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因好勇而文明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不但人长的非常高大魁梧,而且精通武术,又非常有力量,因此经常喜欢和武士或大力士们比武取乐,并自认为天下无敌。
在当时的秦国还有两位大将,都因武勇力大而倍受秦武王的宠爱,并给予高管厚禄。二人也自得其乐,经常在武王面前展现武艺。后来,齐国也出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的武士,人称孟贲,孟武将。据说他走水路不怕蛟龙,走旱路不怕豺狼虎豹,天下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如果他发起脾气来,声音如河东狮吼,惊天动地,神、仙、鬼、兽都不敢靠近。有一次他看见两头牛在相斗,他便上前阻止,生生的用两只手把两头牛分开。其中一头牛心生畏惧,伏在地上不敢斗了,另外一头牛还要打,他大为恼怒,伸出左手按住牛头,右手把牛角毫不费力的拔了出来,在看这头牛,当场毕命。
秦武王当时正广纳天下勇武之人。孟贲听说后便离开齐国投奔了秦国。在去秦国的路上,须渡过黄河,他不按先后顺序,抢着要在众人之前上船,这时船的主人很生气,就用船浆在他的头上打了一下。他气得大吼了一声。只见河水被震得起了风浪,翻动船身,一船的人都被冲的河里去了。这时,孟贲跳上了船,拿起船浆一撑,脚底一用力,便以离对岸不远了。下了船后直奔咸阳,见了秦王后,秦王非常高兴,并把他封为了大官。
秦国当时是我国的西部边陲,秦武王从来没到过中原,对中原文化颇具仰慕之情。所以他就攻打下了韩国,进了洛阳。周朝的皇帝就派人去迎接他,他却带了几个武士偷偷的跑到了周朝的太庙去参观宝鼎。他看到鼎上分别刻有九州的名字,便指着其中的秦鼎说:“这是秦鼎,我将来要把他带到咸阳去。”这时守鼎的人便说,这每个鼎都有几千斤重,从来几就没有人能移动过。于是秦王就问身边的武士,谁能把它举起来。一名叫任鄙的武士便说,我只能举起几百斤的重量,这个鼎有千斤重我举不起来。而孟贲就不同了,他说要试一试,刚把鼎举离了地面半尺左右,便由于用力过猛,眼球都暴了出来,流血不止。后来被处死,并灭了九族。
其实历史上像孟贲的人很多,如项羽等,都有气拔山河的力量。但却都是好的“小勇”,而非真正的“大勇”。也就像孟子在游说各国当中说国君们所采用的不是真正的王道一样。在现在的管理学中有个非常时尚的名词——能量管理,大概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从能量管理这个层面来讲,管理者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同时也给了管理者一一种错觉——无所不能。以为掌握了几门MBA的课程,就可以运筹帷幄了。但却恰恰忽略了管理无定论,管理这件事情并不像计算机操作那样,输入固定的代码就会出现相同的结论,往往还要有很多客观的因素要考虑,并根据具体的实施者和受事者以及环境的不同有所不同。笔者曾看见很多学营销管理的大学毕业生,刚一毕业就争先恐后的做营销总监。有无能力且先不说,单单实际和理论的差距就足可以毁灭一个心理准备不够充分的人。那如果在理论上都行不通,又违背天理呢?古人讲人定胜天,但是那是顺天而行,即顺应天理,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值得提倡,但明知必败的仗又何必去打呢。撑一时之勇,撑个人之勇,决非大勇。造成满盘皆输,那就更无从谈起了。
所以作为有知识、有学问的新一代职业经理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心态了。现在不是很流行一本书么,叫做《心灵瑜伽》,讲的就是这个方面。知识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但知识、素质、能力、绩效并不是一个横等式,甚至不是一个等式,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现在的企业需要的是高能力并能给企业带来高绩效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简称为“三高人才”。但什么样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呢?是孟贲么?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彭剑锋先生对素质具体的阐述:“素质是驱动一个人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知识等只不过是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重要的路就是“谦虚、好学”这条路。
五行八卦,阴阳相克相生,只有效法自然,才是真勇。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才能树人!