协定生效后60天内,缔约方必须将其保持的多种纤维协议范围内双边协定中的一切数量限制详细通知纺织品服装监督机构(TMB)。

 (三)反舞弊条款:协议规定,对转运、改变线路、假报原产地和伪造官方文件等舞弊行为,缔约方应充分合作解决。如果缔约方通过协商无法达成协议,可提交纺织品服装监督机构做出建议。如果经过调查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进口缔约方可拒绝货物进口;如果货物已进口,可以相应扣减其真正原产国的配额,但应适当考虑实际原产国参与的情况。

(四)过渡保障条款:协议第6条规定了过渡期保障措施:当某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确已进入一国境内,且其增加的数量已造成对该国工业生产的直接竞争产品的严重危害或实际威胁时,在该国已做出判定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过渡期保障措施。

(五)机构条款:为了监督协议的执行,由世贸组织的货物贸易委员会设置一个纺织品监察机构(TMB)。TMB是由一名主席和十名委员组成,委员应具有代表各方的均衡性和广泛性,并在适当的间隔期予以轮换。

1.3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根据1994年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控制世界纺织品贸易40多年的配额制度划上句号,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长达40年的配额管理体制宣告终结,全球纺织品贸易真正步入一体化。世贸组织成员间的纺织品出口配额全部取消。但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世贸成员就专门针对中国设置了“特别保障规则”,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进口成员可以对造成所谓“市场扰乱”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采取临时数量限制。因此,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被称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后配额时代”。

长期以来,全球纺织品贸易一直游离于自由贸易体制之外。在配额体制的严重扭曲下,广大发展中成员的纺织品出口一直受到严格限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发展中成员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同时也背离了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的原则。发展中成员为了获得公平贸易的机会、维护自身权益,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长期艰苦谈判,有关各方终于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达成共识,签订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从2005年1月起,纺织品服装配额将被彻底取消。

 解除了限制贸易自由化30多年的配额体制,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全球纺织服装业将呈现什么新局势?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是赢家?未来发展中各国如何才能实现共赢?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纺织业争论和关注的焦点。这同时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第2章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外部环境

从理论上说,2005年1月1日世界纺织品市场即可以真正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但是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取消之后,世界纺织业的神经将更加灵敏,中国的外部环境充满挑战和机遇。

2.1 后配额时代世界各国的动态 

2.1.1 美国:继续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美国在后配额时代仍将继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以后,美国将针对中国纺织品设立多种屏障,其中运用最多的可能还是反倾销手段。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中国产品大多价格较低、出口量大,比较容易被扣上倾销的帽子。有统计显示,美国政府近几年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是针对中国产品。

  其次是在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或批发商、同种工业的工业协会或商业协会以及注册工会认可的工人团体等均可以申诉书形式向反倾销机构投诉,提出反倾销调查要求。途径通畅,手续简单。

  再次是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机制极易使中国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美国将“补贴”和“倾销”统称为不公平贸易做法,反补贴与反倾销的实施程序基本相同。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不久前呼吁政府要为本国制造商提供更为通畅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借助于所有的贸易救济法,其中包括美国的反补贴法,来维护自身利益。美国纺织行业也力图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配额限制的取消将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应对配额取消后的形势要有足够的估计,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应认识到,反倾销、反补贴是国际上通行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应熟悉贸易伙伴的反倾销程序,积极应对。有关方面应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伙伴滥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时,由政府根据企业的投诉向有关反倾销的国家做出适度的反应,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价格战略和行业内部的协调一致性等。采取措施,避免本国同类企业之间有意无意的相互压价,尽量避免出现同一产品在同一出口市场短时间大量急速增加的情况。

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不仅规模大,而且贸易政策常常对其他国家产生极大影响。  据美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协会统计,2001年美仅服装零售总额就达2747亿美元,比1996年的2197亿美元增长25.03%,平均年增4.6%,比同期人口增长约高3.3个百分点。据此估算,2003年美服装零售总额约3000亿美元,人均消费约1020美元。纺织品服装特别是服装工业在美属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美不断将服装加工转移至墨西哥、加勒比和亚洲,本国规模日益缩小,就业也持续减少。 

由于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口依赖度很高,该市场自然成为各国争夺对象。近年来美纺织品服装进口主要来自拉美和亚洲两大板块。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1998年超越中国,成为最大供应国。2002年部分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超过墨西哥,重新跃居首位。

2003年美服装进口比上年增长7.4%,达到612亿美元。加勒比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海地、牙买加等)居进口第一位,合计比上年增长6.2%,占进口份额15.5%。中国居第二位,占12.1%。墨西哥居第三位,进口额下降8.3%,占份额10.5%。越南猛增134%,跃居第7位。多米尼加共和国(第6位)、印尼(8)、台湾(9)、印度(12)、柬埔寨(13)、泰国(14)、巴基斯坦(15)、澳门(17)、土耳其(18)和俄罗斯(20)进口都有显著增长。香港(5)、韩国(10)和加拿大(19)有较大下降。孟加拉国(4)、菲律宾(11)和斯里兰卡(16)略降或持稳。

2004年1-5月又有新变化,整个进口同比下降1.4%,为233亿美元,从加勒比地区进口同比减少4.4%(加上多米尼加共和国合计占进口份额19.3%)。从中国进口继续猛增19.9%,居第二位,市场份额上升到13.0%。墨西哥下降7.8%,份额下降到10.6%。如果把加勒比地区按单个国家算,进口前10位中除节节下降的墨西哥,全部来自亚洲。虽然亚洲和拉美主宰了美纺织品服装供应,但美市场却由美跨国公司主宰。据2000年数字,仅沃尔玛、杰西潘尼、联邦百货、GAP、塔吉特、有限、五月百货、西尔斯和凯马特9家合计,就占美整个服装市场零售额47.5%。

除以上零售集团外,美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如liz Claiborne、Lord&Tay lor等控制了市场。他们中很多是设计和生产公司,有自己的专卖店,或在零售集团中有专卖柜台。他们手里拿着几乎所有品牌,设计好后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上述增长迅猛的海外供应商包括中国,基本上是给他们打工,拿点加工费而已。这些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往往还掌握着面料来源。来料加工侧重在加勒比地区。这就是为什么美各类纺织品和服装领域都有逆差,唯有面料是顺差的缘故。由于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美对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技术标准特别是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出于本国劳动力的成本劣势,美反倾销调查和特保手段有加强趋势,而且日益政治化。

综上所述可以预料,今后5-10年内,美纺织品服装零售额增速仍将高于人口增速。国内生产将进一步萎缩,就业还将不断减少,进口比重会增大。中国占有明显竞争优势,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亚洲同拉美特别是加勒比地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会加剧。美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是重要障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打工地位难有根本改观。

2.1.2欧盟纺织品服装工业以“调整求生存”

同美国一样,欧盟纺织品服装工业过去20年来也处于持续下滑态势。1991—2001年,欧盟25国纺织品服装增加值基本没有变化,产量只增长5%,而同期整个制造业产量却增长51%。2001年纺织品服装工业就业占整个制造业9.5%,产值只占4.5%(1991年占6.3%),人均生产率只有整个制造业水平的53%。尽管如此,1980和1990年代,该行业就业人数各减少100万左右。2001年为325.55万人,比1991年减少28%。生产率10年间提高了32%。

与美不同的是,欧盟曾是世界纺织品和服装中心,今天仍是世界重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地区,也是世界高档时装的大本营。2001年,该行业实现总产值1595.73亿欧元,折合1914.88亿美元(按当前汇率),为美规模的7.07倍。

意大利是欧盟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1年总产值698.62亿欧元,占整个欧盟43.8%。德、法、英三国各占12%左右。意纺织品服装(含皮革加工)就业人数占该国制造业就业总数17%,产值占12%。比例最高的是葡萄牙,就业占33%,产值占18%。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1年欧盟15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达1768.93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该行业进出口总额7027亿美元的25.17%。其中服装进口额792.63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38.7%;出口470.8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24.2%;均占世界第一。

2002年欧盟15国服装出口152亿美元,最大三个市场依次是美、瑞和日,合计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38%。但从百分比变化看,对美、日出口都是下降的,对俄和新成员出口则大幅增长,欧盟东扩后这一趋势还将增强。

欧盟服装进口第一位是中国。2001年进口额达84.27亿美元。2002年部分配额取消,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16.36%,市场份额上升到17.58%。但第二位的土耳其增长更快,增幅22.72%,市场份额上升到13.38%。第三位罗马尼亚,第四位突尼斯,第五位孟加拉。以上五国合计占据半壁江山。但除此以外,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普遍下降,向地中海地区集中的趋势有所加强。与美一样,欧洲服装销售也掌握在跨国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手中。其中专业连锁店的比重非常突出。这些连锁店大多有自己的设计人员,他们设计好后,寻找OEM加工,贴上自己品牌。发展中国家为其打工仍是基本格局。

由于来自欧盟以外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激烈竞争,欧盟纺织品服装工业多年来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特别是2005年配额取消进口放开后,这种趋势会加紧。因此,欧盟总的方针是以“调整求生存”。

首先是加快技改。一是采取政策倾斜,支持落后企业技改;二是重点扶持南部(意大利、葡萄牙等)纺织服装工业;三是大力研发高技术、高质量产品。

其次加紧全球化生产和加工布局。大经销商和大品牌集团向合作加工、安全供货和中期订货方向发展。一是加快境外加工步伐,主要在10个新成员国间进行,它们的生产成本比15国平均低20%,而且地理相邻,商业环境良好;二是设计、面料和加工日益合作。据法针织协会下属EUROVET公司对240家欧洲最大服装经销商、品牌集团和服装生产商的调查,今后日益流行的方式将是服装经销商、品牌集团设计确定服装风格,服装加工商负责从面料到成品的采购和制作。制造商和面料商形成固定合作,其中一些面料商将成为制造商。

再者供货来源东欧、地中海、亚洲三分天下。欧盟15国将日益增加从10个新成员国加工进口,由于其属于区内贸易,不算入欧盟从区外进口。后者将由地中海国家和亚洲竞争。其中英、德、荷、比等北部国家倾向于价格因素,因而更多从亚洲国家进口。南欧国家意、西和葡则倾向于地中海国家,法介于两者之间。据调查,法服装经销商采购总额的21%来自欧洲,35%来自地中海国家,44%来自远洋。

2.1.3印度:想方设法提高自己与中国的比较优势

印度是一个纺织品大国,劳动力成本低,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限制将全面取消,这对于饱受配额之苦的印度纺织业来说是无疑是一个福音。印度纺织业普遍对此反应热烈,希望借此良机提高印度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份额。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后配额时代占有优势。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最便宜,而且善于设计。而中国主要进行大宗出口,但大宗出口仅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10%,未来出口的趋势是织品、时装和制成品,印度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印度棉花工厂协会8月份的“纺织工业前瞻”研究显示,印度和中国在2005年后将实现双赢。2005年印度将处于低风险期,其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02年的353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6550亿美元,纺织和服装出口将从2003年的12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亿美元。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契机,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纺织行业整合力度,提高纺织行业的技术含量,并寻求和海外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印度纺织业追加投资。前印度政府期望增加6000亿卢比的投资,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印度纺织行业方面则表示在  今后5-6年内需要7000亿卢比的投资。                                                                                                    

  政府出面整合印度纺织业。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印度政府开始对印度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专门成立了印度国家纺织公司(NTC),主要管理政府接管的亏损纺织企业,促进企业复苏和走向现代化。目前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已接管了119家工厂,主要产品是纱和布。

  印度政府还缩减了间接影响纺织企业税收的范围,下放给私营企业更多的权力,让私营企业纺织品加大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将享受与NTC同等的待遇。

  科技提升纺织品附加值。目前印度生产技术型织物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多在300万-4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低端技术领域。印度政府正在促进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前景看好,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为此,印度特别设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专家委员会正在努力确定哪些技术型纺织品在印度有很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工程中。

   战略结盟,寻求合作。为了在配额取消后加强同中国的竞争,印度在努力组成行业联合的同时,也正在努力寻求海外企业和邻国的合作,实现共赢。

   此外,有印度专家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印度纺织业应该注意应对非关税、非配额贸易壁垒。专家称,新的壁垒有歧视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强制性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等。他说,限制会来自进口国的内务安全和海关部门、环保议会游说、非政府组织,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劳工权益保障。进口国很容易用劳工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来作为非配额壁垒。

2.2 “后配额时代”世界纺织品贸易的走向

2.2.1 配额取消将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

配额的取消意味着WTO配额体系中最后一个堡垒—纺织品配额消失,配额将成为历史,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长期扭曲的状态将得到实质性改善,并将最终实现一体化。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2004年5月向WTO提交的文件,美国、欧盟、加拿大这三个主要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市场,分别有89%、70%和80%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尚未放开,而到2005年,约有126个类别的配额需要取消,而且这些配额大都属于以往设限较多的“敏感配额”。据美国和欧盟的预测,这126个类别的市场价值约为100亿美元。一旦这些配额取消,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容量将随之急剧扩大,从而使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获得巨大的增长空间。在这一有利因素的刺激下,各国受配额抑制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能力将迅速释放,从而带动全球纺织服装业投资与贸易的高速增长。

2.2.2 配额取消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格局

配额取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尽相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印度等具备突出成本优势国家将成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赢家,其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一份题为《2005年后的赢家和输家》的报告对“后配额时代”28个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估。该报告选取了生产成本、间接节约成本以及开发和宏观成本三个指标,将每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情况分为四个组:①A组:当然的赢家,其成本、物流和经验优势使其处于有利地位。② B组:服装行业规模很大,如果能使间接成本降低,即可获得更大的成功。③ C组:具有一定宏观优势,如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市场,享受贸易优惠政策等。④D组:当然的输家,无法适应“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变化。其中,每个组又分为三个等级。如“AAA”对应着A组中受益最大、最有前途的国家,“D”则代表D组中最没有前途的国家。这份评估报告把中国定为了AAA级,而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受益者如加勒比国家的竞争又是将有所削弱(见表1)。

表1                         配额取消后各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景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网

2.2.3 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纺织服装业普遍存在生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缩小的趋势。特别是在低端市场上,随着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持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大军,致使国际竞争异常激烈。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过度竞争很难避免。目前,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已经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而配额取消不会只使中国一个国家受惠,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出口同样也是重要的机遇。取消配额势必造成全球供应激增,价格和利润将有可能大幅滑坡。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配额取消将使中小企业拥有更大出口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更多的中小企业将参与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争夺。由于纺织服装业的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企业之间的低价竞争、粗放经营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整体效益下降。

2.2.4 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尽管全面拆除数量限制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但随着配额取消日期的临近,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且其矛头主要指向了纺织品服装出口强劲增长的中国。2003年3月,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的一些纺织服装行业组织发布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WTO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继续实行配额管理,直到2007年底,并要求WTO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作出评估。目前,已经有65个国家和地区115个纺织服装协会加入了这一提案。同时,美国和欧盟的纺织界已经向各自的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在纺织品配额结束后,对中国进口纺织品设立新的限制。而且即使不考虑可能出现的新保措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也不会毫无障碍地分享配额取消后美国和欧盟市场。鉴于纺织服装业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美国和欧盟具有不可替代的全球战略价值。因而,美国和欧盟分别签署了多个双边和多边优惠贸易协议,从而使其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更加多元化。

更重要的是,“后配额时代”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环保、竞争法规等的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这些壁垒将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构成障碍。根据WTO统计,1995~2003年,WTO成员国针对纺织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共159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共17起,占成员方案总数的11%。配额取消将有可能导致国际纺织品服装价格的下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反倾销措施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另外,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将受到一些特殊条款的制约。

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生态纺织品标准”,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提出了限量要求。特别是欧盟于2003年9月11日实施的2002/61/EC指令,禁用22种偶氮染料,2004年6月30日实施的2003/3/EC染料指令,对纺织原料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

反补贴。按照世贸组织条款,只有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对我进行反补贴调查。截至2004年9月,已有新西兰、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22个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加拿大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导向企业的认定”后,先后对我国三种产品立案,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被更多国家承认,反补贴这一壁垒也将随之而至。

 

第3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与未来

3.1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面临的机遇

3.1.1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伴随着纺织服装业的高速成长,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为我国应对“后配额时代”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保障。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解决就业和扩大出口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规模、技术、质量、档次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产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纺织品贸易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规模、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从产业规模来看,自1994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目前,中国的棉纱、化纤、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1990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7.90%,其中,纺织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为6.90%,服装出口的这一比值为8.90%。到200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经上升为17.52%,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和服装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51%和20.56%。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影响纺织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劳动力总量大,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2002年,在世界10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纺织和服装业的劳动力成本分别居于最低和次低的位置。对于纺织服装业这种对劳动力成本较敏感的行业来说,这种优势是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劳动力成本仍将维持较低的水平,劳动力成本仍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参与国际竞争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二是织原料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原料资源丰富,不仅品种产量大、品种较齐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中国的棉花、化纤、亚麻、苎麻、黄麻、蚕丝等主要纺织原料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或前列。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进而带动了纺织原料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的接轨,促进了纺织原料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为增强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业集群优势。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主产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上海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或出口基地形成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些地区纺织服装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的两批纺织产业基地有32个市(县)、36个镇,这些集群地区的纺织服装业规模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近1/4。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整体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环境日益优化,企业间的学习和信息传导机制逐步完善,从而促进了行业的区域性资产整合,带动了集群内外的合作竞争,并成为吸引大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因素。

3.1.2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展望

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后,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实现一体化,同时也使中国摆脱了长达35年的纺织品服装配额体制的困扰。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788.5亿美元,占当年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24.5%。作为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大国,取消配额以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预计,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量将占世界出口贸易量的30%,美国行业协会甚至预计将会达到70%

3.2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禁锢

尽管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现阶段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

3.2.1纺织服装企业普遍粗放经营,竞争手段单调。加入WTO以来,虽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但纺织品服装的质量和档次仍然较低。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国内企业之间竞相压价,致使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价格不断下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吨纤维制品创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出口服装单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3。中国纺织品服装低价竞争不仅成为制约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问题,而且也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屡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等贸易制裁。

3.2.2成本优势有所弱化。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成本优势主要倚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资源禀赋,因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优势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趋势。近年来,工资、地价、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加重了纺织服装业的成本负担,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优势。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了一定冲击。2003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纺织品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多数纺织品退税率由17%降为13%。这对于出口依存度极高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出口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3.2.3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运作落后。尽管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然比较低。特别是在设计与品牌运作方面,国内企业的差距更大。不少企业没有专门的开发部门和设计师,同时,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

随着配额大限日益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鼓噪的声浪曾经一度高涨。虽然要求世贸组织延长配额期限的图谋已经失败,但主要纺织品服装进口国都在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紧张地排兵布阵,其策略之一是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美国迄今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区域多边优惠贸易协定,欧盟则可望在2006年—2007年与北非地中海国家启动“地中海纺织品自由贸易区”计划。策略之二是加大利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力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5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不视之为市场经济体;第16条规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2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上述两条规定为进口国借助反倾销和保障措施阻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了便利。策略之三是更多地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涉及环保、人体健康等事务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之四是利用劳工权利标准消除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成本优势。仅2004年10月下旬以来,美、欧就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化纤、丝绸、服装等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或中国传统的优势领域。而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更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明显。此外,生产企业的信息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品牌的推广与运作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软肋所在。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工业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原料的生产与流通体制不畅、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迎头赶上、先进技术及高档产品又设法和发达国家竞争的问题。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纺织服装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另外,贸易制度的自由化与在贸易流程中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也十分重要。

对中国纺织业自身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盲目投资、出口无序的问题。

3.3 纺织服装后配额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中国服装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服装产业的产销出口情况。全年生产梭织服装136亿件,比上年增长13.76%;出口520.66亿美元,增长26.10%;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3.25%.继续保持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2003年,我国服装企业数量为5.62万家,同比增加4.85%,从业人员462万人,同比增加19.2%。统计表明,我国服装业仍然高度集中于沿海省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的服装产量占全国的75.33%,其中广东就占了26.66%,上海、福建等省市紧随其后。我国现有39个服装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服装生产大省同时也是服装出口大省,广东出口仍居第一,浙江出口增幅最大,达到36%,位居第二。

 据海关统计,2004年9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96亿美元,增长22.1%;进口14.6亿美元,增长 9.8%。2004年1至9月,进出口总额达8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9. 6%,其中出口691.2亿美元,增长21.8%;进口125.1亿美元,增长9.1%。

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所有加入世贸组织各成员国的纺织品贸易配额会在这一年被取消。2005年配额的取消,是在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末期达成的协议,标志着关贸总协定中这一例外的结束。尽管在某些地方(如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者所面临的竞争将会增加,但那些主要依靠纺织品贸易换取外汇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会站在竞争的前沿。当然,配额的取消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由于仍然残存许多贸易限制,如高关税和一系列非关税壁垒等,在多哈发展会议的框架下,仍要努力通过世贸组织谈判提高该行业部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国家海关总署、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中国服装工业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全国及海外1100多种国内外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各省市相关统计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服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服装业投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是服装企业、服装经营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单位和个人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服装市场发展动态,把握服装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必备的精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在后配额时代,无疑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遇主要将表现在出口市场份额的扩大;挑战主要将表现在竞争更加激烈。

首先,世界纺织服装市场重新分割其一,用于重新分割的市场约占全球总额37%。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3708亿美元,其中有60%以上都实行了配额管制。因纺织服装属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年进口增幅仅为5%。取消配额之后,纺织服装出口市场份额的竞争,因进口国新增有限,竞争将主要集中在现有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可用于再分割的市场份额的绝对额约为1400亿美元。

其二,市场再分割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市场集中度提高,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达到80%。二是争夺主要集中在低价位产品。三是服装贸易是争夺的主战场。

其三,中国将成为最大受益国。长期以来我国是受限最多的国家。我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需要配额的占86%。对我国设限最多,取消配额后释放的能量也就最大。世界银行分析家估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大约有2000亿美元的服装贸易将转向中国。

再次,限制与反限制配额的取消对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的生产及供应格局和贸易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时给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其他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2004年6月16日布鲁塞尔会议的组织者称,配额取消后,可能会造成3000万人失业。新的不同因素构成了后配额时代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具体将表现在几方面。

区域自由贸易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配额取消之后,区域集团化的歧视性关税仍然存在。区域集团内部一般贸易为零税率,而区域外贸易的关税水平一般在10%以上。2005年美国的服装关税还将在11.5%左右。美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域成员国,加勒比海国家以及越南,约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实行零关税和零配额的“双零”政策,培育新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形成新的贸易格局。同样欧盟通过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方式,对中东欧盟国家实行免关税、免配额。这种贸易优惠安排收到明显效果。以2001年为例,美国从优惠安排地区进口233亿美元,占当年进口的33.1%。欧盟从成员国进口620亿美元,占当年进口的51.3%。这种关税杠杆作用的巧妙运用,不但可以保护国内的纺织业,而且还有利于外交和防止周边国家非法移民进入的需要。

特别保障措施的启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原产于中国的相关商品对WTO成员国相关商品市场造成扰乱,对其相关产业生存形成直接威胁,在双边磋商未果的情况下,可对原产于中国的相关商品通过确定数量或提高关税进行限制。欧盟去年上半年分别针对中国公布了到2008年和2013年有效的特保条例。特保措施将成为近期美国和欧盟限制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主要手段。正如美国前纺织服装谈判大使约翰逊所说,2009年前,美国纺织业主要诉诸于纺织品保障条例,之后转向较难实施的一般保障条例。这是因为“保障”措施标准比较低,并且免去了反倾销所需要进行的大量调查,也不必计算反倾销率,进口国只要证明自身市场受到定义模糊的“扰乱”,且该“扰乱”是来自中国就可以了。因此,针对中国实施“保障”措施,只涉及数量限制或提高关税,而不涉及禁止进口整体出局。因此,远比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容易得多。据估计今年配额取消后3个月-6个月,将出现较多针对我国保障措施申请案。但我国不会实行主动自我限制。如果某些国家和地区滥用“保障措施”,必要时我国还将向WTO提出仲裁,挑战进口国要求保障措施的合理性。

非贸易壁垒增多。为了挤压中国,国际社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打掉我国的比较优势,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竞争优势,逐渐使用的办法可能有两种:绿色壁垒和社会道德责任标准(1)绿色壁垒。随着配额的取消日益临近,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加快了“绿色壁垒”的速度。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仅2002年针对纺织服装就出台了10余项新的法规、指令或标签标准。“绿色壁垒”的范围较广泛,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其核心是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执行起来较关税壁垒更容易。“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制定貌似公正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实则是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其目的是把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另一方面,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纺织品的作用。(2)社会道德责任标准。自1997年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A8000问世,揭开了“道德贸易新纪元”的篇章。虽然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尚未将其视为国标标准。但SA8000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来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新标准,成为国际上第三方认证的ISO标准将只是时间问题。该责任标准的主要内容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劳动时间、工资、管理体系等。SA8000是将社会价值引入组织实践的主要标准,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备受公众极大的关注和得到欧美工商界的积极响应。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将成为新的国际贸易门槛。外国进口商将迫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承担方面做出选择,在贸易中把外贸订单与劳工权利联系起来。有关调查显示,美国已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在华企业表示,在实施“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后,他们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显然后配额时代社会道德责任将成为欧美国家对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入的重要举措,延缓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速度,给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困难,但SA8000认证标准毕竟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企业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其综合水平得以提高,最终总是件好事。

 

第4章  我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4.1 我国政府应对措施

4.1.1国家应进一步开放对外投资的领域,简化相关审批手续,并为有意到海外发展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培训和推介服务,以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4.1.2从现在起至少三年内,在全国大规模进行后配额时代培训,主要面向企业。即进行相关市场、WTO游戏规则、政策、法律基本知识培训。同时集中各种业务资源,为受培训企业提供实际帮助和牵线搭桥。

4.1.3推动发达国家承认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别国之所以能够方便地对我国出口商品滥用反倾销措施,关键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获得承认;尽管要赢得发达国家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经济地位认定还需要较长时间,但特定部门有可能较快获得市场经济认定。

4.1.4尝试建立自动出口限制机制。即与进口国就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其出口数量增长幅度达成协议安排,避免发生贸易争端。如果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切实提高商品出口价格和档次,自动出口限制反而可能会提高我们的出口利润。而要成功建立自动出口限制机制,关键在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秩序。

4.1.5在主要进口国组织尽可能广泛的反贸易保护主义阵线。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零售商、品牌商,因为他们拿到了跨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利润的大头,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开展政治游说,维护市场开放格局。为更加自如地运用这支力量并提高出口贸易收益率,我国企业还可以投资参股乃至控股、全资收购跨国零售商和品牌商。

4.1.6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电子商务、贸易采购、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体系也正在加紧建设。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应对措施

国际舆论虽然一致认为中国将成为“后配额时代”的最大赢家,但“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为此,应立足于现有优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使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转变为纺织服装强国。

4.2.1纺织服装业技术、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创立自有国际名牌

作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纺织品服装的品牌不仅是技术和营销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还是文化、时尚潮流以及消费模式等多种元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因而,国际名牌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实行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后起国家,品牌建设中的文化、消费理念等元素相对来说更难把握。现阶段,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技术和工艺已能够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和营销等方面。应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加快人才培养,丰富设计手法。围绕着品牌建设,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营销能力,逐步改变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大路货”的市场形象,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价格优势相结合,形成高、中、低档完整的出口市场格局。

4.2.2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吸引大跨国公司对纺织服装业投资,完善服装业的分工体系。

尽管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已经获得了较快发展,但现阶段的纺织服装业集群大多数还处于“神散而形聚”的状态。鉴于产业集群效应对纺织服装业组织结构变动和竞争力培育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以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向产业集群以及有条件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流动。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为纺织服装业大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创造条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中,争取获得其产品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从而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分工地位。

4.2.3行“走出去”的策略,加大纺织服装业对外投资的力度,扩大投资目标

目前,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具有原材料、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及优惠政策,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与发达国家签定的区域性或双边贸易协议,绕过贸易壁垒,扩大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纺织服装企业利用国内广交会及其他多种途径广泛接触各国客商的时机,注意开拓美欧以外的市场,如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等,不要把定单全部集中在美欧市场,以分散贸易风险。

有条件的企业可在进口国建立分公司,注册为东道国企业,直接进入销售渠道,减少被动打工。探讨在加勒比或东欧收购、建立一些纺织品服装厂,视同这些国家出口。不应停留在单纯追求出口增长,应追求全球化发展。

缺少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可积极探讨团队出海。如在纽约建立中国纺织品服装批发交易中心。一方面出口,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就地结盟跨国零售、品牌集团,国家给予必要支持。

4.2.4充分利用WTO平台,积极推进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

从长远来看,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全部取消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方向,也符合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只要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后配额时代”必将成为全球纺织品贸易高速增长的契机以及各WTO成员共赢的时代。目前,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配额取消带来的进口冲击有所顾虑,而且发展中国家内部对“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动以及利益分配也存在分歧。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第一大国,我国应在加强行业自律和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WTO的平台,向世界传递“取消配额制度不止是中国受益,其他国家也同样会得到好处”的信号。同时,加强与印度、巴基斯坦等纺织服装大国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为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4.2.5 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应当及时注意相关动向,改进生产技术。

 国家质检部门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的合作,争取签署相互认证协议,确保有关检验检疫措施不会影响我国正常的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则应当明确地用报复措施威慑贸易伙伴不得滥用技术性贸易壁垒。

4.2.6双管齐下应对劳工权利标准。在国内,我们应当切实维护劳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工作条件和薪酬。

在国际上,我们需要引导国际劳工权利运动的压力转向那些有可能用“血汗工厂”与我国竞争出口市场的国家,避免因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订单转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提高出口商品层次和劳动生产率,根本消除“倾销”指控的基础。

4.2.7同跨国零售集团和品牌集团全面合作。一种是投资参股,买下一部分销售渠道。或者相互参股,利益与共;另一种是逐步开发自主品牌;还可以买下东道国纺织品生产企业,连锅端。例如上海海欣集团买下纽约格利奴集团纺织分部,既获得了更好的面料,促进了我国面料引进,又同时获得其46个品牌和全部销售渠道,还保持了工厂开工和全部人员继续就业,可谓三赢。还可以探讨收购一批美经营不善的纺织服装厂,留住工人,以它为契机,打通美研发、设计、品牌、零售渠道,并增加美资本市场融资条件,国内生产和国际销售统筹运作。

 

 

 

 

 

 

 

 

 

 

 

 

 

 

 

 

致  谢

 

本文的研究与写作是在张燕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确立,论文的框架到最后定稿,张老师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尤其是在指导过程中张老师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逻辑思维、豁达的生活理念,给我很大的启迪和影响,令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在此,谨向张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向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一并致谢,衷心地感谢你们。

论文的写作比较匆忙,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慷慨的给出批评意见,在这里一并谢过。

 

 

 

 

 

 

 

 

 

 

 

 

 

 

 

 

 

参考文献:

[1] 苏蔓薏.纺织品配额时代将终结 贸易摩擦时代来临[N].国际金融报 2004.7.1

[2]杨丹辉.成为真正的 ‘世界工厂’——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发展战略”[M]. 国际贸易 2003年第5期

[3]丁丹.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M].对外经贸实务 2004年第10期

[4]阮继清.纺织服装后配额时代的对策 [N].安徽日报2005.1.13

[5]刘正良等.后配额时代纺织品服装贸易壁垒与我国对策[M].对外经贸实务 2004.10

[6]后配额时代:纺织业“内忧外患”中坎坷前行[N].新华网2004.12.6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M].华夏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8]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李小年、唐小波.WTO与工业品贸易争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赵春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应对及运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赵学清、曾国平主编.WTO典型案例精析[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黄卫平、程大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考(一)[M].国际贸易问题 2001年第4期

[13]陈军.WTO环境议题对全球贸易的影响[M].环境与开发,2001年第4期

[14]黄卫平、程大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考(二)[M].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3期

[15]易晓娟. 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M]. 国际贸易问题 2001年第6期

[16]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M].中国标准化2001年第6期

[17]王志明、袁建新.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M].世界经济2003年第7期

[18]刘嵩. SA8000与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出口 [M].对外经贸实务 2004年第10期

[19]陈善新.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的研究与应用[M].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9期

[20]傅莲英.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向高端发展[N] 国际商报2004.04.08

[21]乔焕勇. 直击2005:纺织品配额时代的终结[M].对外经贸实务 2004年第10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89500.html

更多阅读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

专栏: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品牌战略文/张 军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两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产业需要品牌化

   从游离在“纺织”大产业之外,到回归产业;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但充满机遇的20年。     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自去年起,中国纺织已进入了后配额时代。在3月26日开始的

危机与机会 第8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为什么要到马克思那里寻找金融危机的答案?/159  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160  ③如何将1929~1933年金融危机与这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163  ④本次金融危机的前景

危机与机会 第7节: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目录(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①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125  ②怎样看待飞升的房价与摇摆的工资?/126  ③这次危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27  ④如何打破经济增长魔咒?/129  第十三章 如何从民生角度

声明:《纺织品贸易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为网友分分秒秒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